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九年《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同步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15: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课 诗 两 首
拟卷人 唐竹卉
基 础 练 习
一、你是一个专注的倾听者吗?
(仔细听材料,朗读三遍,完成答题。)
1.分析语言尤其要注意什么?
2.什么是意象?
3.评价写作技巧要注意哪些方面?
4.把握作品思想内容要从哪两方面入手?
5.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字。
6.材料中说“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请写出一首这样的唐诗,并注明作者。
7. 材料中针对意象举例,“月“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请再举一例,说明某种意象在诗歌中常表达的情感。
二、你也能做一个真诚的朗诵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诗歌,就是要在反复的吟诵中入文、入情,在音韵的抑扬顿挫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请你在理解这两首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尽量调动内心情感的积淀,朗诵诗歌。
提示:《我爱这土地》缓慢,悲愤,激昂,沉郁,坚定。
《乡愁》深沉,徐缓,低回,哀婉,如怨如诉。[21世纪教育网
用“/”给下列句子画出停顿;用“ · ”标出重音;用“↗”或“↘”分别标出上扬语调或下降语调。
例如:
1.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6.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三、写好字,写准字。
有些同学,能够很流利地背诵诗歌,但是提起笔就犯了难----总是有几个字词跟笔尖过不去,老写错。为此,请你认真读课文,注意那些易错的字词,然后关上课本,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词语,再打开课本用心订正。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 的 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 着的土地,
这永远 着我们的 的河流,
这无 地吹刮着的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 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 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
《乡愁》: ……乡愁是 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 浅浅的海峡
四、知人论世。
要准确把握思想内容,就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这是“知人”;了解作品写作的社会状况,这是“论世”,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关于作品蕴含的一些深层情感,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请你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艾青和《我爱这土地》的写作背景,了解余光中和《乡愁》,尽可能的全面一些。
1.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2.余光中和《乡愁》:
五、整体感知。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抒发了 ;《乡愁》咏叹了 。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六、解读意象。
抒情是诗歌的写作目的,抒情的方式很多,其共同点就是借助特定的形象表达特定的情感,所以,想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首先就要准确地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例如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一边》,其中的“山”与“海”的形象就不单单指自然界的高山、大海,在此之外还象征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挫折,美妙奇幻的人生理想。
解读课文中两首诗歌的意象,完成下列练习。
《我爱这土地》
1. 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
2.“土地”、“河流”、“风”、“黎明”这都是我所歌唱的对象,作者为分别加了哪些修饰语?根据这些修饰语,请你概括诗人所要歌颂的是什么?
3.诗歌中的“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乡愁》
4.诗歌把浓浓的乡愁寄托在了哪些具体的形象上?
5.诗歌中的几个形象的顺序可不可以前后调换?为什么?
6. 请注意诗歌中的这些词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看来作者的乡愁也不见得就很深嘛,不然,为什么不用“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深深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实 践 与 探 究
一、品读诗歌之美。诗歌是文字的精灵,其中的美妙怎可忽略?
我们可以从它的音韵、节奏、用词、形象、构思等等方面品读。请用“《……》美在……。”这个句式写话。例如:
《我爱这土地》美在“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写出了鸟儿奉献一切的决心。
好!该你来了!
《 》美在 。
《 》美在 。
《 》美在 。
《 》美在 。
《 》美在 。
《 》美在 。
二、分析诗歌结构。优秀的诗歌一定会有一个内在节奏,节奏就会表现为诗歌的整体结构,解读诗歌的结构也是读诗的一个有效方法。
1.《我爱这土地》只分两节,两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2.《乡愁》的四节看上去很整齐,第四节的开头为什么要多出一个“而“字?这四节是并列关系吗?
3.阅读下面这首看似前言不搭后语的“颠倒诗“,相信你读完最后一句,就能感慨诗歌表达了 。
认真刷脸,
仔细洗牙,
走上台灯,
打开房间,
走进了门
关掉楼梯,
脱去被窝,
爬进衣服,
闭眼睡觉。
因为爸爸刚才答应我:
周末
绝不加班,也不出差,
看我和小狗在院子里赛跑。
比较《我爱这土地》与这首“颠倒诗”的结构方式,分析归纳两诗结构的相同点,并请你给这种结构方式命名。
4.请你结合课本第二十四课的《<诗经>两首》,其中《蒹葭》与本课的《乡愁》结构方式很相似,请你也来分析归纳两诗结构的相同点,并给这种结构方式命名。
三、妙笔生花。读别人的诗,写自己的情。
1.泰戈尔说:“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艾青说:“假如我是一只鸟,我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1世纪教育网
一位小学生说:“假如我是一只鸟,我要飞过田野来到草原。我看到天的尽头是和草原尽头在连着,我会听到动听的牧羊歌,声音是那么嘹亮,那么动听。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好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翠色入流,轻轻流入云际。”
你说“假如我……”
请以“假如我……”为开头,写一首小诗,传达你对生活的感悟。
2.优美的歌曲配以优美的画面就是“MTV”,优美的诗篇配以优美的画面就是“诗歌TV”,下面是给《乡愁》的第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编写的“诗歌TV”拍摄文字脚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摇晃着,映照着他湿润的双眼。窗外,月光清冷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张邮票,信封上,写着母亲的名字----他会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依偎母亲怀抱的温馨?是倾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依恋,还是应答母亲日日家门口的翘盼?……
他粘贴的哪里仅仅是一张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的遥遥思念;他邮寄的哪里仅仅是一封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赤子之心!
请你在《乡愁》的另外三节中任选一节,编写“诗歌TV”拍摄文字脚本。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张艺谋哦!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诗 两 首》练习答案
基 础 练 习
一、朗读材料:(朗读三遍,完成答题。)21世纪教育网
面对优美诗篇如何去鉴赏呢?我认为要在下面几点下工夫——
1、分析语言
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注意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2、分析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的具体艺术形象。如“月“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把握诗词的意象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3、评价写作技巧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等。
4、评价思想内容
首先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如辛弃疾在抗金前线出生入死,南归后又遭到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慨情绪慨。另外,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国力衰微,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我们只要充分调动感觉器官,准确把握的诗的意象,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乐其所乐,苦其所苦,在感情上与作者达到共鸣,凭借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去拓展诗歌的意境,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审美享受,这样,我们都能成为品读诗歌的高手。
1.注意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2.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的具体艺术形象。
3.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4.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时代的风貌。
5.怎样鉴赏诗歌。
6.略7.略 (答案不一定用原文,意思明确、完整即可。)
二、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6.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三、 (略)
四、1.艾青(1910~1996),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0年去台湾。。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于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他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五、1.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热爱;游子对故乡无穷的眷恋。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不可以删去,因为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大陆的依恋就如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而母亲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就如海峡的隔阂他个人难以改变。
六、1.诗人把自己比作“鸟”,却和古典诗词中鸣翠柳的黄鹂.啼血的杜鹃等大异其趣。他没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颇具匠心的。诗人将自己与鸟为一体,试想,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里怎能听到或听出”珠圆玉润“的叫声?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
2.作者歌颂的是遭受蹂躏、屈辱和践踏,饱经忧患的祖国,永不屈服而且永远充满希望的祖国。
3.一个热爱祖国,心甘情愿为祖国奉献出一切的人。(意思明确即可)
4.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5.不可以,因为这是时间推移的过程,也是感情加深的过程。
6.“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是形式上的小窄矮浅,实质上隔开了千重山万重水,难以穿越,才更令人悲伤。
实 践 与 探 究
一、(略)
二、1.第一节作者将自己假设为一只为灾难的现实和美丽的理想而歌唱的鸟,第二节是对全诗的概括,以设问的形式使全诗的主题得以升华。
2.“而”字表示转折,意味着乡愁内涵的转变,前面是家愁,现在是国愁。
3.一个小孩子盼望爸爸放下繁忙的工作与孩子相处的愿望。
两首诗的结构特点是前面铺陈渲染,结尾点明原因和主题。命名略,优美雅致即可。
4.两首诗的结构特点是每一节诗歌句式相似,内容层层推进,反复咏叹,情深意长。
三、(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