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9 19: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约公元前239年)
全书共26卷,分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
此书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顾法、墨、名、农各学派学说,后人称它为“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慎行论· 察传》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待,等到
表顺承,就
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挖掘、开凿
打井
停留
助词,的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知道、听说,指“使知道”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派遣
听到
代词,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对,向
穿井得一人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应答、回答
劳力

助词,的

译文: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1.梳理本则寓言结构。
开端(起因):宋之丁氏,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发展(经过):误传: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结局(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穿井得一人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穿井得一人》这则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
为什么会造成“穿井得一人”的谣传?
①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
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
③“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穿井得一人
探讨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
①说话要防止歧义;
②不要轻信流言,不要传播未经考查的言论;
③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人误区。
归纳中心
杞人忧天
《列子》
《列子》又称《冲虚真经》
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道家重要典籍
全书共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共一百四十章
列御寇,道家学派杰出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记拼音
杞人
w ú

chú

中伤
zhòng
亡所
qǐn
舍然
shì
废寝
崩坠
zhuì
跐蹈

新知讲解
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崩塌坠落。
为他的忧虑而担心。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四肢)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无,没有。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
评析:杞人担忧天地崩坠而寝食难安,晓之者以“天乃积气”劝其不要担忧 。
新知讲解
于是。
你。
依附,依托。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星宿:星辰。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宿。
纵使,即使。
伤害,受伤。
坠落,掉下。
评析:杞人担忧日月星辰从积气中掉下来,晓之者以“日月星辰”即使掉下来也无害相劝。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新知讲解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聚积的土块。
四方。
都是踩踏的意思。
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地塌怎么办?
奈……何,拿……怎么办?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评析:杞人又担忧地坏,晓之者以“土地充塞四方”进行相劝。杞人终于释怀,劝者也很高兴,皆大欢喜。
新知讲解
1.梳理本则寓言结构。
故事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有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可以依靠,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故事发展:有一个热心人听说此事去开导杞人;
故事结局:杞人的担心没有了。
杞人忧天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
3、二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寓言中“晓之者”的解释科学吗?对其如何评价?
热心肠的“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杞人忧天
5.探讨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讽刺那些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杞人忧天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2、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笑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扩展提高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河面上厚厚的油层恶臭难当
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
长城脚下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
从现在来看,杞人忧天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观来说,还是有理由的。比如大气污染、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就值得我们忧虑。所以我们要“忧天”。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又一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挽救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早日步入小康社会,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