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机械波 期末综合复习优选测评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机械波 期末综合复习优选测评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8 22: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机械波期末综合复习优选测评卷
一、单选题
1.手机A的号码是133××××0002,手机B的号码是133××××0008.手机A呼叫手机B时,手机B发出响声且屏上显示手机A的号码“133××××0002”,若将手机A置于一透明真空玻璃罩中,用手机B呼叫手机A,则玻璃罩外面的人发现手机A(  )
A.发出响声,并显示手机B的号码“133××××0008”
B.不发出响声,但显示手机B的号码“133××××0008”
C.不发出响声,但显示手机A的号码“133××××0002”
D.既不发出响声,也不显示号码
2.一列简谐横波沿轴负方向传播,如图所示,其中图甲是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该波中某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两图用同时刻作为起点)。
图乙可能是图甲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像( )
A.处的质点
B.处的质点
C.处的质点
D.处的质点
3.一列波长大于 1m 的横波沿着 x 轴正方向传播,处在 x1=1m 和 x2=2m 的两质点 A、B 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波长为m
B.波速为 1m/s
C.3s 末 A、B 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D.1s 末 A 质点的振动速度大于 B 质点的振动速度
4.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干涉型消声器可用来消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它的结构及气流运行情况如图所示,产生的波长为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相干波,它们分别通过r1和r2的路程,再在b处相遇。要达到消弱噪声的目的,路程差应为(  )
A.波长的整数倍 B.波长的奇数倍
C.半波长的奇数倍 D.半波长的偶数倍
5.直角坐标系xOy的y轴为两种均匀介质Ⅰ、Ⅱ的分界线,位于处的一波源发出的两列机械波a、b同时分别在介质I、Ⅱ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刻b波恰好传到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B.处质点P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为10cm
C.两列波的频率关系
D.此时刻a波传到处
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质点P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波速以及Q点的运动情况分别是(  )
A.沿x轴负方向,15m/s,Q点正在沿y轴正方向运动
B.沿x轴正方向,15m/s,Q点正在沿y轴负方向运动
C.沿x轴负方向,30m/s,Q点正在沿y轴正方向运动
D.沿x轴正方向,30m/s,Q点正在沿y轴负方向运动
7.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时刻的波形,P、Q两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分别位于和处。时,质点P恰好第二次位于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周期为0.5s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6m/s
C.时,质点Q将位于波峰位置
D.质点Q在0~0.9s内的路程为18cm
8.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周期均为T.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质点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
B.随着时间的推移,c处的质点将向右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T,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
D.若S2不动,S1沿S1b连线向b运动,则b处质点仍然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二、多选题
9.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一平直桥由钢铁制成,某同学用锤子敲击铁桥的一端而发出声音,分别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之差为,若该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桥的长度约为 B.桥的长度约为
C.该波在钢铁中的波长为 D.该波在钢铁中的波长为
10.一根拉紧的水平弹性绳上的、两质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质点在质点的右侧,一列简谐横波沿此弹性绳向右传播。时质点的位移达到正向最大,质点的位移恰好为零,且向下运动;时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若该波的波长大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简谐横波的波长为 B.这列简谐横波的波速为
C.时,质点在波谷 D.时,质点在波谷
11.一列简谐横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在时刻与两个时刻,轴上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图中、两质点在时刻位移均为振幅的一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速可能为
B.时刻,处的质点位移一定是
C.从时刻起,处的质点比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D.从时刻起,在质点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恰好到达波峰
12.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t=0时刻开始计时P点的振动方程为
B.从t=0时刻开始计时,P、Q两点在时位移相同
C.在t=1.0s时刻,设波已经传播过x=-100m处,那么在t=1.8s时,的R点在处于平衡位置下方在向上振动
D.从t=0.10s到t=0.2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
三、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图甲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乙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m/s。
14.如图所示,在某一均匀介质中,A、B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介质中P点与A、B两波源间的距离分别为4m和5m,两波源形成的简谐波分别沿AP、BP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m/s。
(1)求简谐横波的波长______。
(2)P点的振动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15.如图所示,一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轴上x1=0和x2=1m两处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⑴和图⑵所示,又知此波的波长大于1m,则此波的传播速度v=______ m/s。
16.两列简谐波频率相等,波速大小相等,分别沿+x和-x传播,则图中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________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________的点.
三、解答题
17.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源位于x=0位置,t=0时刻波源开始振动,t=1.5s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该波刚好传到x=3m处,求:
(1)该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2)此后再经过多长时间x=6m处的质点第一次出现在波谷位置?
18.如图中的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
(1)这列波的波长是多少?
(2)假定波向左传播,求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19.如图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1和S2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的步调完全一致,S1与S2之间相距为4m,若S1、S2振动频率均为5Hz,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m/s,B点为S1和S2连线的中点,今以B点为圆心,以R=BS1为半径画圆。
(1)该波的波长为多少?
(2)在S1、S2连线上振动加强的点有几个,它们距S1的距离为多少?
(3)在该圆周上(S1和S2两波源除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的点?
20.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2 s后的波形图.
(1)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求它传播的可能距离.
(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若波速是35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参考答案
1.B
【解析】声波为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波、手机发射的信号均为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用手机B呼叫手机A时,玻璃罩外的人能看到手机A显示手机B的号码,但听不到声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由图乙可知,该波的振动周期是4s,所以结合甲图可知,t=0时,该波的波形如图中红色线
图乙上,t=0s时刻,只有x=0m处质点位于最大位移处。故乙图是x=0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
故选A。
3.A
【解析】AB.波从A向B传播,AB间的距离
Δx=(n+)λ,n=0,1,2,…
由于,波长大于1m,则n只能取0,即有
Δx=λ
波长
λ=m
波速为
v==m/s
A正确;B错误;
C.3s末A、B两质点的位移分别为yA=-2cm,yB=0,位移不同,C错误;
D.由振动图像读出,1s末A质点的位移yA=2cm,处于波峰,速度最小,B质点的位移yB=0,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所以1s末A质点的速度小于B质点的速度,D错误。
故选A。
4.C
【解析】根据波的干涉,两列波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奇数倍时,叠加后减弱,从而达到消弱噪音的目的,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D
【解析】A.此时刻b波恰好传到处,该质点向下振动,故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处质点P在这段时间内振动了 ,经过的路程为
故B错误;
C.这两列波是由同一振源引起的,故两列波的频率关系相同,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波传播了2个周期,右侧波长为4m,故此时刻a波传到处,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由P点的振动图像可知,t=0时刻质点P向下振动,结合波形图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
由“同侧法”可知,Q点正在沿y轴正方向运动。
故选C。
7.D
【解析】A.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波形平移法知,t=0时刻质点P经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则质点P第二次到达波峰需经

故A错误;
B.该波的波长为λ=2m,则波速
故B错误;
C.t=0时刻Q点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故
t=0.6s=1.5T
时,质点Q第二次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故C错误;
D.因
故质点Q在0~0.9s内的路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A.a处是波峰与波峰叠加,为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A,但质点并不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A错误;
B.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移动,B错误;
C.从该时刻起,经过T,c处为平衡位置与平衡位置相遇,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C正确;
D.两列波传到b点的振动情况一直在变化,当S2不动,S1沿S1b连线向b运动,b处质点不可能始终处于平衡位置,D错误。
故选C。
9.BC
【解析】AB.设桥的长度为L,则有
代入数据,得
故A错误;B正确;
C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频率是不变的,则有
解得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0.AC
【解析】A.简谱横波沿长绳向右传播,a质点的位移达到正向最大时,b质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则a、b间距离,(n=0,1,2…)又该波的波长大于1.2m,则n=0,波长λ=1.6m,选项A正确;
B.t=1s时,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则该波的周期T=4s,该波的波速,选项B错误;
C.该波的周期T=4s,从0~1s,b质点正好振动了个周期,则b质点在波谷,选项C正确;
D.同理,0~5s时,a质点正好振动了个周期,正好回到平衡位置,选项D错误。
故选AC。
11.AC
【解析】A.已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则在△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
△,2,3,
则该波的波速
,2,3,
当时,
故A正确;
B.由于周期不确定,不一定等于半个周期的奇数倍,则时刻,处的质点位移不一定是,故B错误;
C.因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再结合波形图可知从时刻起,在处的质点比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则C正确;
D.利用波的“平移法”可判断,当质点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还在继续向上振动,没有到达波峰,故D错误;
故选AC。
12.BD
【解析】A.因为t=0.1s时刻质点Q向下振动,可知波沿x轴负向传播,波的周期T=0.2s,则
振幅A=10cm,t=0时刻,质点P的位置在x轴下方与t=0.1s时刻关于x轴对称,则质点P的初相,从t=0时刻开始计时P点的振动方程为
选项A错误;
B.从t=0时刻开始计时,P点在时位移
Q质点在时位移
选项B正确;
C.在t=1.0s时刻,质点Q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因QR=36.5m= ,则此时R点在平衡位置下方向下振动,再经过0.8s=4T,即在t=1.8s时刻,R点还是在平衡位置下方向下,选项C错误 ;
D.从t=0.10s到t=0.225s,经过的时间为
质点P振动到最低位置,通过的路程为
选项D正确。
故选BD。
13.(1)波长为4m,频率为0.5Hz,波速为2m/s;(2)3s
【解析】(1)由图可知
解得
由此可得频率为
可解得波速为
(2)由图可知再经过
处的质点开始振动,向y轴正方向发生运动,则再经过
第一次到达波谷,则
14.(1)4m;(2)(4n+3)m(n=0、1、2…)
【解析】(1)由图可知,这列波的波长是4m;
(2) 假定波向左传播,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则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15.(1)2m;(2)3个,1m,2m,3m;(3)6个
【解析】(1)由公式λ=,得
(2)S1、S2之间恰好有2个波长,由对称性可直接判断B点为加强点,A、B、C三点分别为S1、S2连线的等分点,由图形可知
AS2-AS1=λ,CS1-CS2=λ
故A与C两点也为加强点,故在S1、S2连线上有3个加强点分别为:
AS1==1m,BS1=λ=2m,CS1=λ=3m
(3)A、B、C三点为振动加强的点,过A、B、C三点作三条加强线(表示三个加强区域)交于圆周上A1、A2、B1、B2、C1、C2六个点,显然这六个点也为加强点,故圆周上共有六个加强点
16.(1)4(n+)m (n=0,1,2,3,…) (2)0.8 s
(3)沿x轴负方向
【解析】(1)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
Δx=(n+)λ=(n+)×4 m (n=0,1,2,3,…)
所以可能距离为3 m、7 m、11 m…
(2)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求周期根据Δt=(n+)T
得T== s (n=0.1,2,3,…)
在所有的可能周期中,n=0时周期最大,即最大为0.8 s.
(3)波在0.2 s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7 m
传播的波长数n==1,可见波形图平移了λ的距离.由题图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17.17 17.9
【解析】设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分别为s1、s2,则有
2s1-2s2=vΔt′
其中
则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内前进的距离为
s1-s2=17 m
已知测速仪匀速扫描,由图乙记录数据可求出汽车前进(s1-s2)这段距离所用时间
汽车运动的速度
18. 加强
【解析】 由简谐运动表达式可知角速度
根据
解得
根据
解得
P点与A、B两波源间的距离之差
故P点的振动加强
19.333
【解析】由图可知,t=0时刻,x1=0处质点位于波峰,x2=1m处质点通过平衡位置向下,结合波形得到
(n=0,1,2,…)
解得,波长
根据波的波长大于1m,n只能取0,得到波长
由图读出周期T=4×10-3s,则波速
20.4和8 2和6
【解析】由题意可知,设实线波波源P位置在x=-4位置,虚线波波源Q位置在x=12位置,这两列波的频率相同,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相遇会发生干涉现象.设波长为λ,由图看出,处于1、2、3、4、5、6、7、8位置的各质点到两波源P、Q的距离差分别为:
质点1或7的△x1= ;
质点2或6的△x2= ;
质点3或5的 ;
质点4的△x4=λ-λ=0;
质点8的△x8= .
据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应满足的条件为△x=nλ(n=0,1,2…),可知处于4和8位置的质点振动加强振幅最大;
振动减弱区域应满足的条件为△x=(2n+1)(n=0,1,2…),可知处于2和6位置的质点的振幅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