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了解李清照为人及创作。
通过重要意象的解读,进一步把握词人的情感,体悟婉约的风格。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重点字词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乍暖还寒: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
将息:养息,休息。
敌:抵挡,对抗。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憔悴,凋零,枯萎。损,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堪:可以,能够。
次第:光景,状况。
一、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况悲惨。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因李清照在北宋、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南渡 内容 风格 代表作
前 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表现多愁善感的个性和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清新明丽
(闲愁离愁) 《如梦令》《醉花阴》 《一剪梅》
后 国破家亡之痛 颠沛流离之苦 孤苦凄凉之悲 思家念亲之愁 凄凉低沉 (浓愁哀愁) 《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
婉约词的特点: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
表达上,多用委婉、含蓄、细腻的方法表现情绪。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殓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下,建康形势危急,朝廷官员已开始逃亡。李清照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凄。
二、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读出情感。
3.齐读诗歌。
三、阅读鉴赏
1.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了什么内容?
写的季节 写作时代 写作主旨
秋季
后期
对国破家亡夫死,受尽折磨,颠沛流离的深沉哀叹。
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前人评论说:“起头连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请简要赏析。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心绪茫然
冷冷清清(情状)——心生孤寂、落寞
凄凄惨惨戚戚(愁情)——心情悲痛、命运凄惨
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前人评论说:“起头连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请简要赏析。
这几句一连用十四个叠字, 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的丧夫之痛、孀居之苦、亡国之恨等种种情感。为全词定下哀婉愁苦的感情基调。
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
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
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3. 结合诗歌内容,说一说“三杯两盏淡酒”中“淡”字的作用。
“淡”字透露出词人心中满是愁绪——酒力压不住愁思而更觉酒淡,更加衬托出词人内心的苦楚、愁闷。
4. 《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又见到了飞过的大雁,而这南飞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词人不禁心生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达了词人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和沦落异地的漂泊之感。
5.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愁
7. 《声声慢》中,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词人凄苦的哀愁,但词人的哀愁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身世之痛、亡国之恨、颠沛之苦等,仅用一个“愁”字无法概括完全。
6. 《声声慢》中,词人是如何写“愁”的?
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通过意象来表现愁情。
淡酒、秋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
【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
六、知识拓展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素材妙用
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此时的李清照,居无定所,四处流亡,甚至自己的夫君,也在奔亡中不幸离世。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亦如此。但他们,这些男子尚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而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流派 代表人物 词风 词的形式 典型意象 题材
豪放派
婉约派
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直抒胸臆、朴实明快、粗犷勾勒
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高山大江等
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个人抱负、记游咏物、农舍风光、吊古感旧、说理抒怀
柳永、
秦观、
李清照
等
含蓄婉约、铺叙细腻、辞藻华美
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蕉、杨柳细雨等
单一,
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
小结
不为形式所羁
“自是一家”
注重形式
“别是一家”
结构梳理
七、主旨归纳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词人因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境,具有深厚的时代特色。
课堂练习
1.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化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这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 )
A. 苏轼与王弗 B.赵明诚与李清照
C. 陆游与唐琬 D.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B。赌书: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2.下列对《声声慢》一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从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这是从正面渲染词人的悲苦心情。
D. 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D。“全词用象征手法”错误,这首词借景抒情,没有采用象征手法。
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说不尽的思绪,都用“______, _______”代之。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雨点打在梧桐树上的情景,写出词人心中无限凄苦的词句是:: , 、 。
(1)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2)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