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综合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综合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9 23: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综合训练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一、单选题
1.质量为m,密度为ρ的金属块随宇宙飞船从地球到达太空后,其质量和密度的变化是(  )
A.质量和密度均减小
B.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2.对密度定义式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应该(  )
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4.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水 1.0×103 冰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铜 8.9×103
煤油 0.8×103 铝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5.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边长不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的部分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它们的质量分别为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小于. B.定小于
C.能大于 D.一定大于
6.水平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烧杯,烧杯里都装有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浸没在三个烧杯的水中,三个烧杯的水面恰好相平(水均未溢出)。已知金属的密度(ρ铜>ρ铁>ρ铝),则三个烧杯里装水多少的情况是( )
A.三个烧杯一样多 B.放铝块的烧杯最多
C.放铁块的烧杯最多 D.放铜块的烧杯最多
7.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根据实验测出的液体质量和体积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
A.150g1.5×103kg/m3 B.150g2.0×103kg/m3
C.100g2.0×103kg/m3 D.100g1.5×103kg/m3
8.在三个完全相同的量杯中盛有水,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铝<铁<铜)分别放入三个量杯中,液面恰好相平。请你分析一下,原来三个杯子中盛水最多的量杯是(  )
A.放铝块的量杯 B.放铁块的量杯 C.放铜块的量杯 D.原来盛水就一样多
9.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D.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10.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密度关系
B.a的密度是b的两倍
C.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
D.若将c的体积增大到,它的密度不变
11.用天平测小石块质量的实验中,有如下实验计划:①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②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工作台面上;③在天平的左盘放入小石块;④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⑤用镊子在右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⑥正确读出砝码和游码的示数。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③②①④⑤⑥
12.“新世界奇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如图,其航站楼混凝土结构F1层平面565m×437m不设缝,是世界最大的机场单块混凝土楼板。如果楼板为标准厚度10cm,这块楼板的质量最接近于( )
A.6×105t B.6×104t C.6×103t D.6×107t
13.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的密度为
B.金属块A的密度为
C.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m3-m2+m):(m2-m1+m)
D.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m2+m-m3):(m1+m-m2)
二、填空题
14.一杯水结成冰后,质量_______,密度_______,体积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一个容积为2.5L=______cm3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装______kg;如果用它来装植物油,最多能装______kg。(ρ植物油=0.9×103kg/m3)
16.某同学用天平测得物体的质量是7.5g,将物体放入量筒前后,量筒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的体积是______cm3,物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
17.由某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根据图像可计算出由该物质组成的质量为120g的物体的体积大小为______。
18.图中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 _____ c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 _____ 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说∶用75%酒精消毒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如图所示是一瓶酒精消毒液的标签,该瓶内液体的质量为85g,则消毒液的密度是____g/cm3,在使用过程中,消毒液的质量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用该瓶子装同体积的水,水的质量为__kg。
三、实验题
20.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小石块和小瓷杯的密度。
(1)测小石块的密度
①天平放置于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___________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用此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g。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绑好小石块,缓慢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kg/m3。
(2)测小瓷杯的密度
如图丙所示,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最后捞起小瓷杯并将杯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水未损失),液面刻度为V3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p=____________(用V1、V2、V3和p水表示)。实验完毕后发现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则所测结果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现有一瓶饮料,小明用托盘天平、烧杯和已知密度为ρ0的金属块测出了饮料的密度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 ______ ,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1,读数如图所示,为 ______ g;
(3)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饮料,使金属块浸没在饮料中,在烧杯液面位置做好标记。测出此时总质量为m2;
(4)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饮料,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 ______ 的总质量为m3;
(5)ρ= ______ (用符号表示),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饮料,测量结果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22.一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求
(1)瓶内小石子的体积
(2)小石子的密度。
23.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某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求:
实验次数 1 2 3
液体的体积/cm3 12.5 36.5 5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21.4 40.6 m
(1)该液体密度是多少kg/m3?
(2)容器的质量是多少g?
(3)表中的“m”是多少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D
6.D
7.D
8.C
9.C
10.D
11.B
12.B
13.D
14.不变 变小 变大
15.2500 2.5 2.25
16.5 1.5×103
17.
18.250 0.3 不变
19.0.85 变小 0.1
20.零刻度线 17.4 3.48×103 不变
21.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82.4 瓶和饮料 偏大
22
(1)0.2kg水的体积为:
V水= =2×10 4m3;
石子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减去水的体积,即:
V石=V V水=(3 2)×10 4m3=1×10 4m3;
(2)石子的质量为:
m=25×0.01kg=0.25kg;
石子的密度为:
ρ===2.5×103kg/m3。
答:(1)瓶内石子的总体积为1×10 4m3;
(2)石子的密度为2.5×103kg/m3。
23.
(1)该液体密度:ρ====0.8g/cm3=0.8×103kg/m3;
(2)12.5cm3液体的质量:m1液=ρV1=0.8g/cm3×12.5cm3=10g,容器的质量:m0=m1-m1液=21.4g-10g=11.4g;
(3)50cm3液体的质量:m3液=ρV3=0.8g/cm3×50cm3=40g,此时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m0+m3液=11.4g+40g=51.4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