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0 09: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蒲松龄
关于狼的传说
你知道哪些关于狼的传说和故事呢?
和狼有关的成语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之吻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贪虎视
狼贪鼠窃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烟四起 狼眼鼠眉
狼子野心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羊狠狼贪 鹰视狼步
苍狼和白鹿
------蒙古人起源的传说
据说,在北方,有一座森林茂密的名叫额尓古涅昆的山,山上有一个洞,一天,一只苍狼,更确切地说是一只青色的狼,从洞中走出来。后来,这只狼碰到了一只作为他未来伴侣的白鹿,双双跑到了斡难河之源——不尓罕山(圣山),定居下来。苍狼和白鹿在上天安排的这个地方相爱,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巴塔赤罕,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祖先。
狼与罗马的建立
美丽的侍女和火神坠入爱河,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孩子出生不久,侍女就被活埋,两个男孩被放入竹篮扔入河中,篮子沿河而下,被一只刚产下狼崽的母狼发现,母狼将两个男孩衔回窝,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喂养。后来一个农夫发现了狼窝,将两个孩子带回家,当亲生儿子一样抚养。
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建立了一个城市,并以他们自己的名字为城市命名为罗马。为了纪念父母,封火神和女灶神为罗马城的保护神,还设计了一座狼给两个男孩喂奶的雕像作为罗马城的象征,这个象征沿用至今。
一、简介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杰出文学家
他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
31岁时,他迫于家贫,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次年辞幕回乡。
此后主要是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
聊斋:书斋名
志异:记述奇
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鬼怪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缀行 大窘
苫蔽 驰担
眈眈 少时
意暇 毙之
黠 瞑
尻 假寐
预习检测
1、读一读字音
(zhuì) (jiǒng)
(shān) (chí)
(dān) (shǎo)
(xiá) (bì)
(xiá) (míng)
(kāo) (mèi)
suì( )入 kāo( )尾
假 mèi ( ) xiá ( )
qǐng ( )刻 变zhà( )






预习检测
2、词语积累:
止有剩骨:
(只,仅)
一狼得骨止:
(停止)
狼不敢前:
(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
(面前)
意暇甚:
(神情)
意将隧入:
(企图,打算)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对方)
一狼洞其中
(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如何划分节奏?
①根据句子成分断句
②借助文言虚词(句首、句尾词)断句
③记住文言语法固定结构断
三、1、根据出示的文章断句齐声朗读课文, 找出不认识的字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学习课文第一段:小组间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晚,傍晚;止,通假字 “只” ,只有;缀,跟着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四要素:
具体分析: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时间:傍晚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两狼
事件的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5、第二自然段: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止,停止;从,跟随,跟着。故,原来;并,一起。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又扔给狼一根骨头,然而后狼停止下来,前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具体分析,小组讨论后回答下面问题:
(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2)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读到这,你对狼产生了什么样的看法?
(3) “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投以骨(缓兵之策显示出屠夫的退让迁就):狡诈,阴险;贪婪
6、第三自然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窘:困窘处境危急;敌,攻击。顾,回头看,往旁边看;苫蔽,覆盖,遮蔽;倚,靠着;弛,卸下;眈眈,形容注视的样子。
屠夫非常困窘,害怕前后收到狼的攻击。屠夫往旁边看,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具体分析:(1)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狼的表现呢
眈眈相向
7、第四自然段: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洞,打洞;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径去,径直走开;犬坐,像狗一样坐着;瞑,闭眼;意,神情;暴,突然。股,大腿。盖,原来是。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
请用原文回答
(1) 两狼的计谋:
(2) 前狼假寐的姿势:
(3) 前狼假寐的神态:
(4) 前狼假寐的目的:
(5) 后狼径去的目的: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诱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6)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愚蠢
具体分析:齐读第四自然段后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7)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8)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机智且细心
8、第五自然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欺骗;几何,多少;止,“只”,只是。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 .一狼洞其中
2 .狼不敢前
3 . 其一犬坐
于前
4 . 意将隧入
5 . 一屠晚归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犬”名词作状语
意为“像狗一样” )
( “隧”,名词活用为动词,“钻洞” )
( “屠”动词活用为名词“屠户” )
词类活用
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狼不敢前




一词多义
同“只”: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神情:意暇甚
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攻击: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盖以诱敌
虚词的用法
(1)之
①代词,它,指狼
又数刀毙之
②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久之
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
盖以诱敌
虚词的用法
(3)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虚词的用法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小组讨论后选举代表用原文概述事情发生的经过。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的事件发生顺序来写。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遇狼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惧狼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御狼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杀前狼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杀后狼
——笑狼
2、从屠夫的角度分析小说的情节。
(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二个字来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自然段 遇狼------开端
第二自然段 -----发展
第三自然段 -----发展
第四自然段 -----高潮和结局
第五自然段议狼
惧狼
御狼
杀狼
3. 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贪婪。如“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穷追不舍、贪婪凶残。
②:狡猾。如“眈眈相向”“其一大坐于前”“一狼洞其中” 等处,都写出了狼的狡猾。
4.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一是怯懦,这主要是最初的“投以骨”;在狼“并驱如故”后,屠户清醒过来,准备战斗,先是“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继而“暴起”杀狼,最后“转视积薪后”,根除狼患,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
本文对屠户,主要是动作描写加少量心理描写,刻画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精彩。
5.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最初处于主导地位,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屠户则处于被动地位,可是最终是人奋起自卫,先后杀死两狼。这就表现了人的智慧与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6、作者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
1、狼再狡猾,终将被勇敢机智的人战胜。
2、讽喻像狼一样的人,不管怎样狡诈,终要失败。
3、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课堂练习
一、解释文言词语:
1、缀行甚远
2、一狼仍从
3、骨已尽
4、顾野有麦场
5、弛担持刀
6、屠暴起
7、乃悟前狼假寐
8、盖以诱敌
紧跟
跟从
已经
看见,引申为环顾
放下
突然
假装睡觉
原来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目似瞑,意暇甚
4、一狼洞其中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眼睛好像闭起来,神情悠闲得很
一只狼在它(柴堆)中间打洞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