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试题(二)
一、选择题
1.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括号里的成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如“三潭印月”“月黑风高”等等。( )。
(2)周瑜虽然知道诸葛亮( ),但是他一直不服气。
(3)店家告诉武松,景阳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 )趁午间过冈。
(4)方志敏烈士认为,矜持不苟,( ),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具备的美德。
A.数不胜数 智勇双全 结伙成队 舍己为公
B.不可计数 神机妙算 结伙成队 舍己为公
C.数不胜数 神机妙算 成群结队 舍己为公
D.数不胜数 神机妙算 结伙成队 舍己为公
2.下列句子中所写的人物分别是( )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靴皆相称。
②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③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姿。
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A.孙悟空 武松 贾宝玉 诸葛亮
B.孙悟空 武松 诸葛亮 贾宝玉
C.武松 孙悟空 贾宝玉 诸葛亮
D.武松 孙悟空 诸葛亮 贾宝玉
3.《草船借箭》一文中,借箭过程中,下列最能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一项是( )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⑥布置周密、准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不属于三国故事的是( )
A.三英战吕布 B.火烧瓦罐寺
C.千里走单骑 D.桃园三结义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 )军匠们,叫他们故意( ),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A.告诉 迟延 完整 B.通知 迟延 充分
C.吩咐 迟延 齐全 D.吩咐 拖延 齐全
二、诗词曲鉴赏
古诗《鸟鸣涧》阅读。
鸟鸣涧
(唐)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补全古诗。
7.这首诗主要是写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春山、________、鸟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
三、填空题
8.课文《猴王出世》中有许多句子是对仗的,仿照例句,对出下面的对联。 例: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芝麻开花节节高,甘蔗出土________
②风吹水面层层浪,________
9.理解句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古诗。
鸟鸣涧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艰难跋涉,来到宛子山。山中波月洞内住着一个白骨精。她残暴、狡猾, 善用伎俩,阴谋吃到唐僧肉以保长生不老。
为让计谋得逞,她幻化成村姑,但被孙悟空识破; 后又变成一个老妪,又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两次将妖怪的肉身打死,但唐僧不识妖怪,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母女二人,恣意行凶。
白骨精第三次化身为一个老丈,再次来到唐僧面前。孙悟空一眼认出妖怪,为保师父安全,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将妖怪再次打死。白骨精失败三次,又生毒计,假冒佛祖之名责怪唐僧处事不当。
唐僧果然中计,贬走孙悟空。孙悟空恳求不成只得只身返回花果山。随后,唐僧、沙僧被妖怪所擒。八戒侥幸逃出,他知道妖怪厉害,跑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救师父。
孙悟空得知师父遭难,毅然与八戒离开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又同心同德踏上西行的路途。( 有改动)
1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伎俩: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短文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这篇文章, 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益智园。
火烧乌巢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兵士疲劳不堪。曹操也有点支持不住准备退兵。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招冷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犯了法,已经被当地官员抓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很狠地责骂了一通。
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觉,听说许攸来投奔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坐下来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您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
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您看怎么办?”
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防备松懈,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了。”
曹操得到了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曹洪等人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五千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曹军到了乌巢,就围住乌巢粮屯,放起大火,把一万车粮草,烧得一干二净。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匆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1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惊慌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丢盔弃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许攸献的计是( )
A.劝曹操派出小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乌巢
B.劝袁绍派出小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乌巢。
C.劝袁绍派出小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
16.“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报个信”指的是( )
A.曹操有一千多车粮草、军械,放在许都。
B.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放在乌巢。
C.许攸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放在乌巢。
17.许攸为什么要投奔曹操?他为什么劝曹操烧乌巢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当袁绍听到火烧乌巢的消息后,他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果你是袁绍,应从失败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jù)契③其舟曰:“是④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⑤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涉:渡。②遽:急忙,立刻。③契:刻。④是:这儿。⑤求:寻找。
20.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杨氏之子
22.这篇古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_________”概括。从修辞手法上看,最后一句是______句。
23.对这篇古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B.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考虑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规。
C.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流太急,把剑冲走了。
六、书面表达
24.习作。(作文纸自备)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感触深刻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不少于4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C
6.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7.山中寂静优美的景色 桂花 月光 对山中春景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8.节节甜 雨打沙滩点点坑
9.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10.王维 〔唐代〕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11.不正当的手段。 年老的妇女。
12.机智、勇敢、法力高强。
13.我们要坚持正义,像孙悟空那样,立场坚定,勇于同歪恶作斗争。不要像唐僧那样不明是非,听信别人的话,被外表所迷惑。看一个人不要看他的外表,重要的是看他的心灵,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14.文中指乌巢起火,袁军的粮草被烧,袁军将士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袁军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15.C
16.B
17.袁绍不停许攸的劝告,而且有人说许攸家里的人犯了法,袁绍便把他狠狠的责骂了一通。
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那里防备松懈,如果袁军将士听到粮草被烧后,内心惊慌,就会不战自败。
18.当初真应该听许攸的计策,那样战败的就是曹操了。
19.(1)应学会因时乘势 ,抓住时机。(2)不应刚愎自用,应听取好的意见。
20.他急忙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水的地方。”
21.B
22.刻舟求剑 反问
23.C
24.范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
其实,说起傅雷,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儿子傅聪。由于从小对于古典音乐的热爱,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傅聪,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他弹奏钢琴时他的那副黑色的半指手套。他是一个老者,音乐家,钢琴家,也是艺术家。
作为中国人,他是首次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重获奖的中国人,曾经有人对他说过,为什么你不是波兰人。
而在《傅雷家书》中,我却认识了另一个傅聪,那是一个韶华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是被父亲要求“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青年。1955年,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在其中一封家书中写道:“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 他是把儿子看做谈论艺术的对手,也锻炼儿子的思想和文本,并随时给儿子做一面“镜子”。
“先为人,次艺术家”这是傅雷先生在和傅聪谈到艺德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的问题。在傅雷的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如果再教导儿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艺术家。以德为先,德艺双修,从《傅雷家书》中,这体现在父亲给儿子的点点滴滴。《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书信是维持人与人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而在科技日与发达的今天,这个习惯似乎在慢慢被人淡忘甚至摒弃。但看完《傅雷家书》以后,我非常有提笔的冲动,翻出信纸和钢笔,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长辈来写一份家书,也许寥寥几句,也许几句家常。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