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2 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对称美,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预习提纲: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与物体的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 。
2.物理学中,把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 ;它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做 ,它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会聚而成的像。
学习过程:
一、提问
1、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画图表示光的反射现象,并在图上分别标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二、平面镜成像
1、什么是平面镜
阅读课本第58页第1自然段,明确什么是平面镜,明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思考讨论】
平玻璃板、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都可以看做是平面镜。写出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阅读课本第58页“实验探究”栏目,参照课本图4-13动手完成“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像跟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
【猜想与假设】
回忆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情形,猜一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
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
2、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 。
3、平面镜所成的像 呈现在光屏上。
【设计实验】
下面几位同学的讨论对你有启发吗?
(1)课本所提供的实验器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写出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①为什么要选用两只完全一样的蜡烛?
②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③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④直尺的作用是什么?
【进行实验】
参照课本第58页“实验探究”中介绍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分析论证】
实验的结论是:
【加油站】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若用平面镜做此实验只能观察到镜后的像,而难以比较像的大小,也难以确定像的位置。用璃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做此实验,不仅达到了成像的效果,而且便于比较像的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这种研究方法——等效替换法在学习物理上常用到。
3、实像与虚像
阅读课本第56页“加油站”栏目,明确什么是实像和虚像。
【思考讨论】
你能说出一种分辨实像与虚像的方法吗?
4、平面镜的应用
阅读课本第59页,了解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光污染。
【讨论交流】
你还能再列举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和光污染的实例吗?请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相互交流。
三、【信息窗】
1、球面镜
阅读课本第57页“信息窗”栏目,了解球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下面图4-2-1、4-2-2分别是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请你查阅资料,了解“球面镜成像”方面的知识。
图4-2-1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图4-2-2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
2、用光电信号分拣信件
课本第58页“信息窗”栏目介绍了用光电信号分拣信件,它的原理是什么?
答:不同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浅色的、较光滑的物体反射能力强一些深色的、较粗糙的物体反射能力弱一些。颜色深浅相差(称对比度)越大,反射光的本领相差也越大。将一幅有图的纸放在强光照射下,图上的不同部分由于颜色的差别,其反射出的光的强弱也就不同,将反射光收集(通常用含有凸透镜制成的镜头)起来,并通过半导体光学器件转换成电信号,再送入电脑中处理,可以得到一份与原件一样的图像资料,此资料可用打印机打印出来,也可以送到相应的电子或机械系统中辨别和操作。
用光照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通常叫做光电阅读,光电阅读一般不是整幅图像同时读,而是分点和分行进行阅读(扫描)。扫描的方法可以用光电阅读的镜头完成,也可以是图像移动,或二者综合完成。
课本图4-20中两个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信封上的邮政编码部分,因邮政编码上有字迹和没有字迹处反射光的强弱不同,强弱不同的反射光被镜头接收后变成电信号,送入电脑辨识出邮政编码后,由电脑指挥传送带等机械系统将邮政编码相同的信件放到一起完成分拣。
四、自我检测:
1.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小明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3.3-4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 m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6、如图3.3-6所示,AB是物体,A′B′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
7、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路上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8.张颖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如图3.3-5所示,再取两段等大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刻度尺上……
⑴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
⑵取两段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⑶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呈现出蜡烛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表明 。
9、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
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五、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六、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