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试题(二)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写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的写法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B.《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的艾萨克 阿西莫夫。
C.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D.赵孟頫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代表作之一。
2.下列名言中符合《两小儿辩日》中孔子做法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掺和 骡马 闲熟 零七八碎 B.唾沫 榛子 翡翠 无济于事
C.脱缰 肿胀 嘟囔 乌和之众 D.响彻 演泽 畜养 头晕目眩
4.“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是下列哪位诗人说的?( )
A.徐志摩 B.席勒 C.舒婷 D.雪莱
5.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锲而不舍)
B.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追根溯源)
C.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百看不厌)
D.虽然罕见,但是不只是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无独有偶)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6.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与“思念”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的含义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诗意表达形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9.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专心(_____)志 见微知(_____) (_____)空见惯
(_____)而不舍 无独有(_____) 追根求(_____)
(1)课堂上,我(__________)地听老师讲课。
(2)“精卫填海”那种(____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颂扬。
10.填写近义词。
浪费——(________) 鄙夷——(________) 失望——(________)
痛恨——(________) 高傲——(________)
11.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追根求(____) 声泪俱(____) 无独有(____)
过犹不(____) 锲而不(____) 鄙夷不(____)
(1)和“独一无二”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________”。
(2)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_______的精神。
(3)在《学弈》一文中,“虽与之俱学”中“俱”的意思是_______,由此可以推断,表示一边诉说,一边哭泣的成语是“_______”。
1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从小爸爸就教我背诗词,现在我的诗词积累量已经超过爸爸了。爸爸高兴地说:“这真是‘青,____________________ ’啊!”
(2)在说到变革创新时,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了“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不必循旧”这句古语。
(3)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当我们重温“苟日新,________,_______”这句古训时,不仅要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上积极有为,更须认真体会古人“日新其德”的精神。
(4)习近平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谈道:“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所谓‘穷则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从小就爱问“为什么”
爱迪生是人类科学技术史上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那么,爱迪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 在他身上,可以发现远大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他曾说过:“所谓天才那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可见他的成功与他强烈的事业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离不开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小时候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8岁时在学校读书,因爱提问题惹恼了老师,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学校以“头脑愚笨不堪教化”而赶出了校门,从此再也没有进过任何学校接受正规化教育。开始时,爱迪生是在母亲指导下自学;12岁时,他为了能到一家大型图书馆读书学习和免费阅读报刊,在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从此便开始了他边谋生一边学习的生涯。
遇事爱问“为什么”,这是爱迪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开始。
在一般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供他们游玩的场所,但在爱迪生眼里,它是一个个问题的迷宫。如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密,等等,他便在心里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迪生从小就发爱动脑筋,发现什么不明白的事情,碰上他觉得应该明白的事情的道理,他的问话就会多起来,而且这些话中都是一个内容:为什么 正是这种从小就爱思考、动脑筋、永不满足的性格,使他逐渐走上了科学的发明创造之路,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3.爱迪生走向成功的开始是( )
A.他有远大的事业心。 B.他从小就爱动脑筋。
C.他遇事爱问“为什么”。 D.他有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
14.联系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15.第3自然段中列举了爱迪生“8岁时”和“12岁时”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是怎样理解爱迪生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回放。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
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17.选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第 1 自然段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的猜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0.给划线字注音。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
②我以______日始出时去______人近
③及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______也
⑤孰______为汝多知______乎
2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5.台。
请以“如果 ”为题,编写一个科幻故事。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我有个背包飞行器”“时光能够倒流”“我成了一名科学家”“人类不得不移居月球”……然后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注意把故事编写得生动具体一些,让你的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B
4.D
5.C
6.①用了挂图、代数、独弦琴、檐雨和桨橹等意象。②挂图可感美难触形,代数能晓情而无觅解,弦有音而独响,雨如珠而无线,桨橹靠近岸却不能抵岸。它们都是可以感受却不能明确、无法实现,正好传达了思念的深沉难消,缠绵难了的特点。
7.两个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①“蓓蕾”充满希望等待开放,“默默”使等待略显孤独,思念就是团聚的等待,“蓓蕾”形象地表现了包含着热切等待和深切希望的思念。②“夕阳”是一天的终了,希望的落空,“遥遥的注目”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8.①第三节表达了深沉缠绵辽远悠长的思念深藏在人们的内心的意思。②这一节表达形式是直抒胸臆,让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一、二节通过意象描写,营造了浓浓的思念氛围,形象生动又含蓄委婉地传达情感。
9.致 著 司 锲 偶 源 专心致志 锲而不舍
10.白费 藐视 绝望 愤恨 骄傲
11.源 下 偶 及 舍 屑 无独有偶 锲而不舍 一起 声泪俱下
1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日日新 又日新 变 变则通 通则久
13.C
14.示例: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下雨之前就会打雷打闪呢 雷的声音和闪电的亮光是怎么来的呢
15.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
16.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长期坚持不懈地勤奋努力。
17.起初“我”吓了一跳,随后又感到愉快。
18.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19.心理描写。从中体会到“我”是一个爱思考、好奇心强、天真无邪的孩子。
20.yú cāng shú rǔ zhì hū
21.争辩,争论 认为 距离 到 热水 判断 谁 通“智”
22.一儿曰,他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3.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24.对待事物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看待,不能只停留在一点上,要实事求是,虚心思考。
25.例文:
如果我成了一名科学家
假如我成了一个科学家,我会发明出一个万能吸尘器。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想法呢?因为我们这里的环境不是很好,到处都是垃圾,空气不太新鲜。
我发明出来的万能吸尘器是蓝色的,因为蓝色代表天空。它的形状是圆柱形的,约0.5米高,圆柱体上面有一个方框,这是专门吸垃圾用的。圆柱上有个圆盘可以让吸尘器放得更稳。圆盘上一个按钮,一按就可以工作。它不用充电,可以永久使用,面积也不大,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它的作用是吸灰尘,把它放在大街上,只要动手按一下按钮,它便像长了眼睛似的飞快地把灰尘吸进来。这样只要地面上一有垃圾,便会被迅速清理。隔一段距离放一个吸尘器,街上就自然变得干净,空气也会变得清新。这样的吸尘器不用充电,外形不大,放在街上也不占地方。它吸进的垃圾不用排除,因为它内带至东盟处理装置,能把吸进来的垃圾进行自动处理,变成人们需要的空气和路边用于美化的物品。
这个万能吸尘器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替国家省了一笔钱,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我们很需要这个万能吸尘器。
我一定加倍学习,努力专研,希望能让这个万能吸尘器尽早会诞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