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8 20:1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塑大一统秩序)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目标】
单元特征 课标内容 情感认知提示
由统一到分裂,分裂中有局部统一,承上启下,大一统秩序的更新迭代 政治分裂百姓罹难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认识国家分裂对生命和经济发展的巨大破坏作用 认识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贡献推动历史进步;暴力与和平交往都是交流的方式;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南北破圈 民族交融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改革推动历史进步;中华民族的发展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呈现出多元一体趋势。
区域开发 南方发展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科技文化显著进步 知道祖冲之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重视科技和文化发展,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知识梳理】
一、政权分立,局部统一
1.利用教材和地图册,写出空白处的“政权名称”
2.结合上图的内容,对应完成下图(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更替的政权名称)
3通过以上两道小题的练习,你能总结此时政权发展有何趋势或特点么?想象这一时期的人民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4. 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曹操与袁绍 曹操打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08 曹军与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
淝水之战 383 东晋与前秦(氐) 北方再度混战;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学期学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哪些?
二、政治分裂中的交融与发展
1、结合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知识联系
2、请按照下表提示,回答空白处的问题
名称 目的 内容 作用
商鞅变法 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治移风易俗
从对比中,提升认知,请用一句话概括商鞅和孝文帝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随堂检测】
课堂检查:15分钟 满分:3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5题,共20分)
题 1 2 3 4 5

1.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建立顺序正确的是
A.蜀、吴、魏
B.魏、蜀、吴
C.魏、吴、蜀
D.吴、魏、蜀
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3.阅读史料,把握内容的主旨。符合下图和史料的标题应该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的坐具
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5.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所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二、非选择题(15分)
6.博古通今
(1)图一反应的是历史上哪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3分)
(2)请说出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的名称?这个民族在哪位皇帝的率领下,统一了黄河流域?(4分)
(3)观察图二,结合所学内容,请在北方政权中,再寻找一位促进民族交融的帝王? 并说出图二体现了他的哪一具体的改革措施?(4分)
(4)通过以上历史知识的学习,你在认知上有何新的收获和启发?(3分)
图一 图二
【自我评价】
维度 说明 分值及描述
知识掌握度(分) 全部掌握5分,中等4分,听不懂但很努力3分,完全不会2分,缺席0分
学习历史的技能(具体技能) 比如:我学会了制作表格,我会分类,我知道了**历史概念等 我学会了:
课堂纪律(分) 遵守课堂要求5分,偶尔违反4,管不住自己需要他人提醒3分,被批评过2分,缺席0分
想对老师说(可以结合网课期间听课情况) 建议或意见:
【教师单元评语】
【单元测试答案】
题 1 2 3 4 5 6
答 B D B A D
知识点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民族交融 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1)淝水之战 (2)氐族、苻坚 (3)孝文帝、 穿汉服
能力素养点 时空观 识读地图 认识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贡献推动历史进步 史料释读能力;提升总结概括能力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改革推动历史进步;中华民族的发展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呈现出多元一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