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
专题1 国家出路的探索
导言:北洋水师官兵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激化社会矛盾,酿成太平天国运动
年份 地点 起义
1845 广西藤县 邓立奇、钟敏和起义
1846 广西桂平 李观保起义
1847 广西全州、荔浦 雷再浩起义、罗大纲起义
1848 广西武宣、灌阳 陈阿贵起义、李魔旺起义
1849 广西全省 张嘉祥,张钊、田芳,陈亚贵,王锡彬
1850 广西全省 广西天地会起义,其余大规模起义20余起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建设中的天王府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清王朝,使中央权力下移
《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土地制度,反映平均理想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联名上奏
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洪秀全批示
《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
兴银行。……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身有万金而人不觉……
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
凡屋字人命货物船等有防於水火者,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嬴其所奉。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两重性:革命性、局限性
灾难论: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史上的一次劫难,造成了上亿人口的损失,导致江南经济繁华地区一片萧条,众多书院、藏书楼和文物古迹被毁灭。太平天国是用类似邪教的思想组织起来的,其统治者并不真正为百姓谋利益,而是贪图权力,迅速腐化。太平天国运动纯粹是一次不必要的动乱。
革命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落后的农民阶级一般以教门会党的形式组织起来,一方面具有破坏性,另一方面却反映了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诉求。战争引发的破坏不能全部算在太平天国头上,湘军所到之处的劫掠和屠城并不鲜见。太平天国最重要的作用,是加速的清王朝的崩溃。
思考:你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如何认识其革命性和局限性?
太平天国缺乏科学思想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不能冲破封建制度和思想。
1. B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 “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洋务运动
目的: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
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奕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奕
洋务派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成就: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新式学校、新式海军
李鸿章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唐胥铁路
京师同文馆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耶鲁大学
福建水师扬武号 南洋水师开济号
北洋水师定远号 北洋水师镇远号
2. B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
意义:引进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技术,是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洋务运动
(1861-1894) 日本明治维新
(1868-1892)
军事工业 21个 1500万两 — —
民用企业 39个 3700万两 — —
总计 60个 5200万两 5600个 2.89亿日元
局限:只学技术,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
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
小结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先进阶级领导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
专题2 列强侵略的加剧
考点梳理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狂潮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
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法签订《越南条款》
福建马尾海战,福建水师覆灭 广西镇南关大捷
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1884年法国侵略台湾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小川又次 清国征讨方略/征讨清国策案
日本海军 吉野号
秋津洲号 千代田号
吉野号军官 日本陆军士兵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1. B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查北洋铁快各舰,堪备海战者只有八艘,余船尽供运练之用。近数年来,部议停购船械,未能续添,而日本每年必添铁快新船一二艘,海上交锋恐非胜算。
若就陆路而论,沿海各军将领均久经战阵,器械精利、操演纯熟,合计亦仅二万,分布直、东、奉三省海口,扼守炮台,兵力本不为厚,若令出境援韩击倭,势非大举不办,一经抽调则处处空虚,转虑为敌所乘,有妨大局。
臣久历兵间,深知时势艰难,边衅一开,劳费无已。
——李鸿章《酌度倭韩情势预筹办理折》
思考:依据以上材料,你是主战还是主和?为什么?
北洋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
主力舰只 10艘 12艘
总排水量 31366吨 39288吨
大口径炮 52门 46门
机关炮 108门 53门
鱼雷发射管 26个 36个
速射炮 无 177门
装甲厚度 较厚 一般
主机总功率 46200马力 73108马力
平均实际航速 10.8节 17.9节
平均舰龄 9.8年 6.58年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
黄海一战,虽给日本联合舰队以重创,但北洋舰队所受损失远较日方为重: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广甲五舰被击沉,可战之舰仅余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5艘,且多数负伤较重……虽经两个月的赶修,但战斗力尚未完全恢复。反观日本联合舰队,虽受重创,但一艘未沉,特别是吉野等主力舰,经短期抢修即恢复战斗力,参加了花园口登陆作战。
——孙峰《丁汝昌“避战保船”辩》
旅顺大屠杀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三、澎湖列岛。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沙市……重庆府……苏州府……杭州府。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思考:以上条款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与此前的条约相比有哪些不同?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 B 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
①丘逢甲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丁日昌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掠夺路矿利权
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图
小结
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建省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划分狂潮
3. B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答案
专题1 国家出路的探索
1. D
2. D
专题2 列强侵略的加剧
1. C
2. C
3.主要变化: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