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至少 粟子 预备 万不得己 B.大缸 肿胀 陈蜡肉 残灯未庙
C.象征 拖延 抽泣 优哉游哉 D.既使 资格 通霄 随心所欲
2.下面四组成语中,与神态无关的一项是( )
A.神采奕奕 眉开眼笑 B.目瞪口呆 笑逐颜开
C.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D.仪表堂堂 囫囵吞枣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骡马(luó) 缥缈(piāo) 榛子(zhēn)
B.初旬(xún) 掺和(chān) 急遽(jù)
C.叛乱(pàn) 瞟见(piǎo) 吞噬(sì)
D.肿胀(zhǒng)惆怅(chóu) 孥孥(nú)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脉搏 血脉 脉脉 动脉 B.脏土 脏水 脏乱 脏话
C.纤细 纤绳 纤维 纤夫 D.搅和 暖和 和弄 和面
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5.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A.花纹。 B.歌曲诗文的段落。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A.指云南昆明。 B.指春天的京城。
二、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8.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1.看拼音,写词语。
tōng xiāo biān pào cǎi huì tián nì wàn bù dé yǐ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jiǎo zi cāi xiǎng jiě shì zhǒng zhàng là bā zhōu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行(___)积(___) (___)(___)不同 (___)灯末(___)
(___)(___)所欲 (___)出心(___)
13.照样子,写词语。
(1)例:各种各样(各×各×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糊糊涂涂(AABB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哄堂大笑(形容笑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关联词语填空。
(1)这(______)粥,(______)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______)除夕之夜要守岁,(______)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3)(______)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______)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4)北京的春节(_______)讲排场,(_______)分外热闹。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综合训练。
农家过年
①中国人过年,农村和城市大有不同,尤其从前农村,过年别有一番韵味。
②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吉祥”。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备齐“葱、蒜、姜、箔、表、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的晦气。剃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贴对联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贴什么,墙上、树上贴什么,都是按规矩进行的。年前几天,人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先是蒸,蒸糖包、豆包、菜包、枣花馍,蒸出龙、凤、谷仓、麦堆等花样;次是炸,炸油条,炸丸子,炸“假玉”——有红薯做的,有小米饭做的,有粉条做的,有豆子做的;后是包,主要是包饺子,饺子的花样很多,有素的,有肉的,有包硬币的,还有包糖的,吃到硬币的人是最有福气的。
③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直熬到小孩子犯困打盹。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鞭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作“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嘱咐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④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们拜年,除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外,还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近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
⑤初二到初四,是走亲戚的时间。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往来。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就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走去了,人们祈盼来年会更好。
15.农家过年时年前的活动十分讲究,请你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完成表格。
时间 腊八 腊月二十四至二十六 腊月二十八 年前几天
活动 吃祭灶饼 剃头
1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文详写的是除夕和大年初一,具体写了守岁、拜年、走亲戚等风俗。(______)
(2)作者对年前的准备、初二到元宵节的活动都描写得比较简略,但都必不可少,因为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农家过年的风貌。(______)
17.根据短文内容完成选择。
农家过年时的很多活动都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腊月二十三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是希望灶王爷(______);全家大扫除是希望(______);大年初一早早打开大门,寓意(______);大年初一早晨,供奉天地全神,祈保(______)。
①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②开门进宝 ③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吉祥 ④扫掉一年的晦气
18.本文可以说是一幅完整的农村过年图谱,具有满满的仪式感和浓浓的年味。现在很多人都感觉“年味淡了”,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北京的春节(节选)
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19.文中“彩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20.“过小年重要的习俗是____________,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的习俗是_________,寓意是_________许多古诗也写到传统节日,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1.文段略写了哪些天?详写了哪一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理解。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2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4.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______________)
(2)遂烹彘也 遂 (_______________)
2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7.习作乐园。
写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朋友,可以此而他(她)的性格、特点、爱好、兴趣等,也可以写你和他(她)之间发生的事情。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条理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A
6.B
7.白昼 夜晚 日暮
8.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9.“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10.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11.通宵 鞭炮 彩绘 甜腻 万不得已 饺子 猜想 解释 肿胀 腊八粥
12.善 德 截 然 残 庙 随 心 独或别 裁
13.各形各色 各行各业 各家各户 整整齐齐 安安静静 来来往往 捧腹大笑 开怀大笑 眉开眼笑
14.不是 而是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不但 而且
15.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七 吃腊八粥 置办年货、大扫除 贴对联、年画 做各种各样的食品
16.× √
17.③ ④ ② ①
18.以前过年时有很多习俗,十分热闹,仪式感满满的,年味浓。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习俗被省略了,还有一些习俗只是流于形式,例如拜年,人不见面,被一个电话或一个视频代替了,压岁钱也被“微信红包”等代替。因此说“年味淡了”。
19.预演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
20.祭灶王 中秋 吃月饼 团团圆圆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1.略写了腊八之后至腊月二十三之前,详写了腊月二十三日。
好处: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更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
22.C
23.D
24.阻止 于是,就
25.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26.曾子有必要杀彘。因为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27.示例:
我最好的朋友
有一个人,她在我伤心的时候逗我开心,在我沮丧的时候鼓励我,在我做错事的时候批评我……她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小雨。
小雨是个很活泼的女孩,总是扎着两个可爱的辫子,两个眼睛大大的,充满了灵气,一张小嘴能说会道,可讨人喜欢了!
她可是我们班的小公主!她无论和谁都玩的很好,就算你们不认识,没关系,只要你和她呆上一会儿,你就会被她的亲和力征服。没有人会欺负我们的小公主,毕竟她可是我们班的大宝贝!
她还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和同学相处的好不说,她和老师们相处得也是非常好,上课总会见到她活跃的身影,每次考试她都是名列前茅。优秀的成绩,讨人喜欢的性格,好学的精神,怎么不叫老师们喜欢?
我也不例外,我也很喜欢她,她在生活中帮了我不少的忙,我已经将她当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有一次,我把我一向擅长的英语给考砸了,很伤心,魂不守舍的,小雨见了,赶紧开导我:“没事的,你就把这次当作一次警告,整理自己的错误,下次不要再犯就好了,这么沮丧只会考得更不好!”我听了,燃起了斗志,按小雨说的做,果不其然,第二天的小测验我就拿了满分!
我真的很感谢她出现在我生命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