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冀三省七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鄂冀三省七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20 20:48:10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2021 ~ 2022年度
湘鄂冀三省七校秋季期中联考
高二 生物 试卷
本试题卷共 8 页,三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
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容易破裂)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患者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但不可能含血红蛋白
B.该患者的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相互转化
C.该患者内环境的 pH值应比正常人的略微偏小
D.该患者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比正常人的弱
2.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B.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液中
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
D.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
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B.躯体运动神经属于脑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属于脊神经
C.眼睛接受光信息引起的瞳孔收缩和扩张分别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支配
第 1 页 共 8 页
D.大脑皮层受损仍可完成缩手反射
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感觉性记忆,记忆的持续时间很短
B.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W区出现问题
D.聋哑人的精彩舞蹈,受老师“手语”指挥,仅依靠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5.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
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器官为肝脏,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
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6.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
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该实验中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运输;②中“?”应为“胰腺不分泌胰液”
B.①与②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C.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两组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受神经调节
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
→静脉血液”的方案,结果胰腺分泌胰液
7.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
递的模型,图中 I,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 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B.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的过程,则 E选择性运输至Ⅱ并作用于Ⅱ
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 E与 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 B细胞
D.若该图表示 E与 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 X,且 X使 E的生成量减少,
第 2 页 共 8 页
则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8.胰岛素对于维持血糖平衡有重要作用,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调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胰岛素进入组织细胞后,通过调节细胞代谢维持血糖平衡
B.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共同作用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C.当人体长时间奔跑,图示中所有的受体的活动都减弱
D.抗体 1引起的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9.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 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也可以通过 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 A→B→C→D→E来实现,E为垂体
D.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 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1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骨髓受损只影响 B细胞的生成和成熟
C.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D.细胞毒性 T细胞诱导的自体癌细胞凋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1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猫等动物,人可因被患病动物咬伤
而感染,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如图 1所示是人体首次感染狂犬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对该病毒进行识别、摄取和处理等
B.③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⑥
C.人体再次感染狂犬病毒时,⑤中部分细胞能
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D.⑥增殖、分化后产生抗体与该病毒结合
12.胰腺癌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在确诊 5年后,患者存活率只有 5%。高死亡率的原因是
第 3 页 共 8 页
在癌症晚期前无任何症状,且胰腺癌细胞的扩散速度非常快。胰腺癌细胞会释放出 CXCL16
因子,CXCL16因子能够吸引非攻击性免疫细胞在癌细胞周围聚集。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提高
免疫系统攻击胰腺癌细胞的效率,以达到治疗胰腺癌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主要依赖于辅助性 T细胞和细胞毒性 T细胞
B.胰腺癌细胞周围聚集的非攻击性免疫细胞有利于机体对癌细胞的清除
C.放疗、化疗方法可诱导癌细胞突变成正常细胞,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D.使特定细胞表达出 CXCL16因子的受体可能会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3.媒体报告一大学生在 1000米的体质检测后倒地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大学生乃至青少
年体质的讨论.检测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内环境成分是否维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
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内环境的 pH会变为酸性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体温升高引起的,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关
D.长期不吃早餐,虽然通过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1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由于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病症。某甲状腺
正常的小鼠出现甲减,研究人员为了解其病因,给该小鼠静脉注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溶液,并检测注射前后小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需与垂体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B.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比正常小鼠低
C.若仅有下丘脑受损,则注射后该小鼠的甲减症状会有所缓解
D.若仅有垂体受损,则注射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注射前明显升高
15.高等动物体内同时含有神经系统和多种内分泌腺,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代谢的变化,动物
体的很多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第 4 页 共 8 页
C.因为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作用时间一般比神经调节短
D.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16.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 HIV 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 HIV 后体内 HIV 浓
度和辅助性 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 AB 段,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HIV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不同
C.曲线 CD 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 BC 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60 分)
17.(14分)图甲表示通过化学突触进行兴奋传递的过程(图中的 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除了化学突触外,还存在如图乙所示的电突触。电突触
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时,首先 ▲ 打
开,导致突触前膜内该物质浓度升高,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
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 ▲ 。
(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 ▲ 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据图乙推测,兴奋在电突触传递时的方向是 ▲ (填“单向”或“双向”)的,与化学突
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 ▲ 。
(3)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氨基丁酸的
第 5 页 共 8 页
含量过少,若将 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
药物能够 ▲ ,从而 ▲ (填“抑制”或“促进”)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18.(16分)扶他林(双氯芬酸钠)是一类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服用药物后,药
物可在体内水解出有效成分双氯芬酸作用于机体起到镇痛、消炎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
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前列腺素诱导白细胞产生多种炎症因子
促进机体发热,从免疫系统的组成来看,这些
炎症因子属于 ▲ ,除此以外,免疫系
统组成还包括 ▲ 。同时炎症因子持续刺激痛觉神经末梢,并形成痛觉。机体在炎症
反应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组织水肿进一步压迫痛觉神经,因此临床上还可通过静脉注射
▲ (填“低浓度”或“高浓度”或“等浓度”)甘露醇辅助止痛。
(2)长期服用双氯芬酸钠可诱发高钠血症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暴躁、
易怒、及肌肉抽搐等,因此临床上建议,服用双氯芬酸钠期间大量饮水以缓解上述症状。从
水盐平衡及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大量饮水以缓解神经系统症状的原理可能是大量饮水促进
人体排尿增多, ▲ ,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下降因而能缓解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若
要检测其内分泌系统中激素水平是否正常,常通过抽取小鼠血液来检测,原因是激素调节有
▲ 的特点。
(3)现有生理状况相近的炎症模型小鼠若干,某浓度的双氯芬酸钠溶液及生理盐水等材料,
以小鼠前列腺素水平作为痛觉程度指标,请设计实验验证双氯芬酸钠能有效止痛。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
19.(16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时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
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
第 6 页 共 8 页
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37℃。体温的变化是根据体温调定点而改变
的。发热时,首先是中枢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从而导致体温调定点上升,然后机体的代谢增
加以达到体温调定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甲通过 ▲ 的途径作用于垂体,图中激素甲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的原因是
▲ ,若给正常动物饲喂含有激素甲的食物,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将 ▲
(升高、不变、下降)。
(2)据图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甲状腺激
素分泌增多,使代谢增强,有助于体温上升到 ▲ ℃,此过程中人体产热量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3)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 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达到一
定值后,会抑制甲和乙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
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其主要作用是 ▲ ,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20.(14分)下图 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 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
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中 f的作用是 ▲ ,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 (填字母)。
(2)与图 1中⑤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 ▲ ,参与图 2中 A→B过程的免疫细胞是
第 7 页 共 8 页
▲ (填名称)。
(3)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灭活的病原微生物
制成疫苗。 ▲ (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能刺激人
体产生细胞免疫。
(4)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生长状况相同,正常的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实验组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对照组 ▲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
等量同种病毒 。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
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填图 1中数字)
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第 8 页 共 8 页湘鄂冀三省七校秋季期中联考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选择题:(其中 1-12 是单选,13-16 是不定项选择,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B C B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C ABC ABD BD
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60 分)
17.(13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Ca2+通道 外负内正(1分)
(2)细胞体、树突 双向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狭窄,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没有电
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3)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对 γ-氨基丁酸的降解,使突触间隙中 γ-氨基丁酸增多 抑制
18.(16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高浓度
(2)血液中的钠离子随尿液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 通过体液运输
(3)生理状况相近的炎症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鼠注射等
量的某浓度双氯芬酸钠溶液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并检测
血液中前列腺素含量(4分) 甲组小鼠前列腺素含量低于乙组小鼠
19.(16分,每空 2分)
(1)体液运输 只有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不变
(2)38.5 大于
(3)神经-体液 (负)反馈调节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0.(14分,每空 2分)
(1)促进 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f,Y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细胞毒性 T细胞
(3)减毒活疫苗
(4)接种等量不含疫苗的接种物 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