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9 20:24: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25教学设计
课题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重点 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难点 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火柴盒 洋钉 洋灰等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学生看图思考导入齐读目标 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学生思考。明确目标
讲授新课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产生、发展、高潮、凋敝)、特点和著名实业家。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一部分,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书本上找出答案。2.坐姿端正、细致认真、独立完成。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由各组C、D号学生展示,自然大方、声音响亮;2.评价标准,C、D号学生展示正确记2分,A、B号补充得1分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组长主持,挑出组员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主问题1预设答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产生: 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2、发展: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3、高潮:“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凋敝:列强卷土重来。 按照学程学习任务,通过自学--互学--展学,三个环节,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小组参与研讨并展示成果,同学补充,教师点拨评价并归纳。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参与学习。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2.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风俗、生活方式)?有何特点?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独立思考,将理解圈画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第一环节:有序交流找到的答案,自由表达。组长主持,C、D生号先说,A、B生依次补充。确定自学内容准确。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汇总意见。指出自学中的不足。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组长主持,挑出组员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近代社会发生的变化。主问题2预设答案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特点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小结 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深渊为代价的。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并且起到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2、今天的优胜小组是第 组,优秀个人是 学生回顾知识点,梳理要点。 及时巩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
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第一学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问题1: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特点和著名实业家。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一部分,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2.坐姿端正、细致认真、独立完成。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由各组C、D号学生展示,自然大方、声音响亮;
2.评价标准,C、D号学生展示正确记2分,A、B号补充得1分
重点讲授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4.萧条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总特征: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薄弱。
3、地区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
第二学程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主问题1:
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风俗、生活方式)?有何特点?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一部分,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2.坐姿端正、细致认真、独立完成。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由各组C、D号学生展示,自然大方、声音响亮;
2.评价标准,C、D号学生展示正确记2分,A、B号补充得1分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旗袍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小结
发展: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