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了逐层推进 “三位一体” 的教学目标,力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1)知识目标: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重点了解叶绿体及其功能。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开始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论基础。
(2)能力目标:能解释叶子的主要作用,解释绿色植物生长为什么需要光,缺少光照会怎么样,会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与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 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与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相适应,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教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叶子实体、图片等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叶了形状、颜色、基本结构、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2.目标教学法:在学生观察叶子实体和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讲出直观感觉和心中的疑问,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过程。
3、合作探究法:针对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初步探究,基本了解叶的外观结构、叶脉的形状和支撑作用、提出为什么大部分叶子都是绿色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在学生观察叶子实体和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强调要善于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整体感知和情感体验中都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讨论,集思广益来最终达到目的,这一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语,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现植物的主色调--绿色,回顾上节课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将本节课内容渗透其中,为本节课教学目标做铺垫。
环节二:播放图片,组织实物观察,探究提出问题,点明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和叶片实物,总结叶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中引出叶子的外观特点:大多是绿色,大多叶面上有纹路,大部分叶子的叶面手感光滑,提出问题:1、为什么叶子大多是绿色的,叶片的正面和背面绿色深浅一样吗?为什么??2、叶面上的纹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叶面为什么是光滑的?
环节三:引导阅读课本内容。
带领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上一环节中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进一步讲明学生不清楚的部分,强调重要知识点。
通过以上三步逐层深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在课本知识学习中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师引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环节四:教师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的总体思路是综合运用情景引入、探究式教学、目标教学的方法,以问题的方式点明目标,做为导向,用知识脉络为主线,用探究提出的问题为副线的两条线思路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导深入探究课本内容,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达成教学目标。我认为这个课堂构想,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探究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自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