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9 20: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温故知新
重庆谈判的结果?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内战爆发的标志?
P111二
P110二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2.学会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的关系
01
03
土地改革的时间、指导纲领、内容、总路线、结果和意义? (P114-115)
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指挥、过程、结果和意义?
(P116-117)
02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P115)
04
渡江战役的时间、指挥者和意义?(p117)
阅读教材P114-117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圈画好。
自主学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少数的地主富农占据了绝大多数土地,中下贫农却只有极少数土地,土地占有不均衡,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应该推翻它。
P115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
时间、指导纲领:
内容:
总路线:
结果:
意义:
1947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P114
《中国土地法大纲》P114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P114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P115一
P114-115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P115二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土改后农民生产热情高涨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195
万人
1947年夏,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时间:
指挥者:
部队:
意义:
1947年夏
晋冀鲁豫野战军
主力
刘伯承、邓小平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P115三


山东
陕北
武汉
南京
大别山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太岳兵团
华东野战军
进攻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三大战役:
背景:随着解放军在各战场不断取得胜利,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先后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P116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①指挥: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
②过程: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歼敌47万余人 
③结果: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中共军队增至310万人,国民党军队减至290万人,中共军队数量上首次超过国民党军队
1
2
3
黄百韬
黄维
杜聿明
①指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的中原和华东野战军
②过程: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就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之下。
③结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
2
3
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人民支前统计表》
解放区农民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
解放区农民支援前线的车队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民群众的支持对淮海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挥: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解放军和聂荣臻领导的华北解放军:
过程: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结果: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
2
3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三大战役:
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①和平民主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
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起止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歼敌 人数 结果
1948.9
—11
淮海
战役
东北野战军
解放东北全境
1948.11-1949.1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东北野战军、华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聂荣臻
47万
55万
52万
林彪、罗荣桓
平津
战役
辽沈
战役
1948.11-1949.1
P116-117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P117二
意义:
南京
国共划江而治,好不好…
我不愿看到一个分裂的中国!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4、渡江战役:
时间:
指挥者:
意义:
1949.4.21-1949.6.2
1949.4.2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毛泽东 朱德
P117三
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
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4、渡江战役:
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 宜将剩勇追穷寇” 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利用有利条件,彻底地消灭敌人,取得革命胜利,所以强调的是抓住机遇,如果等国民党军重新组织力量,那么解放长江以南就更为困难,而且牺牲会更大,因此,毛主席做出了 追穷寇”的决定。P117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4、渡江战役:
蒋介石逃往台湾
愿祖国早日统一
1、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岛,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台湾回归祖国。
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
台湾与大陆2次分离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辽沈战役先打锦州……实行“关门打狗”的方针。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平津战役采取分割包围歼灭的方针,实现了“瓮中捉鳖”的战略。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
②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948年5月,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④解放军英勇善战。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
②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启示:
课堂小结
解放战争历程: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推翻反动统
粉碎全面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课堂训练
1.三大战役不包括(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2.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
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A
A
课堂训练
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七届二中全会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C
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