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8 21: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学习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
诵读品味,分析作品中典故以及写作特点。
体会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字音字词
舞榭( xiè )歌台
金戈( gē )铁马
巷陌( mò )
狼居胥( xū )
佛(bì )狸祠( cí )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常用对比、化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手法。
形式标志:(1)题目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咏怀”等;(2)题目中有古迹、古人名;(3)咏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咏史怀古诗
鉴赏要点:
1.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诗歌的写作背景。
2. 弄清史实/典故:所描写的历史典故是怎样的?
3. 体悟意图/情感: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 分析技巧/手法:这样的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
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山东济南人。幼年时期,和党怀英(抗金英雄)一起读书。1161年,金国统治的北方全境汉族人民发起了反抗金国统治的起义,当时济南有一个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万人,给金国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很大威胁。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被耿京委以重任。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来的时候一个叛徒杀害了耿京,他听说后率领着五十名骑兵冲入大营,在五万人中抓住了叛徒,带领着部队投奔了南宋。
这个人,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
一、知人论世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将,他从小立下立功报国、恢复失地的大志。由于他坚持抗金救国主张,遭到朝中投降派的迫害,多次被贬,一生不得志。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与北宋苏东坡并称“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一首生气勃勃的《永遇乐》词。
二、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这是一首豪放词,读出慷慨激昂。
3.齐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了什么内容?
登临时间 登临地点 写作内容
1205年
(66岁)
京口北固亭
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并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2.找出词中最富表现力的一个动词,并作简要分析。

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更有寻觅不到的深深遗憾与苦痛。
1.作者选用了哪些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四、阅读品鉴、分析典故
1.作者选用了哪些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四、阅读品鉴、分析典故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英雄、
风流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草草、
赢得
怀恋英雄,收复失地的理想
怀恋古人,北伐的决心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1.作者选用了哪些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拓跋焘
廉 颇
四、阅读品鉴、分析典故
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
可堪
凭谁问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
用典的作用:
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抒情手法——对比
对比 目的 作用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
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刘裕与刘义隆相比,
英主与庸才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四十三年前和
现在“神鸦社鼓”
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统治者长期的“和戎”媚敌,冲淡了民族感情
廉颇遭馋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
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四、阅读品鉴、赏析手法
五、讨论交流
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后,大家说说苏轼和辛弃疾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作者 所处时代 经历 做官 写作时的年龄
五、讨论交流
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后,大家说说苏轼和辛弃疾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作者 所处时代 经历 做官 写作时的年龄
苏轼 北宋中期 冤狱;坎坷 文官 47
辛弃疾 南宋初年 建功立业;不得重用 武官 66
五、讨论交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物: 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
环境:长江、舞榭歌台、寻常巷陌、佛狸祠下
联想到的虚景多于实景
金戈铁马之声
人物:周瑜
环境:长江、赤壁、乱石、峭壁、惊涛、故垒
多实景描写,诱发联想
意气风发、胸怀旷达
六、知识拓展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稼轩祠的楹联。郭沫若所写。)
上联是说辛弃疾词风豪放。下联主要是说辛弃疾的黍离之悲、他的爱国情怀、爱国抱负。
结构梳理
七、主旨归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归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课堂练习
1.下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
A.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 解析:例句写景充满对古人已去、世事已非的感慨。A 项,写春景,抒发春来无人赏的感慨。B 项,写寒食节家家禁烟火,而汉宫中却传蜡烛,含讽喻之意。C 项,写宫女的幽怨,揭露皇帝生活的腐化。D 项与例句意境相似。
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经过风吹雨打,现在也成了历史的句子是: , 。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 。
(1)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