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度
湘鄂冀三省七校秋季期中联考
高一 地理 试卷(湘教版)
考试时间:2021年11月19日19:00—20:15
本试题卷共7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据此完成1-2题。
1.从山坡、冲积扇、到冲积平原( )
A.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小,地下水增多 B.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小,地下水减少
C.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地下水减少 D.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地下水增多
2.山坡表面沙、粉沙主要来自( )
A.山坡以上 B.冲积平原 C.冲积扇 D.祁连山东段
雾霾,是指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2020年11月25日,京津冀等地出现了严重雾霾天气。完成3-4题。
3.雾霾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4.结合大气受热过程,推测雾霾天气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增强地面辐射 B.削弱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昼夜温差变大
读“我国10月某南方山间谷地某晴朗夜晚等温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比较A、B两点温差大小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地温差大,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A地温差大,海拔高,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
C.B地温差大,谷地地形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
D.B地温差大,谷地地形空气不易流通,白天不易散热,晚上冷空容易堆积
6.该地夜间时山间谷地垂直上空气温变化为( )
2021年3月25至28日,强沙尘天气再次侵袭中国北方地区,使内蒙古某地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3月30日至4月3日该地出现了大范围降水天气,有效增加大气及土壤湿度,缓解前期气温偏高、空气干燥的局面。完成7-8题。
7.3月31日至4月2日该地( )
A.垂直方向多下沉气流 B.垂直方向多上升气流
C.气温偏高,湿度偏大 D.气温偏低,湿度偏小
8.下列不会加重沙尘暴的是( )
A.频频大风 B.气温回升 C.滥垦滥伐 D.逆温现象
2020年3月,北极地区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层空洞,该空洞持续了一个月。完成9-10题。
9.臭氧层空洞发生在( )
A.对流层底部 B.对流层顶部 C.平流层 D.高层大气
10.关于此次臭氧层空洞对地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B.赤道地区对流运动增强
C.北极地区生物威胁减小 D.南极地区冰川融水增多
下图为青岛—拉萨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为( )
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裸子植物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湿润 B.总体比较寒冷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高一地理
14.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开始出现 B.是铁、金等矿藏重要的成矿时期
C.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D.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该流域出口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下图示意某流域等流时线,虚线L表示山脊线。据此完成15-16题。
15.流域内汇流速度最慢的地点是( )
A.M B.N C.P D.Q
16.该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A.先流向南,再流向东 B.先流向西,再流向北
C.先流向南,再流向西 D.先流向东,再流向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下面左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此时图中ab点之间的气温是a___________b(填“<”“=”或“>”)(2分),a地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是向___________(填“上”或“下”)(2分)。
(2)此时,左上图中近地面的风为___________风(填“海风”或“陆风”)(2分),其气流的干湿状况是___________(2分)。
(3)右上图中实线表示___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2分)的气温变化。根据___________(2分)差异,白天陆地气压比海洋___________(2分),左图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右图中___________(时段)(2分)。
(4)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若左上图示意目前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___(填“更大”或“更小”)(2分)。
18.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___________(2分)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原因是?(4分)
(2)在直辖市中,___________(2分)市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原因是?(4分)
(3)图中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___________(2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太原市位于汾河河谷,东西部为山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扩展,太原市的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示意太原市某年热岛强度的变化。
(1)说明太原市该年冬季热岛强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2)说明随着城市建设与扩展,太原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的原因。(6分)
(3)请为缓解太原市热岛强度,提出可行性措施。(8分)
湘鄂冀三省七校秋季期中联考答案
高一地理试卷(湘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答案】1.A 2.C
【解析】1.读图,山坡沉积物以角砾为主,平均粒径较大。冲积扇、冲积平原沉积物以沙砾为主,受流水搬运沉积而形成,分选性好,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被搬运的距离更远,后沉积,所以从山坡、冲积扇、到冲积平原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小。冲积平原地区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且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加之冲积平原地区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所以从山坡、冲积扇、到冲积平原,地下水增多。A正确,BCD错。
2.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所以山坡表面沙、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C正确。山坡以上的沙、粉沙等细颗粒沉积物少,A错。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冲积平原草原茂盛,不可能成为山坡表面沙、粉沙的主要物质来源地,B错。该地位于祁连山西段,冬春季多风,且风向应多西北风,山坡表面沙、粉沙的物质来源不可能主要来自祁连山东段,D错。
【答案】3.A 4.B
【解析】3.大气垂直分层由地面往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包括电离层),雾霾是发生在最底部的对流层,其他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4.雾霾导致空气变得浑浊,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随之减弱,A错B对。雾霾使得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随之加强,使得温室效应增强,昼夜温差变小,CD错误。故本题选B。
【答案】5.D 6.C
【解析】5.B地温差大,谷地地形封闭,空气不易流通;白天是下沉气流,气流增温,地形封闭不易散热,导致白天气温高;夜晚吹山风,晚上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冷空气容易在谷底堆积,导致气温低。因此温差大,D正确。山顶陆地面积小,空气流动性强,更接近空气的比热容,昼夜温差山顶小于山谷,ABC错误。故答案为:D。
6.该地夜间时山间谷地吹山风,晚上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冷空气在谷底堆积,原来谷底的暖空气被迫上升,形成逆温层,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7.B 8.D
【解析】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3月30日至4月3日,该地出现了大范围降水天气。所以3月31日至4月2日,该地在垂直方向上多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A错,B正确;受降水的影响,气温偏低,湿度偏大,CD错。故答案为:B。
8.沙尘暴是大风携带大量沙尘,使得空气浑浊,天色昏黄,能见度大大降低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频频大风有利于起沙和风力输沙;气温回升,地表干燥,有利于起沙;滥砍滥伐,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加重沙尘暴天气。ABC选项不符合题意;逆温现象发生时,大气稳定,风力较小,不会加重沙尘暴,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C 10.A
【解析】9.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距离地面27千米处,所以臭氧层空洞发生在平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关于此次臭氧层空洞对地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更多的威胁北极地区生物,跟赤道的对流运动和南极的冰川融水都没有关系。A正确。BCD错误。
【答案】11.C 12.D
【解析】11.根据地球的圈层结构可知,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光厚度小。在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根据图中情息,大体可判所曲线甲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甲为表达地壳厚度的曲线,故甲曲线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C符合题意。
12.距高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厚,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越近关系不大,山地丘陵不一定比高原高,所以它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不一定厚。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D符合题意。
【答案】13.D 14.C
【解析】13.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平均气温较高,全球平均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D项正确。
14.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尚未出现,A错误;前寒武纪是铁、金等矿藏重要的成矿时期,B错误;图示该时段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正确;古生代晚期形成联合古陆,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D错误。C项正确。
【答案】15.B 16.A
【解析】15.读图可知,同等时间,N点所流经的河流长度最短,根据速度=距离/时间,时间都是3小时,距离最短,证明N点的汇流速度最慢,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6.根据材料,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该流域出口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即时间越少,距河口越近,时间越长,越靠近河流源头,河源处地势较河口高。河流干流的延伸方向与等流时线垂直,结合流域边界可知该河流向大致是从M附近流向N,再转向流向Q,所以流向是先流向南,再流向东,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8分)
(1)>(2分); 上(2分) (2)海风(2分); 湿润(2分)
(3)陆地(2分); 海陆热力性质(2分); 低(2分); 8——16时(2分) (4)更小(2分)
18.(14分)
(1)拉萨(2分);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4分);(第一空答错,第二空不得分)
(2)重庆(2分);属盆地地形,雨雾天气较多,削弱了太阳辐射(4分);(第一空答错,第二空不得分)
(3)大(2分)
19.(20分)
(1)特点:冬季热岛强度强(2分)。
成因:冬季正值供暖季,燃煤取暖,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建筑物削弱了西北(偏北)风对城区的影响或谷地地形不利于热量的散失;(4分)
(2)人口密度增加,产业不断发展,生产、生活和交通向大气排放的废热增多;建筑物密度增加,阻碍了空气的流通;城市建筑物增多,地面硬化率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增多;(6分)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鼓励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等。(8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