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到底在何方?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方面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因其不能满足日本侵略的要求,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
汪精卫和蒋介石
济南惨案纪念碑
张作霖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
——毛泽东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政权性质: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方面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经济方面
除原有的纺织和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材料:自国民政府成立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 ——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
(1)表现:
(2)原因
①政局: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②政策: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③民众: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高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经济方面
(3)阻碍: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强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形式
四大家族
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通过军事行动而掌握国家政权,利用政权而掌握国家财政,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
国民党:政治和经济实力不断发展
国民党对待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如何?
(四一二事变后)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
“兹特重颁赏格,如前方剿匪各部队及各县警队,能击毙朱毛献其首级者,合赏洋五万元,能活捉朱毛捆送来辕者,合赏洋十万元。”
——1930年7月28日 《江西民国日报》
中国共产党遭到国民党屠杀、血腥镇压
八七会议
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8.1
1927.8.7
1927.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农武装割据)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1、军事上:武装斗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1、军事上:武装斗争
①背景:
②时间:
③领导人:
④意义: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南昌起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2)八七会议
1、军事上:武装斗争
①时间:
②地点:
③内容:
④意义:
1927年8月7日
汉口
汉口鄱阳街139号
八七会议会址
A.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发动秋收起义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1、军事上:武装斗争
(3)秋收起义
①时间:
②概况:
1927年9月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向农村。10月,在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
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南昌
汉口
井冈山
八七会议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一:南昌起义的目的和结果
材料二: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遵照中央指示,进攻湖南省会长沙。但途中遭到优势敌军的阻击、围堵,部队损失惨重。未到长沙,队伍由开始时的5000余人锐减到2000余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
材料三: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寻找到了怎样的革命道路?这条路走得结果如何?
借鉴俄国,以城市为中心;失败
2、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2、思想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①概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②影响: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合作探究:
(1)深入农村的关键是什么?
(2)遇到地主的反抗和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怎么应对?
(3)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为军队作战提供物质保障?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核心根本
军事保证
经济保证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 所占土地比例
地主、富农 6% 80%
中农 20% 15%
贫农 60% 5%
雇农、手工业者 14% 0%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2、思想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①概况:1928年,朱德、陈毅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②影响: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三者结合起来。
川陕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鄂豫皖
闽浙赣
赣南、闽西
海陆丰
左右江
湘赣
湘鄂赣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3、政治上:建立苏维埃政权
(1)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标志着正式建立与国民政府相对峙的红色政权,有利于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原因。
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
根本原因: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农村:反动势力相对薄弱; 农民阶级占主体,是革命的主力军。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1933年夏,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 ,主动出击敌人防守坚固的阵地。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
2、经过
开始:
1934年10月,瑞金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甘
肃
毛尔盖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1934.10.
遵义
1935.1.
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是党从幼稚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学习与思考:
材料:看一个党是否成熟,还要看它能否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革
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曾给予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不少有益的帮助;
但是,毋庸讳言,共产国际的许多错误指导,也曾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
损失。事实证明,依靠远离各国的国际指挥中心来发号施令,很难适合
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长征途中,我们党与共产国际的电台联系中断了。
中国革命的许多实际问题,只有靠中国同志自己来解决。
---节选《遵义会议——伟大的转折》
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吴起镇
甘
肃
三军会师会宁1936.10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1935.10.
遵义
1935.1.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2、经过
开始:
1934年10月,瑞金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
3、意义
①革命: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宣传:长征途中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③精神: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断激励着革命后继者
④开创了革命新局面。(革命重心由南方转到北方)
革命活动 方式 结果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照搬苏联城市中心道路 失利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根据中国国情,走向农村 发展
前四次反“围剿” 根据实际情况,打游击战 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 照搬苏联经验,打正规战 失败
长征之初 “左”倾逃跑主义错误, 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行动 损失
惨重
遵义会议与其后的长征 根据敌强我弱的现实制定 战略战术 胜利
合作探究:
中国革命能从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到成功开辟革命新道路、打开革命新局面,其中的关键因素(启示)是什么?
关键(启示):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与新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政治
经济
宁汉合流
二次北伐
东北易帜
“围剿”中共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政权建设
背景 过程 意义
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