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规划
从结构图知道,本单元上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下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涉及1953——1976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3年到1956年,在这个阶段,党提出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二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阶段具有“探索”和“曲折前进”两大特征。第三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的发动是由于“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三复习提纲导学(表格形式)
(一 ) 一五计划(起止时间: )
原因
目的
任务
成就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 年)
内容
性质
(三) 三大改造(起止时间: )
改造对象 改造形式 三大改造完成意义
三大改造的实质:
(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 年)
原因
标志
结果
性质
教训
(五) 文化大革命(起止时间: )
抗争
危害
性质
教训
老师讲解与学生朗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和深入分析,加强学生记忆。
四 课堂例题讲解
例题 1 某中学初三(10)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的下列历史资料,哪项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第一架国产喷气式飞机 D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例题 2 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
A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例题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主人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开始建立起来
例题4 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我国的下列历史事件中,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A 农业合作化 B 对手工业的改造
C 土地改革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例题5 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出现于(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抗美援朝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例题6: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五 课堂小结
六 堂上练习
一、选择题(略)
二、材料分析题
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到l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 (1分)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分)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分)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 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 (2分)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2分)
七 课堂小测(略)
八 课后作业(《五·三中考模拟》上的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2张PPT)
一 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成立:开国大典
和平解放西藏
巩固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1、“一五”计划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大改造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文化大革命”
二 考纲内容
1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 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1956年底)。
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错误)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一五”计划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大改造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文化大革命”
一 一五计划(起止时间: )
原因
目的
任务
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53年——1957年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鞍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飞机制造厂、三条通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提醒:一五计划的成就考得比较灵活,经常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成就混淆考
例题 某中学初三(10)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的下列历史资料,哪项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第一架国产喷气式飞机 D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 年)
内容
性质
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例题 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
A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4
三、 三大改造(起止时间: )
改造对象 改造形式 三大改造完成意义
三大改造的实质: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提醒:三大改造的意义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不要混淆
例题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主人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开始建立起来
1953年——1956年
例题2 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我国的下列历史事件中,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A 农业合作化 B 对手工业的改造
C 土地改革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 年)
原因
标志
结果
性质
教训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提醒:注意这个时期的图片,能准确说出这些图片反映什么事件
例题 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出现于(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抗美援朝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1958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五 “文化大革命”(起止时间: )
最大的冤案
结束
危害
性质
教训
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
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必须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例题: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966年——1976年
三 小结
1 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哪些成功的例子和哪些失败的教训?
2 今天重新复习这段历史,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应如何做?
成功的例子:党的八大召开,1961年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失败的教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2)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英明的政党,它能不断地纠正自身的错误。
(3)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阶级斗争”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做法:(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2)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崇拜。
(3)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稳定,反对动乱。
(5)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关心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 (1分) 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分)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 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 (2分)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2分)
答:①一五计划;
②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轻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①“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化。
答:①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
②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沙栏中学 李钰萍
一、专题综述:
从结构图知道,本单元上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下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涉及1953——1976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3年到1956年,在这个阶段,党提出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二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阶段具有“探索”和“曲折前进”两大特征。第三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的发动是由于“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二、中考考纲解读:
1、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 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1956年底)。
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错误)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轮的单元学习,对本专题的内容已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这个大专题知识网络的构建、理论的理解及情感上的认识,依然存在欠缺。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过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培养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和学生一起画时间轴和探索简图,形象直观地了解本专题的时间段限、阶段分期及知识结构等,并体会到探索之路的艰辛和曲折,从而对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总结整理的能力。
4、结合探索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总结认识及启示。培养掌握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和方法。
五、重点难点:
1、探索篇是一个重点,其中,形成知识网络及认识曲折性、艰难性是一个难点。
2、启示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史论结合的原则来突破)
六、教法
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法、“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方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在十七大上,做了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后,中国人民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回顾历史,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过风,也有过雨,有成功,也有失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探索之路吧!
(二)讲授新课:
从课堂内容和结构上分三大版块
探索篇
成就篇
启示篇
探索篇:
第一步:先确定本专题的时间段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画时间轴。
第二步:请同学们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1、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了哪些探索?
3、这些探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1、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3:
(1)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
内容:(1)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 (2)制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影响: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大跃进”运动的内容:大办农业、大办工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
影响:
①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②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是将原有的农业合作社小社并大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特点是“一大二公”。主要标志是“共产风”。
影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内容: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斗争。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影响:“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第四步:从刚才我们对不同时期进行的探索可以看出,有成功的,也有失误的,我们如何用图示表现这个过程?
教师可以先引导一下,然后后面的由学生自己画出。通过图示得出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探索具有艰难性、曲折性。
成就篇: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虽然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但是,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一步: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说成就
如: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红一号上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第二步:然后提示同学们找出不同时期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的代表性成就。这些成就分布在好多单元中,要善于归纳。另外要提示,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英雄及模范,它们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启示篇:
通过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探索的过程及成就,你得到哪些启示?
第一步:教师先举例引导(结论的得出,要有一定的史实做支撑,不能空谈道理,也就是要注意史论结合)
如:从中国建设之路探索的曲折过程,再结合东欧各国及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巨的、复杂的、曲折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步:然后由学生结合不同时期的探索,说出自己的认识和启示。教师适时地引导。
1、认识到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马列主义理论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要学习外国长处,但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要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艰辛,我们要继承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6、通过对建设之路探索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党,又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错误的党。
(三)小结: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点
(四)课堂小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9张PPT)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鹰厦铁路
宝
成
铁
路
武汉长江大桥
1、一批基础工业及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2.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
3.大批工业基地的出现
沈阳第一机床厂1955年生产的我国第一台620-1普通车床
“一五”期间,全国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车间一角
一一二厂(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56年7
月19日试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
载重汽车披红挂彩地开出一汽总装配线,欢快的喇叭声饱
含着民族的骄傲,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
历史从此结束。
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在审阅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农业:虚报产量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三年经济困难(5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邓稼先
毛泽东1963年3月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91年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焦裕禄纪念馆题
词为人民服务。”
王进喜1963年跳入泥浆池
搅拌水泥、制服井喷的经
典照片
文化大革命
——动荡的十年
“文革” 时期的流行饰品
形式多样的毛主席像章在当时应算是最普及的了
“文革” 时期的畅销书
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红宝书)成为人手必备的书籍
-*-
德高望重的元帅被批斗
-*-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1966.8.24 自杀。
-*-
吴晗 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熊十力 国学大师1968.5.24 绝食身亡
李广田 云南大学校长,著名作家。 1968 跳河身亡。
-*-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
共和国主席惨死于开封
受到接见的红卫兵与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在个人崇拜到了登峰造极的年代,能与伟大领袖合影,是无上的光荣和值得铭记终生的事情。
“文革” 时期最幸福的事
林彪
毛泽东最光辉的助手,最亲密战友,最可靠接班人。
最最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我们心中最红最红,最红的红太阳
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成员
“正义的审判”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反思
沙栏中学 李钰萍
复习了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反思这一节课,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写下来并进一步思考一下:
首先,这一单元内容较多,并且已经上完好久了,中间也没进行过复习,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一节课的复习还是有些困难的。而本节课的设计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对整个单元知识框架的构建,如社会主义探索中成功的方面及失误的表现等。以前复习有些时候我是直接安排学生背诵记忆的,对于较简单的知识点觉得没必要强调,实际不然,学生的掌握程度其实并没有老师预计的那么好。所以从这次复习开始,我首先做的就是给学生展示大的知识框架,这样有利于在学生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后再记忆的时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反映的也还可以,觉得应该坚持下去。
但是,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通过这次复习,我也真正体会到了备课中备学生的重要性。我教的班级比较多,而每个班的情况又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难免出现偏差。比如这两节课,有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就能跟着我的思路回忆相关的知识点,基本都能掌握好。而另一个班就不一样了,学生也表现挺好,但就是很少出声,好像对这一单元的知识很陌生,这样我就觉得很费劲,所以讲完之后就另外给出了较长时间的背诵时间。但之前我所备课的内容是一样的,这样两个班的任务就完成的不一样。这是这节课失误的一个地方,以后需要注意了,应该按照学生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调整,真正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
姓名_________班别_________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 )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7年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商业
3.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大庆油田建成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④京广铁路建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世界屋脊”西藏从此有了公路与祖国内地联系,始于( )
A.西藏和平解放时 B.“一五”计划完成时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我国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工业基地是( )
A.东北工业基地B.沿海工业基地C.华北工业基地D.西北工业基地
6.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时期
7.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双十协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8.右图文件的制定机构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9.下列哪一项内容不是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
A.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0.三大改造指的是( )
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
11.生产合作社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 )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 D.①③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创造性,主要指采取的方式是( )
A.没收B.调整C.赎买D.建立合作社
1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4.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5.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中共“七大”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6.“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首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重大失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D.农业掀起合作化高潮
18.下列关于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现状
B.为了执行中共“八大”所定的任务
C.为了贯彻1958年总路线
D.建设社会主义时急于求成
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留给我们的教训是( )
①要遵循经济规律②要认清国情③要实事求是④要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如果要实地拍摄纪录片《焦裕禄》,选择的外景地应该是( )
A.西藏阿里B.辽宁抚顺C.大庆油田D.河南兰考
21.解放前,我国石油全部依靠进口,称为“洋油”。解放后我国终于实现了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始于( )
A.大庆油田建成后B.胜利油田建成后
C.中原油田建成后 D.塔里木油田建成后
2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23.某同学到一边远山区旅游,发现一座老房子的墙上残留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标语,由此,他判断这座老房子建造的时间至少是( )
A.1958年前B.1961年前C.1966年前D.1976年前
24.右图老照片内容是“文革十年”中的常见场景,“文化大革命”十年指的是( )
A.1954~1964年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D.1961~1971年
2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B.四五运动
C.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二、非选择题(25分)
26.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主席1954年6月14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的一段讲话。
请回答:
(1)毛泽东的话反映了什么现状?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新中国为改变这一现状,采取了什么措施?
(3)该措施的落实对以后的经济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
27.读下段材料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替我们安排了出路,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持我们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政治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徐中尼:《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4号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资本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持什么态度?
(2)这与党和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什么政策有关?
(3)这次改造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28.2006年,全国各级学校掀起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热潮,某校八年级1班李明同学为此收集了一些相关历史素材,请你帮助他做好以下整理工作:
(1)请将下列图片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序号下:
A B C D
“最可爱的人”──( );“铁人”──( );
“两弹元勋”──( );“党的好干部”──( )
(2)介绍其中一位人物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3)这些人物既伟大又平凡,他们的贡献和精神,会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