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村居
难点名称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古诗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是通过一些抒情来表达一些深层含义,而学生往往是无法体会到这种深层含义,只能理解一些表面的意思。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诗人对乡村春天美景的喜爱,对儿童天真、快乐生活的欣羡之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游戏导入展示图片,柳树、太阳、房子、云朵、风筝、燕子。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然后给这幅图取个名字。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绘春天的古诗《村居》,你们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 2、点名回答并读古诗。(注意把握,朗读节奏,找出生字生词,并读一读记一记。)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理解诗句。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景(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②“拂”“醉”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二月天:二月份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 拂:轻轻地擦、扫。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着微微摆动,像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①诗句由物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春景与生动活泼的孩童相互渲染,相互映衬,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又充满希望的春天。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②意思: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③重点引导同学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④从这个“忙”字,你感觉到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急切、迫不及待、高兴、欣喜、兴奋、快乐)所以诗中的儿童放学回家就急急忙忙的要去放风筝。 (3)整体感知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春天美景的喜爱,对儿童天真、快乐生活的欣羡。) 反复朗读诗歌。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村居》的作者是( )朝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 )的情景。
小结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