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2011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重要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于本节课内容课标明确要求: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安排的,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两部分。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构建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2.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呼吸作用三个实验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在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猜想、推理、概括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1、在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准备“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器材。
3、录制种子呼吸释放能量的微课 。
七、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1]:复习光合作用反应式。(黑板贴纸展示) 【衔接引出课题】: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回忆。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叶绿体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学生回答出线粒体及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内容十分重要,且与本节课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对照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实验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 2.举例说明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目标。
探究实质 实验一: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提问]:谁能说说植物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如淀粉)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我们这节课要通过几个探究实验来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 [憋气游戏]:只要我们还有生命,就需要呼吸。那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何差别呢?今天我们就来亲自体验一下二氧化碳的存在。 学生演示实验:利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气体。交待实验原理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 [探究实验]: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提问: 1.如何能让植物“吹气”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气体) 2.为什么用黑色塑料袋不用透明的塑料袋?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小结]: 1.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保证绿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3.要进行呼吸作用,必须是活细胞。 板书整理: 1、探究二氧化碳——消耗二氧化碳、活细胞、各个器官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尝试说出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 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气氛,认真游戏,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生亲自参与检验,观察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学生表达得出用黑色不透光的塑料袋可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学生操作,发现有的塑料袋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有的则不能。最后打开塑料袋观察不同。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呼吸作用,再给出概念,学生印象深刻。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七年级学生没有学习化学,对实验现象感到很新奇。 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强调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同的器官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及时小结,提示重点。
实验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及产生水 [实验]:甲瓶中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乙瓶内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 1、观察两个瓶子内壁有什么现象?有什么区别? [讲述]:装萌发种子的瓶壁上有大量水珠,煮熟种子几乎没有。这些水珠就是呼吸作用产生的,所以呼吸作用还产生了水。 板书整理: 2、探究氧气和水——消耗氧气 产生水 [演示实验]: 蜡烛在空气中能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如果没有氧气,蜡烛就会熄灭。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所给的器材尝试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演示实验]:把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内,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板书整理: 探究氧气——产生水 消化氧气 观察瓶子内壁的水珠。并得出结论。 学生明确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学生表达。师生共同修正实验方案。 观察现象:甲瓶中的蜡烛会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消耗氧气。 学生利用观察得出结论,印象深刻。 为下面演示实验铺垫。 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三:植物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视频演示) [陈述新闻]:粮仓着火。 请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实验仪器和材料设计实验,并填写设计表格。 [微课演示]: 种子萌发放出热量。 [小结]:正在萌发的大豆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了能量转化成为热能。 板书整理: 3、探究能量——产生能量。 [总结]: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板书展示反应过程) [陈述]:有些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但是产物不同,无氧条件会产生酒精。 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呼吸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完成表格。学生表达。 学生观看,验证实验假设。 学生深入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 记录反应方程式。 联系实际,设置疑问。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实验,有前两个探究实验的铺垫,学生能够真正的独立设计实验。层层推进。 补充无氧呼吸的知识内容。
呼吸作用的意义 [衔接]:植物的呼吸作用到底对于生物有何意义? 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如: 1.禁止踩踏小草 2.食品保存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巩固练习 翻牌游戏 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巩固知识。 让学生在娱乐中巩固知识。
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了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收获满满。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你善于发现,乐于探索,我们每位同学都会有所成就! 情感升华,完成情感目标。
八、板书设计: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实质
1、探究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活细胞、各个器官
2、探究氧气——消耗氧气、产生水
3、探究能量——释放能量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
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
九、课后练习:
完成《思考》上相关习题。
十、教学预测: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习新知识。在课程设计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1.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锻炼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2.实验材料与生活密切关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情感。3.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检验气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科学。但本节课实验内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不能顺利完成实验。我采用的解决措施是教师通过展示视频补充演示。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完成教学预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