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3河流和湖泊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3河流和湖泊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24 16:2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称为内流区。位于内流区的湖泊称为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基本上是淡水湖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外流区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探究学习:
1、将四条河流按纬度位置自南向北排列。它们属于什么河?
2、仔细观察这四条河流,可以发现, 我国河流流量自南向北有何变化?
3、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4、我国河流大多分布在哪里? 冬季结冰与不结冰河流的界线是谁?为什么?结论:
我国的外流河在夏季水量大,普遍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以北在冬季形成枯水期,有结冰现象。 合作探究:
1、分析从北到南,汛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2、比较南方、北方河流水量的大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很大。3、延伸:地形对我国河流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小结: 河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我国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季风区降水多, 河流水量大,再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许多河流滚滚东流,所以东南部外流区河流数量较多, 水量较大;西北部地处远离海洋的非季风区,降水少,河流水源不丰富,加上这里多沙漠、戈壁, 所以西北内陆河流较少。 黄河的治理1、找出黄河的源头,黄河的上、中、下游三段的分界城市。指出上、中、下游三段。
2、观察各景观图所在的河段, 并结合几幅景观图片,说出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那些贡献? 观察这幅图片,小组讨论“地上悬河”潜在的危害, 并查找资料,找出“地上悬河”形成的原因.
2. 小组合作, 探讨“地上悬河”的解决方法.黄河凌讯仔细观察黄河宁蒙河段凌讯资料, 找出解决凌讯的措施. 资料一 “痛苦的记忆”: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园1938年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 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资料二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黄河每立方米的年平均含沙量约为35千克, 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如果把这些泥沙铸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资料三 黄河断流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 每年豫、鲁两省因为断流无法灌溉而减产粮食10亿千克以上。1995年断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2亿元。黄河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危害,但我们仍然不注意渡黄河的保护. 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 反映了什么问题?黄河的沙漠化.
过渡放牧. 黄河的污染见闻录上游:梯级开发水能,修建大型水利枢
纽工程;引水灌溉
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
种草——治黄的关键
下游:培修加固大堤;引黄淤灌 前 景 与 展 望治理黄河新设想:挖沙降河,悬河入地——每年在黄河口挖取泥沙,降低河口段河床,这样中下游河道的积沙就会被水冲移而下,使整个中下游河床逐年降低。只要每年挖沙不止,30年后黄河中下游河道积存的大约60亿立方米的泥沙就会被冲走,世界著名的“悬河”就可能变成地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