第五章 牛顿运动定律期 末复习综合复习卷
一、单选题
1.如图,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接触弹簧到速度最大的过程是失重过程,
B.从接触弹簧到加速度最大的过程是超重过程
C.从接触弹簧到速度最大的过程加速度越来越大
D.速度达到最大时加速度也达到最大
2.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体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斜劈A,A的上表面水平且放有一斜劈B,B的上表面上有一物块C,A、B、C一起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间摩擦力为零
B.A加速度大小为
C.C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D.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零
3.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
B.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距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C.跳高时,运动员能跳离地面,是因为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在受到相同的作用力时,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是物体的质量
4.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5.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时间内受到一方向与运动方向始终在同直线上的力F的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
A.第4 s末回到原出发点 B.第2 s末回到原出发点
C.4 s末速度为零 D.2 s末速度改变方向
6.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7.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t=0到t=12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
A.18m B.54m
C.72m D.198m
8.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初速度大小为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则( )
A.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二、多选题
9.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B.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D.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力求出
10.如图,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A端瞬时速度vA=4m/s,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则( )
A.若传送带不动,则vB=3m/s
B.若传送带以速度v=4m/s逆时针匀速转动,vB=3m/s
C.若传送带以速度v=2m/s顺时针匀速转动,vB=3m/s
D.若传送带以速度v=2m/s顺时针匀速转动,vB=2m/s
11.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的质量为2m,B和C的质量都是m,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A、B、C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力F不能超过
B.当力F=μmg时,A、B间的摩擦力为
C.无论力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D.当力时,B相对A滑动
12.如图所示,让物体分别同时从竖直圆上的P1、P2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沿光滑的弦轨道P1A、P2A滑到A处,P1A、P2A与竖直直径的夹角分别为θ1、θ2,则( )
A.物体沿P1A、P2A下滑加速度之比为sinθ1∶sinθ2
B.物体沿P1A、P2A下滑到A处的速度之比为cosθ1∶cosθ2
C.物体沿P1A、P2A下滑的时间之比为1∶1
D.若两物体质量相同,则两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之比为sinθ1∶sinθ2
三、填空题
13.一物体沿一水平面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所受的阻力与速度v成正比,且,它所受的水平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kg,加速度为_______.
14.质量为 0.2 kg的小球从某高处由静止落下,设小球所受的空气阻力 F随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空气阻力F=________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a max=______m/s2.此时,小球的速度为_________;当空气阻力F=_______N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此时小球的加速度为_________.(g取10m/s2)
1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单选)。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砝码及砝码盘B的质量应远大于小车A的质量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图象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其中s1=7.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___________。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图象(如图3)是___________(单选)。
16.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四、解答题
17.如图所示,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和人对吊板的压力分别为多少?
18.光滑斜面AB与一粗糙水平面BC连接,斜面倾角θ=30°,质量m=2kg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的D点,DB间的距离d=7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将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8N作用在该物体上,t=2s后撤去该力,不考虑物体经过B点点时的速度损失.求撤去拉力F后,经过多长时间物体经过B点?
19.如图所示,两木块A、B质量均为m,用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倾角为的传送带上,两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木块A,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转动,两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求:
(1)A、B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2)剪断细线瞬间,A、B两木块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参考答案
1.A
【解析】当弹簧的弹力等于小球的重力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零,此时速度最大;则从接触弹簧到速度最大的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向下,且加速度逐渐减小,是失重过程,选项A正确,CD错误;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则从接触弹簧到加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加速度是先向下减小,失重,然后加速度是向上增加,超重,故选项B错误;故选A.
2.C
【分析】
整体一起匀加速下滑,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先用整体法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用隔离法分析个体的受力情况.
【解析】对B、C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B、C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则A、B间摩擦力不为零,BC在水平方向有向左的加速度,则B受A对它的向左的摩擦力,故A错误;选A、B、C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故B错误;取C为研究对象,当斜劈B的倾角也为θ时,C只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加速度才为ac=gsinθ,故C正确;斜面对A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则A对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下,这个力可分解为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分力,故斜面具有向右相对运动的趋势,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面向左,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体的问题,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很多情况下,通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3.D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A错误;物体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选项B错误;跳高时,运动员能跳离地面,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则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选项C错误;在受到相同的作用力时,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是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选项D正确;故选D.
4.C
【解析】试题分析:以人为研究对象,加速过程中,人受到静摩擦力、重力、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下沿电梯加速上升,匀速运动时,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故A错误;
在慢慢加速的过程中,受力如图,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合力斜向右上方,因而顾客受到的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水平向右,电梯对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右上,处于超重状态;由牛顿第三定律,它的反作用力即人对电梯的作用方向指向向左下,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顾客处于平衡状态,只受重力和支持力,顾客与电梯间的摩擦力等于零,顾客对扶梯的作用仅剩下压力,方向沿竖直向下;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5.C
【解析】由F随时间t的变化知0~2 s时间内,质点加速运动,2s~4s时间内,质点减速运动,由运动的对称性知A、B、D错,C对.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规律
6.C
【解析】箱子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不变,由于空气阻力与速率平方成正比,所以在下落过程中,速率越来越大,阻力也越来越大,这样合力就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箱子会匀速运动.因为救灾物资和箱子一起运动,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所以开始时物资和箱子间没有弹力,随着速度的增大,弹力增大,最后弹力等于重力大小.所以答案ABD错误.C正确.
7.B
【解析】试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0到3s内,由于滑动摩擦力为:Ff=μFN=μmg=0.2×20N=4N,恰好等于外力F大小,所以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3s到6s内,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发生的位移为: ;6s到9s内,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6s时的速度为:v=at=2×3=6m/s,所以发生的位移为:x3=vt=6×(9-6)=18m;9到12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发生的位移为:x4=vt+at2=6×3+×2×32=27m;所以总位移为:x=0+x2+x3+x4==9+18+27=54m,所以B正确;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遇到多过程的动力学问题,应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选取相应的物理规律进行求解,也可以借助v-t图象求解.
8.B
【解析】A.0~t1时间内小物块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1时刻小物块向左速度减为零,此时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故A错误;
B.t2时刻前小物块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之后小物块相对传送带静止,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故B正确;
C.0~t2时间内小物块先减速,后反向加速,小物块受到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错误;
D.时刻小物块向右速度增加到与皮带相等,时刻之后小物块与皮带保持相对静止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摩擦力消失,故D错误。
故选B。
9.AD
【解析】A.由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选项A正确;
B.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以及运动的加速度无关,选项B错误;
C.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的加速度无关,选项C错误;
D.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力求出,选项D正确。
故选AD。
10.ABC
【解析】A.若传送带不动,工件的加速度
a=μg=1m/s2
由得
m/s=3m/s
选项A正确;
B.若传送带以速度v=4m/s逆时针匀速转动,工件的受力情况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工件的加速度仍为
a=μg=1m/s2
工件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样,则
vB=3m/s
选项B正确;
CD.若传送带以速度v=2m/s顺时针匀速转动,工件滑上传送带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工件的加速度仍为
a=μg=1m/s2
当工件的速度减为零时,有
所以工件达到B端时一直做匀减速运动,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
m/s=3m/s
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11.AB
【解析】A.物体C恰好滑动时,对C
物体A恰好滑动时,对BC整体,A、B之间的摩擦力为
解得
物体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因为 ,表明此时A、B之间没有滑动,也就是说B、C之间先滑动,A、B、C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的最大加速度为,选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A正确;
B.当力F1=μmg时,对整体
对A
解得
B正确;
C.B的最大加速度为
解得 ,C错误;
D.B相对A恰好滑动时,对A、B整体
对A
解得,当力时,B相对A滑动,D错误。
故选AB。
12.BC
【解析】A.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则两个物体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错误;
BC.物体下滑的位移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
下滑时间与角度无关,所以下滑的时间之比为1∶1,根据可知,下滑到A处的速度之比为
所以B、C正确;
D.两个物体的加速度之比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合外力之比为
D错误。
故选BC。
13.2 0.5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物体所受的水平拉力随时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根据题意则有:
联立整理得:
由于物体沿一水平面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加速度为
该物体的质量为
14.0 10 0 2 0
【解析】小球从高处由静止落下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由于空气阻力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则小球的合力在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在减小,当空气阻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时,小球开始做匀速运动.故小球做加速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可知小球开始下落的瞬间,加速度最大,此时空气阻力F=0时,即只受重力,则最大加速度为amax=g=10m/s2.小球速度最大时,空气阻力F=mg=2N,加速度为a=0.故依次填:0,10,0, 2,0.
15.D 0.62 平衡摩擦力 C
【解析】(1)A.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故B错误;
C.在砝码及砝码盘B的质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时,小车受到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及砝码盘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
D.应用图象法处理加速度与质量关系实验数据时,为了直观,应作a-图象,故D正确;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Δx=aT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纸带的加速度为
a=m/s2=0.62m/s2
(3)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平衡摩擦力;
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小车所受重力平行于木板的分力大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细线的拉力,在小车不受力时,小车已经具有一定的加速度,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因此他绘出的a-F关系图象是C。
16.小车的总质量 小车所受外力 C
【解析】(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2)本实验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合外力;由于OA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设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由实验原理得
mg=Ma
得
a==
而实际上
a′=
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
故选C。
17.a=1.0m/s2, FN′=330N
【分析】
以人与吊板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隔离吊板研究,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人对吊板的压力F.
【解析】以人与吊板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1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F绳-(m人+m板)g=(m人+m板)a
代入解得:a=1m/s2
再以吊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2所示,得到:
F绳-F-m板g=m板a
代入解得:F=330N
【点睛】
本题考查灵活选择研究对象的能力,当几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采用整体法求解加速度.
18.撤去拉力F后,物体两次经过B点,第一次时间为1s,第二次时间为1.8s.
【分析】
未撤去F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由位移公式求出此过程滑行的位移,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撤去F后物体滑行的加速度,由位移公式求出物体第一次经过B点的时间.物体滑上斜面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大小,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总时间,再求解物体第二次经过B点的时间.
【解析】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过程:设撤去F前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解得:
恒力F作用t=2s后物体的位移为
此时物体的速度为
设撤去拉力F后,物体第一次经过B点的时间为
则由:
代入解得:
(舍去,根据,判断出物体到不了B点)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设加速度大小为
则有:
解得:
由上可得物体滑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
则物体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总时间
所以物体第二次经过B点的时间为
【点睛】
本题是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综合应用,关键要抓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具有对称性,上滑和下滑时间相等,不能漏解.
19.(1)(2)aA= aB=0
【解析】(1)隔离B木块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
由胡克定律
两木块间的距离为
(2)剪断细线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对物块B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
解得
对于物块A有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