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0 08:5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新课导入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
1.了解淝水之战有关史实。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3.归纳总结,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西晋




北 朝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回 顾
东晋
十六国
前秦
01 兵戈声起 政权冲突
——淝水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人数对比
结果
特点
典故
淝水之战概况
383年
前秦-东晋
87万VS8万
东晋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示意图
以少胜多
一、兵戈声起 ,政权冲突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东山再起
前秦失败的原因



思考角度:民族关系
原因:民族交融不充分,不具备统一全国的现实可能性。



时间
作战双方
人数对比
结果
特点
影响
淝水之战概况
383年
前秦-东晋
80万VS8万
东晋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后北方形势图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以少胜多
一、兵戈声起 ,政权冲突
02 改革潮涌 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潮涌,民族交融
北魏建立与统一:
建立时间:
民 族:
都 城:
统一时间:
统一影响:
4世纪后期
鲜卑族 拓跋部
平 城(山西大同)
439年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材料一: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纪》
材料二: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张泽威、朱大渭《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难题②:民族(胡汉)矛盾尖锐
二、改革潮涌,民族交融
思考角度:生产方式?文化水平?
难题①:保持原状,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二、改革潮涌,民族交融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自幼由汉人冯太后抚养,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迁都洛阳
二、改革潮涌,民族交融
平城:地理位置_______,交通_______,粮食供应__________;保守势力强大;受北方少数民族______的威胁,___________控制中原。
洛阳:地处中原,交通________;农业_______;文化________,_________控制中原。
偏北
不便
困难
柔然
不利于
便利
发达
昌盛
有利于



迁都洛阳
说汉语
二、改革潮涌,民族交融



改汉姓
二、改革潮涌,民族交融
穿汉服



材料: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摘自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联汉姻
二、改革潮涌,民族交融



材料: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摘自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迁都洛阳
说汉语
改汉姓
联汉姻
二、改革潮涌,民族交融
穿汉服
北魏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增强了北魏实力。
促进了民族交融
03 胡风汉韵 盛世奠基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 朝
北 朝
北魏
◎图一
◎图二
西晋
三、胡风汉韵,盛世奠基
2.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三、胡风汉韵,盛世奠基
3.汉族使用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具
1.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4.北魏经典拓碑
5.汉人牧马图
6.北朝乐府《木兰诗》
7.穿裤褶[xí]服的南朝汉族乐队
8.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9.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11.北魏经典拓碑


例:我从图1得出:少数民族在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经验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诗文、语言
各民族在乐器、歌舞等方面相互学习
各民族在饮食、生活用具等方面相互影响
各民族在服饰方面相互影响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2.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4/11北魏经典拓碑
民族大交融的表现
1.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7.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
8.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5.汉人牧马图
2经济方面
三、胡风汉韵,盛世奠基
9.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6.北朝乐府《木兰诗》
10.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3.汉族使用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具
1政治方面
3社会习俗
4思想文化
民族大交融的表现
三、胡风汉韵,盛世奠基
项目 序号 表现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
民族心理
4/11
1/5
6/9/10
2/3/7/8
少数民族政权沿袭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经验
各民族在乐器、歌舞等方面相互学习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诗文、语言;
各民族在饮食、服装、生活用具等方面相互学习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何影响?
(2)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胡风汉韵,盛世奠基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课堂总结
1.导致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2015·龙岩)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3.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D
B
A
【随堂演练】
4.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孝文帝厉行汉化 D.武则天重用酷吏
5.(2015·武威)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
C
B
【随堂演练】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第19课1-15题。
进阶作业:如今五十六个民族中,早已不存在鲜卑族的身影。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及其文化和语言很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孝文帝改革究竟值还是不值?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