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多种多样的区域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多种多样的区域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20 08:4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什么是区域?
为什么要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类型和尺度的区域?
不同的区域有何差异?
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
问题1:丁真的家乡在哪里?
问题1:丁真的家乡在哪里?
行政区是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目的是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区域发展。
空间尺度体现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问题2:为什么网友会误认为丁真的家乡在西藏?
与成都相比,理塘气温和年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原因是什么?
理塘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
理塘海拔高,属于高原气候;
成都海拔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依据自然特征可以划分不同的地形区和气候区。
地形、气候差异影响人口分布
理塘和成都生活、生产方式不同
在被问到最想去的地方时,丁真表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是拉萨。这不仅让网友感叹:这波西藏躺赢啊。
问题3:丁真为什么最想去的地方是拉萨?
理塘县常住人口中藏族占95%以上
依据人文特征可以划分的区域。如:语言、民族、文化等区。
理塘县语言与拉萨相近。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具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的耐旱、耐寒、抗病等优良遗传基因,可用来改良水稻品种。中国野生稻零星分布在南方地区。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有迄今为止发现的纬度最高的野生稻分布区,国家在这里划定了野生稻保护区,为科学家培育耐寒水稻品种提供了物种资源保障 。
有些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知的,科学认识和划分这些区域,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你能举出区域的实例吗?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
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定位。
区域差异
目的
标准
地球表面
客观存在经人类长期认知
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
自然、人文、综合特征
经济发展
社会公平
环境持续
文化创新
不同类型的区域
案例分析: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损失。(基本农田是中国的“保命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1.表述中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区域?
气候区(自然)、行政区(人文)、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人文)
2.为什么平沙岛基本农田保护会涉及不同级别的行政区?
国家制定政策,广东省下拨经费、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发放补贴,平沙村具体实施保护者,不同级别行政区发挥各自作用。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空间单位
占有一定的空间
形状
边界
范围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体现层级,层级越高,空间尺度越大(大尺度可包含小尺度的区域)。
不通过尺度的区域发展可相互促进。
同一尺度的区域面积大小、地理位置的差异,发展方向不同。
有些边界明确,有些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的渐变特征
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但在淮河两岸,人们感受不到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有明显的不同。只是自秦岭—淮河一线,越往南,南方地区的特征越明显,越往北,北方地区的特征越明显。可见,在地图上看到的分界线,在现实中是或宽或窄的渐变地带。教即使是界限分明的行政区,两侧的居民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也有相似性。
在一个区域内部也具有地理要素属性的渐变特征。
古代九州的划分
在国家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下,九州之间就可以更方便交易,互通有无。(两个空间尺度)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具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的耐旱、耐寒、抗病等优良遗传基因,可用来改良水稻品种。中国野生稻零星分布在南方地区。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有迄今为止发现的纬度最高的野生稻分布区,国家在这里划定了野生稻保护区。据此完成1~3题。
1.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野生稻分布区
A. 是人为划定的区域 B. 是客观存在的区域
C. 具有明确的边界 D. 与野生稻保护区的范围一致
2.东乡县野生稻作为迄今发现的纬度最高的野生稻,与其他地区的野生稻相比,具有的优良遗传基因主要是
A. 抗寒 B. 抗旱 C. 抗病 D. 抗风
3.国家在东乡县划定野生稻保护区,是为了
A. 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B. 保护当地自然环境
C. 提高野生稻的产量和品质 D. 保护野生稻物种资源
课后练习
B
A
D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我国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开发方式将国土资源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是
A.单一指标 B.综合指标
C.自然指标 D.地理位置
5. 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A.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施加影响趋于一致 D.划定边界明确归属
B
A
读下图,完成6~8题。
6. 图中
A. 包含不同类型的区域
B. 区域的划分依据是综合性指标
C. 各类型区域边界明确
D. 区域之间主要是自然条件差异
7. 生态涵养区的划分,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①行政区划 ②地形 ③气候 ④河流
⑤经济发展水平 ⑥地方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④⑤⑥
8. 生态涵养区的划分,反映出地理环境会影响区域
A. 生活特点 B. 发展条件 C. 发展水平 D. 发展方向
A
B
D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完成图9~10题。
9. 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10.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A
D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1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A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