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期末单元综合复习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可以发生
C.甲烷作为燃料的优点,不仅是热值高,还易充分燃烧 D.煤制气的过程可以增加煤的热值
2.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 ①A+B→X (△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
3.以下反应中,Q1>Q2的是(Q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A.S(s)+O2(g)→SO2(g)Q1kJS(g)+O2(g)→SO2(g)Q2kJ
B.2H2(g)+O2(g)→2H2O(g)Q1kJ 2H2(g)+O2(g)→2H2O(l)Q2kJ
C.NaOH(aq)+HCl(aq)→NaCl(aq)+H2O(l)Q1kJ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Q2kJ
D.H2(g)+Cl2(g)→2HCl(g)Q1kJ H2(g)+F2(g)→2HF(g)Q2kJ
4.在适量的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放出热量。能正确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B.
C.
D.
5.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断裂2molH-H和1mol放出(b-a)KJ的能量
D.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6.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0.6 kJ·mol-1;如果某人每天消耗12540 kJ热量,则他每天至少要摄入葡萄糖的质量为
A.806 g B.1000 g C.1250 g D.1500 g
7.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顺利进行,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是
A. B. C. D.
8.高新材料的使用为“天问一号”成功探测火星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于隔热、减质的纳米气凝胶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
B.着陆器所用特种吸能合金的硬度大于各组成成分金属
C.火星车结构所用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中铝基为增强体
D.外表面经阳极氧化加装有机热控涂层时,外表面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9.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白,s)+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Sn(灰,s)+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灰,s) Sn(白,s) △H3=+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10.、两根金属棒插入溶液中构成如图所示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棒变粗,棒变细,则、、溶液可能是下列中的
编号 溶液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D 稀硫酸
A.A B.B C.C D.D
11.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可用如图简单表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含硫产物的数据)。由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S8(s)的燃烧热ΔH=-8akJ·mol-1
B.2SO3(g) 2SO2(g)+O2(g) ΔH=-2bkJ·mol-1
C.S8(s)+8O2(g)=8SO2(g) ΔH=-akJ·mol-1
D.由1molS8(s)生成SO3(g)的反应热ΔH=-(a+b)kJ·mol-1
12.用CH4催化还原NO2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①可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kJ·mol-1
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为0.80mol
1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H+在固体酸膜中由a极流向b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
D.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b极消耗16gO2
14.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C2H6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若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面关于乙烷(C2H6)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B.负极反应式:C2H6+18OH—+14e—=2CO+12H2O
C.通入5.6LO2完全反应后,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
D.燃料电池的优点之一是点燃时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电能而不是热能和光能
15.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以由反应2Cu2++4I-=2CuI↓+I2得到。下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KI-淀粉溶液中阳极周围变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极变红,则在Pt电极上:2I-_2e-=I2,I2遇淀粉变蓝
B.若b极变红,则在Pt电极上:2H2O-4e-=O2↑+4H+,O2将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C.若a极变红,则在Cu电极上:2Cu+4I-_4e-=2CuI↓+I2,I2遇淀粉变蓝
D.若b极变红,则在Cu电极上:Cu-2e-=Cu2+,Cu2+显蓝色
16.电解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钙混合物制备金属钠的装置如图所示。阳极A为石墨,阴极为铁环K,两极用隔膜D隔开。氯气从阳极上方的抽气罩H抽出,液态金属钠经铁管F流入收集器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钙的作用是做助熔剂,降低氯化钠的熔点
B.金属钠的密度大于熔融混合盐的密度,电解得到的钠在下层
C.隔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防止生成的氯气和钠重新生成氯化钠
D.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Na++e-=Na,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可能有少量的钙单质生成
二、非选择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开关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为_______(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通入 CH3OH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2)乙池中 A(石墨)电极的名称为_______(填“正极”“负极”或“阴极”“阳极”) ,电极反应为_______。
(3)当乙池中B极质量增加 5.4 g 时,假设电解后乙池溶液体积为100mL,则电解后乙池溶液中H+浓度为_______mol/L,丙池中_______(填“C”或“D”) 极析出铜_______g。
(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OH溶液,开关闭合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的pH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丙中溶液的pH将_______。
18.回答下列问题
(1)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见图1,石墨Ⅰ为电池的___________极;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化学家正在研究尿素动力燃料电池。用这种电池直接去除城市废水中的尿素,既能产生净化的水,又能发电,尿素燃料电池结构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电池中的负极为___________(填“甲”或“乙”),甲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理论上每净化1 mol尿素,消耗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约为___________L。
19.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 的热量。
(1)肼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已知H2O(l)=H2O(g)ΔH=+44 kJ·mol—1,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kJ。
(4)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0.写出下列热化学方式
(1)在101 kPa时,4.0 g硫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27 kJ的热量,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在101 kPa时,氢气在1.0 mol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0 mol液态水,放出571.6 kJ的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生成1molH2O(l)时放出的热称为中和热。已知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4)已知:0.4 mol液态肼(N2H4)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256.65 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否吸热,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大多数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在室温下即可发生,A错误;
B.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否放热,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例如碳与氧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需要加热,B错误;
C. 甲烷含氢量高,不仅是热值高,还易充分燃烧,是一种清洁燃料,C正确;
D. 能量守恒,煤制气的过程不能增加煤的热值,但能提高能量利用率,D错误;
答案选C。
2.B
【解析】由题意知A+B→C为放热反应,故C的能量低于A和B能量之和,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高于A和B能量之和,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高于C的能量,符合上述能量要求的只有图像B,故答案选B。
3.C
【解析】A.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相同,反应物中气态S的能量大于固态S的能量,气态硫放热多,则Q1<Q2,故A不选;
B.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中气态水的能量大于液态水的能量,生成液态水放热多,则Q1<Q2,故B不选;
C.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醋酸电离吸热,则Q1>Q2,故C选;
D.非金属性F>Cl,F2比Cl2能量高,HF更稳定,则Q1<Q2,故D不选;
故选C。
4.B
【解析】在适量的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放出热量,则2g氢气即1mol在适量的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放出285.8kJ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必须将氢气物质的量定为1mol,且生成液态水,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A
【解析】A. 由图知:热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热,A正确;
B.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
C. 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断裂2molH-H和1mol吸收bKJ的能量,C错误;
D.燃烧热是101kP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产物时的反应热,常见元素的稳定产物:C→CO2(g)、H→H2O(l),图中水呈气态而不是液态,则热化学方程式不能表示的燃烧热,D错误;
答案选A。
6.A
【解析】根据葡萄糖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天需要摄入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葡萄糖的质量为×180 g/mol=806 g,综上所述故选A。
7.C
【分析】
金属活动性排序表中银排在氢后面,则反应2HCl+2Ag=2AgCl+H2↑不能自发进行、故不能设计为原电池,为使之顺利进行,必须发生电解反应,反应中Ag失去电子被氧化,所得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为AgCl,则Ag为阳极、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氢气,则电解质为HCl,据此回答;
【解析】A.装置为电解池,但阳极不是Ag,A错误;
B.装置为原电池,B错误;
C.装置为电解池,阳极是Ag,C正确;
D.装置为原电池,D错误;
答案选C。
8.C
【解析】A.从纳米气凝胶的名称可以看出,该材料属于胶体,分散质为纳米级粒子,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可发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合金中各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B正确;
C.从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名称可以推知铝基为基体,碳化硅为增强体,C错误;
D.外表面经阳极氧化加装有机热控涂层,说明电镀时外表面为阳极,应该与电源的正极相连,D正确。
故答案选择C。
9.D
【解析】A.根据③:Sn(灰,s) Sn(白,s) △H3=+2.1 kJ·mol-1,则②-①=③,所以ΔH2-ΔH1=△H3>0,所以ΔH1<ΔH2,故A错误;
B.根据③:Sn(灰,s) Sn(白,s) △H3=+2.1 kJ·mol-1,可知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故B错误;
C.根据③:Sn(灰,s) Sn(白,s) △H3=+2.1 kJ·mol-1,焓变大于0,所以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根据③:Sn(灰,s) Sn(白,s) △H3=+2.1 kJ·mol-1,可知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转化为粉末状的灰锡,故会自行毁坏,故D正确;
答案选D。
10.B
【解析】A.锌、铜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X棒为活泼金属锌,做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X棒变细,故A不符合题意;
B.锌、银在硝酸银溶液中构成原电池,X棒为不活泼金属银,做原电池的正极,银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X棒变粗,Y棒为活泼金属锌,做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Y棒变细,故B符合题意;
C.铜、银在硫酸铜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铜的金属性强于银,X棒为金属铜,做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X棒变细,故C不符合题意;
D.锌、铜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X棒为不活泼金属铜,做原电池的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X棒没有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分析】
25℃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硫单质的稳定氧化物为二氧化硫,根据盖斯定律回答问题。
【解析】A.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25℃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所以S8(s)的燃烧热ΔH=-8akJ·mol-1,故A正确;
B. 根据能量关系图,SO3分解生成SO2和氧气是吸热反应,2SO3(g) 2SO2(g)+O2(g) ΔH=2bkJ·mol-1,故B错误;
C.1molS8的反应热ΔH=-8a kJ·mol-1, S8(s)+8O2(g)=8SO2(g) ΔH=-8akJ·mol-1,故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由1 mol S8(s)生成SO3的反应热ΔH=-8(a+b) kJ·mol-1, 由1molS8(s)生成SO3(g)的反应热ΔH=-8(a+b)kJ·mol-1,故D错误;
故选A。
12.D
【解析】A.根据反应①可知,当生成液态水时,由于气体转化为液体时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更多,放热越多,焓变越小,A正确;
B.物质的量相等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C元素的化合价均是从-4价升高到+4价,所以转移电子数相同,B正确;
C.标准状况下4.48L甲烷的物质的量是0.2mol,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kJ/mol×0.2mol=173.4kJ,C正确;
D.0.2mol甲烷还原NO2至N2,C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4价,所以转移电子总数是0.2mol×8=1.6mol,D错误;
答案选D。
13.D
【分析】
根据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故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为H2-2e-═2H+,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为O2+4e-+4H+=2H2O;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a极流向b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0.05mol的H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据此分析答题。
【解析】A.由分析可知,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A正确;
B.由分析可知,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负极反应式为H2-2e-═2H+,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C正确;
D.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b极消耗O2为=8g,D错误;
故答案为:D。
14.A
【分析】
由题意可知,乙烷燃料电池的负极为通入乙烷的电极,碱性条件下,乙烷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12H2O,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解析】A.由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时,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正极附近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通入乙烷的电极为负极,碱性条件下,乙烷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12H2O,故B错误;
C.缺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5.6LO2完全反应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乙烷燃料电池工作时,不需要点燃乙烷,故D错误;
故选A。
15.C
【解析】A.若a极变红,说明a是阴极,则Pt电极为阴极,Pt电极上:,故A错误;
B.若b极变红,说明b是阴极,则Pt电极为阳极,Pt电极上:2I-_2e-=I2,I2遇淀粉变蓝,故B错误;
C.若a极变红,说明a是阴极,Cu电极为阳极,则在Cu电极上:2Cu+4I-_4e-=2CuI↓+I2,I2遇淀粉变蓝,故C正确;
D.若b极变红,说明b是阴极,Cu为阴极,则在Cu电极上:,故D错误;
选C。
16.A
【解析】A.本装置的目的是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联想电解铝工业中的助熔剂冰晶石,加入氯化钙的目的同样为做助熔剂,A正确;
B.从图中知道,金属钠在上部收集,所以猜想到钠的密度小于混合盐的密度,B不正确;
C.由图可知,Cl 通过隔膜D移至阳极A放电产生Cl2,所以,隔膜D应该为阴离子隔膜,C不正确;
D.阴极的电极反应书写正确,但发生的是还原反应,D不正确;
故选A。
17.原电池 CH3OH+8OH--6e-=CO+6H2O 阳极 4OH--4e-=2H2O+O2↑ 0.5 D 1.6 减小 增大
【分析】
甲醇做燃料电池的负极,氧气做正极,则A、C为电解池的阳极,B、D为电解池的阴极。据此分析。
【解析】(1)甲池有甲醇和氧气,所以形成原电池,通入 CH3OH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6H2O。
(2)乙池中 A(石墨)连接原电池的正极,为电解池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3)当乙池中B极析出银,质量增加 5.4 g 时,即生成0.05mol银,根据电子守恒分析,转移0.05mol电子,溶液中有0.05mol氢氧根离子放电,则剩余0.05mol氢离子,假设电解后乙池溶液体积为100mL,则电解后乙池溶液中H+浓度为0.5mol/L,丙池中阴极是铜离子反应生成铜,生成0.025mol铜,即为D极析出铜16g。
(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OH溶液,开关闭合一段时间后,甲中甲醇产生的二氧化碳消耗氢氧化钾,所以溶液的pH将减小,丙中氢氧化钠溶液电解实际是电解水,氢氧化钠的浓度增大,溶液的pH将增大。
18.
(1) 负 NO2+NO-e-=N2O5
(2) 甲 CO(NH2)2+H2O-6e-=CO2↑+N2↑+6H+ 33.6
【分析】
(1)
该燃料电池中,正极上通入O2,石墨Ⅱ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N2O5+4e-=4NO,负极上通入NO2,石墨Ⅰ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O2+NO-e-=N2O5。
(2)
根据图示可知,甲电极上CO(NH2)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为电源的负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则其电极反应式为CO(NH2)2+H2O-6e-=CO2↑+N2↑+6H+,该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O(NH2)2+3O2=2CO2+2N2+4H2O,根据关系式2CO(NH2)2~3O2可知,电池工作时,理论上每净化1 mol尿素,消耗O2的体积为1.5 mol×22.4 L·mol-1=33.6 L。
19.
(1)
(2)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25 kJ·mol—1
(3)408.8125
(4)产物是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分析】
(1)
肼为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
由0.4 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 的热量可知,反应的反应热ΔH=—=—641.625 kJ·mol—1,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l) ΔH=—641.625 kJ·mol—1,故答案为:N2H4(l)+2H2O2(l)=N2(g)+4H2O(l) ΔH=—641.625 kJ·mol—1;
(3)
将反应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25 kJ·mol—1和H2O(l)=H2O(g) ΔH=+44 kJ·mol—1依次编号为①②,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4可得则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l)ΔH=—817.625 kJ·mol—1,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817.625 kJ·mol—1=408.8125kJ,故答案为:408.8125;
(4)
由题意可知,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生成物是氮气和水无污染,故答案为:产物是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20.
(1)S(s)+O2(g)=SO2(g) ΔH=-216 kJ·mol-1
(2)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3)H+(aq)+OH-(aq)=H2O(l) ΔH=-57.4kJ·mol-1
(4)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kJ·mol-1
(5)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1
【分析】
(1)
4g硫粉的物质的量为mol,在O2中燃烧时放出27kJ的热量,1mol硫在O2中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所以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O2(g)=SO2(g) ΔH=-216 kJ·mol-1;
(2)
1molH2在O2中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mol,故H2的燃烧热△H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3)
依据酸碱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计算分析,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40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放热57.4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4kJ·mol-1;
(4)
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65kJ的热量,1mol液态肼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则肼和双氧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kJ·mol-1;
(5)
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l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 ,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4bkJ ,故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