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1 15:3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人们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安定统一与和平。
后唐
923---936年
后晋
936---946年
后汉
947---950年
后周
951---960年
后梁
907----923年
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重 点:认识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难 点: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
四、南宋的偏安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本课框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阅读材料及教材P49页,自主归纳)
注意: 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北宋的建立;
(2)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3)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阅读教材P49页,自主归纳)
《雪夜访普图》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此无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措施
(1)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收权)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政治
经济
军事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各州长官;设通判监督;设“四监司”;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削实权
收精兵
制钱谷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加强监控
四监司
仅加强中央集权就足够了吗?
中央集权的加强会带来哪些影响?
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2、措施
(1)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收权)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中央: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分权)
皇帝
御前会议
中书门下(政事堂)
同平章事(宰相)
三司
三司使
行政
财政
枢密院
枢密(副)使
军政
参知政事
台谏
御史中丞
知谏院
监察
三衙
统兵权
调兵权
(2)中央: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分权)
二府三司
2、措施
(1)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收权)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中央: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分权)
思考:北宋政府派文官担任地方各州长官,枢密院作为一个军政机构,长官也是由文官担任,这是为什么?
(3)崇文抑武方针
2、措施
(1)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收权)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中央: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分权)
(3)崇文抑武方针
崇文
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抑武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和地方长官
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材料一: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二: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
利: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
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如何看待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
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
强化了中央集权
权力分割过细
如何看待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
弊: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
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影响行政效率
思考: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为什么会产生财政危机和边防压力?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增设
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贫局面
积弱局面
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课堂小结)
1、背景
2、措施
(1)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中央: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3)崇文抑武方针
3、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课堂巩固:
1.宋太祖赵匡胤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其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缓解边境压力 D.解决财政危机
2.北宋实行文臣做地方官的制度,其主要积极意义是( )
A.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B.增强了官府的职能
C.能够防止武人割据重演 D.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3.《宋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宋初设置“二府”的目的是( )
A.废除三省六部制度 B.进一步强化皇帝权力
C.彻底废除宰相制度 D.进一步强化相权
4.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
A.“冗官”“冗兵”严重 B.“崇文抑武”国策
C.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 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
北宋与辽 北宋与西夏
起因 收复燕云十六州 政权争端
过程
结果
两次惨败
1005澶渊之盟;皇帝兄弟相称;“岁币”
1044庆历和议;西夏称臣,保持帝号;“岁赐”
屡战屡败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材料: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
——宋祁《上三冗三费疏》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91万
126万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116万
时期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北宋中期财政状况表
澶渊之盟
庆历和议
养兵养官
岁币岁赐
边防压力
财政危机
思考: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为什么会产生财政危机和边防压力?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增设
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贫局面
积弱局面
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
三、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时入朝主张变法,但未被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即位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弱,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边疆危机:辽和西夏的侵扰加剧了边疆危机,使民族矛盾尖锐;
经验教训:“庆历新政”失败加剧了社会矛盾,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2.变法内容
三、王安石变法
(1)概况:
时间:
基本原则:
目的:
1069年
加强国家对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富国强兵
(2)内容:
积贫积弱局面的改善
名称 内容 作用
市易法
政府给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
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收入,打击大商人
强兵
富国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为取消募兵制作准备
保甲法
青苗法
强兵
富国
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
三、王安石变法
3.变法的影响
①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
争议。
③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
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全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财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
公元960年—1127年
公元1127年—1276年
2.绍兴和议
(1)背景
①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
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②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
(2)过程: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3)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
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四、南宋的偏安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风波亭,岳飞之死


西




3.宋金对峙
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四、南宋的偏安
课堂小结
两宋的军事和政治
北宋
南宋
制钱谷
削实权
收精兵
完善科举制
崇文抑武
积贫积弱
王安石变法
偏安南方
与金战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