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芦花荡》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4 19:0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芦花荡》导学案
〖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预见〗1、把握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知识链接〗1、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小说三要素:?①?人物:正面刻画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②情节:?小说的情节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③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提防( ) 疟子( )
寒噤( ) 蹿( ) 仄歪( ) 飒飒( ) 吆喝( )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
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
⑵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
⑶大菱和二菱在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也没有停下来。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
⑷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小女孩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 )
3、对“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这歌声可以想见抗日队伍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战斗风貌。
B.从这响亮的歌声可以想见老英雄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体壮,信心十足。
C.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D.傍晚时候,人们吃饱喝足,悠闲自得,不由得唱起了歌。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感受人和事。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把自己对人对事情的感受写出来。
人物: 事件:
情感:
2、①结合全文,归纳老头子的性格特征。②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3、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

4、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三、拓展提升:1、请收集一组有关抗日战争的歌曲、图片或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
2、有人认为文章中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时大意,以致使大菱受伤,这样写不符合英雄的性格和行为,是文中的一处败笔,你认为呢?
?

四、达标测评:阅读《芦花荡》“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至结尾。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3、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6、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