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8 21: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学习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
赏析词中的景物描写,品味其中阔大的意境。
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苏轼在词中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字音字词
① 故垒(  )
② 浪淘(  )尽
③ 纶(   )巾
④ 樯橹(     )
⑤ 酹(  )
lěi
táo
guān
qiáng lǔ
lèi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常用对比、化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手法。
形式标志:(1)题目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咏怀”等;(2)题目中有古迹、古人名;(3)咏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咏史怀古诗
鉴赏要点:
1.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诗歌的写作背景。
2. 弄清史实/典故:所描写的历史典故是怎样的?
3. 体悟意图/情感: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 分析技巧/手法:这样的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
一、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的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著有《东坡乐府》。
一、知人论世
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几经起落,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市),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调任湖州,按惯例作《湖州谢上表》。这本是例行公事,略叙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其中加了几句牢骚:“(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该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之名上奏,宋神宗派黄甫遵前往湖州拘捕苏轼,押解至京后,苏轼被投入御史台狱,关押了数月。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故称“乌台”。所以此案被称为“乌台诗案”。
当时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又因太皇太后曹氏、章惇等人出面力挽,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也就此了结。
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了什么内容?
写作时间 写作地点 写作内容
1082年
黄州
上阕:(咏赤壁)
下阕:(怀周瑜 发感慨)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 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 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
2.这首词用了什么历史典故?有什么用意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 周瑜 曹操
3.感受形象、分析形象特点。
景物
景物特点
人物行动
人物形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周瑜:谈笑
我:一尊还酹江月
周瑜: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 儒将风采
我:渴望建功立业,年岁已老,壮志未酬
4.词的下阕是怎么样通过写周瑜来抒发感慨的?
先写小乔,烘托周瑜的少年英俊、意气风发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本色。
苏轼:
年龄:46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在对比之中哀叹自我,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4.分析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
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
“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选自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有删节)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及对功业早成的周瑜的仰慕之情,抒发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故垒西边(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B. 雨具先去(离开)
C. 一尊还酹江月(同“樽”,酒杯)
D. 回首向来萧瑟处(冷落,凄凉)
D “萧瑟”在这里指风吹雨落的声音。
课堂练习
2.下列句子中与“樯橹灰飞烟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均为借代。 A.反问;B.比喻;D.对偶。
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 ________ ”的描写,传神地再现了周瑜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潇洒风姿。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发出了“______ ,______ ”的感慨,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1)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