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18课
昌盛的文化佛教的诞生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释迦部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一、佛教东来1、传入古印度中亚(西域)中国路线:时间:西汉末年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2、发展:汉明帝派人到天竺求佛法说一说: 佛教影响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敦煌乐舞敦煌壁画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文学艺术语言词汇世界 无常 如实 实际
平等 刹那 相对 绝对
清规戒律 一针见血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三生有幸 无事不登三宝殿 石窟艺术龙门石窟莫高窟塔寺建筑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峨眉金顶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九华山地藏菩萨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萨永昌圣容寺圣容寺瑞像老子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道教教主——太上老君二、道教兴起青城山——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仙人抚我顶,
结发受长生。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宫观建筑炼丹与火药武术想一想
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之后,很快就受到我国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么呢?
你知道佛教的教义吗?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这“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佛教认为生、老、病、死都是苦,只有忍耐眼前的痛苦,潜心修佛,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服食丹药,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你知道道教的教义吗? 而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推崇。 按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
三
教
共
栖
图 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李陵事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遂遭受宫刑。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与《史记》2、内容时期:1、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黄帝汉武帝3、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
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
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
表 10 篇——编排时间与事件
书 8 篇——记述典章制度阅读并思考 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了历代统治者的罪恶,尤其是敢于谴责汉武帝的统治。他在《平准书》里,写汉武帝晚年由于穷兵黩武和奢侈浪费,造成财政困难,又竭力向民间搜刮。在《封禅书》里,还讽刺汉武帝一味迷信、梦想会见仙人的荒唐事情。《史记》记载历史有什么样的特点?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班固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史记》中关于《鸿门宴》的一段描写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司马迁采访百姓
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掌握第一手的史学资料。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遍阅皇家图籍
编写《史记》期间,因触怒汉武帝被处以腐刑,但忍辱负重,以极大毅力完成《史记》。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 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想一想
秦始皇为什么要给自己的陵墓周围设计这样规模巨大的兵马阵容呢?
昌盛的文化 一 三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杰出代表
是 。①佛教:起于 , ,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②道教:是我国 的宗教 时在民间兴起。
③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以 为主, 、 、 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史记》是 编写的我国第一
部 通史。古印度西汉末年 土生土长 东汉司马迁纪传体秦始皇陵兵马俑儒家儒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