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
1.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一种高效清洁能源。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可燃冰主要含有(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水合物 D.酒精
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
C.天然气生火做饭 D.煤燃烧
4.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C.锌和稀硫酸反应 D.生石灰与水反应
5.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现象 B.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煤不完全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 )
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9.近两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重大的化学品爆炸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民认识,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常识刻不容缓。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随身携带浓硫酸乘坐公交车
B.在运输烧碱的容器外张贴“腐蚀品”警告标志
C.疑似天然气泄漏时开灯检查
D.携带鞭炮乘坐地铁
10.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C.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看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B.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C.燃烧一定放出热量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12.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B.凡是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
C.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混合物温度降低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4.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1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16.(6分)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题)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7.(6分)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下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 →
(第17题)
(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__。
19.(10分)实验二中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21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0.(8分)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D为亮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通常状况下,A、B、D为气体,且B为单质,C、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题)
21.(8分)能源、环境、资源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________。
(2)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会更充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如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从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角度提一条减缓该环境问题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第21题)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2.(8分)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第22题图1)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第22题图2)
(4)实验三将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____。
A.曲线①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3.(7分)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__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答案
一、1.C 2.A 3.B 4.A 5.B 6.D 7.A 8.B
9.B 10.D 11.C 12.C
13.A 点拨: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A正确;并不是所有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如木炭燃烧需要点燃,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B错误;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故选项C错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利用太阳能,故选项D错误。
14.A 点拨: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支持燃烧,故A错误。
15.D 点拨:本题运用解答。由实验现象可知,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将剩余气体干燥后点燃,有水生成,证明气体中至少有H2或CH4中的一种。对照选项,含CO2的选项只有D。
二、16.可燃物
(1)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②提供热量;隔绝空气
(2)B
17.(1)CH4
(2)缓解温室效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3)开发使用新能源(或其他合理答案)
18.(1)天然气 (2)A (3)2H2+O22H2O (4)增大接触面积 (5)爆炸
点拨:(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2)煤是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3)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5)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弥漫的场所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19.(1)通风不好,煤燃烧不充分,产生的CO使人中毒
(2)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3)2CO+O22CO2
(4)CH4+2O2CO2+2H2O
(5)进气管减小(或进风管增大)
三、20.(1)CO;C+2CuO2Cu+CO2↑
(2)CH4;C2H5OH+3O22CO2+3H2O
21.(1)天然气
(2)增大了煤(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3)温室效应加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4)2CO2+6H2C2H4+4H2O
四、22.(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低 (4)A、B、C
五、23.解:(1)2
(2)设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中,氧化钙的质量为:
70 t×80%=56 t。
2CaO+2SO2+O2===2CaSO4
112 128
56t x
=,x=64 t
答:理论上最多可吸收64 t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