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训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训练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0 21:5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春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 同步训练
班级 姓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明朝万历年间,赵秉忠在其状元殿试卷中写道:“洪惟太祖高皇帝,睿智原于天授,刚毅本于性生。”太祖高皇帝是指(  )
A.刘秀 B.杨坚 C.赵匡胤 D.朱元璋
2.(2021山西临汾洪洞期末)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于是他(  )
A.实行文字狱,进行思想控制
B.设立东厂,掌管侍卫诸事
C.设立军机处,辅助处理政务
D.设立三司,使其互不统属
3.明初结束了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直接向皇帝负责 B.受命于中书省
C.隶属五军都督府 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4.(2020山东聊城中考)“(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明朝( )
A.君臣关系融洽 B.反对铺张浪费
C.君主专制加强 D.饮酒之风盛行
5.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有一片段是:“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判断该小说最早应该成书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6.明朝为了加强皇权设置了许多机构。如五军都督府、东厂、内阁等。设置这些机构主要用于(  )
A.发展经济 B.强化皇权 C.繁荣文化 D.关注民生
7.(2021江苏淮安洪泽期末)梳理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表格,其体现的主题是(  )
朝代 隋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变化 创立(设进士科) 完善(殿试制度) 繁荣(增加名额) 僵化(八股取士)
A.中外文化交流 B.科举制度发展
C.民族关系发展 D.君主专制强化
8.这一时期饮食的一大特点是很多外来食材出现,大大丰富了原本的菜系、菜式。番茄、辣椒、南瓜、地瓜(甘薯)、玉米、大蒜传入中国,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这一时期”指(  )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元朝
9.(2021福建龙岩漳平第二次月考)明朝手工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畅销海内外的瓷器是(  )
A.白瓷 B.青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10.(2021广东中山期末)明代《松江府志》记载,当地很多人“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织者率日成一匹……其衣食全赖此”,这表明当地某种产业比较发达。这种产业是(  )
A.制茶业 B.木器业 C.制瓷业 D.棉纺织业
二、非选择题
11.(2021福建龙岩漳平第二次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迅速灭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最具有特色的集权措施,莫过于特务机构的设置。昨天还只是皇帝身边的侍卫或亲信宦官,明天可能就成为置你于死地的杀手,他们秘密接受着皇帝的差遣,游离于法律之外,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使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
材料二 在中国有过这样一种考试,这就是后期以经义八股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这是一种全国规模的、能相当客观准确地判卷的考试,也许八股取士不能承担出最好的文学,出最好的思想、学问或者救国救民的重任,但至少它履行其作为入仕的“敲门砖”的功能看来还相当有效。不管它有多少毛病,无论如何,有它也许终胜于一个贫寒子弟想要上升,完全无路可入、无门可敲。因此这项制度行之有效地实行了数百年。
(1)材料一中特务机构的设置主要有哪些 这些特务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八股取士开始于何时 “经义”指的是哪些考试范围 结合材料二说一说八股取士的利与弊。
(3)明朝初期的统治者还实行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请再列举出一例。
答案
一、选择题
1.D 根据题干“明朝万历年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太祖高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2.D 朱元璋为解决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的问题,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巩固统治。
3.A 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4.C 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明朝官员宋濂在家中宴客的详细信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检测宋濂的诚实度。由此可见明朝对官员监察之严密,这反映了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5.C 根据题干材料中出现的“锦衣卫”,可判断该小说应是在锦衣卫设立之后出现的,而锦衣卫是明太祖设立的。
6.B 根据题干“为了加强皇权设置了许多机构”可知,这些机构主要用于强化皇权。
7.B 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
8.C 根据“番茄、辣椒、南瓜、地瓜(甘薯)、玉米、大蒜传入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指明朝。
9.D 明代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0.D 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棉纺织业比较发达,因此这种产业是棉纺织业。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 (1)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为省级行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3)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4)巩固和维护统治。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是行省制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迅速灭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综合材料可知,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巩固和维护统治。
12.答案 (1)锦衣卫和东厂。加强明朝君主专制统治。
(2)明朝。“四书”“五经”。利:使考试更规范、更公平,使一些出身低贱的人可以做官;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创造力。
(3)废丞相和中书省。(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置的特务机构主要有锦衣卫和东厂,这些特务机构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2)第一、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八股取士的利与弊。(3)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