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4.1《促织》课件(7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4.1《促织》课件(7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0 14: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促织
——蒲松龄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课件★★
前几年,周迅、赵薇主演了一部很红的“鬼片”——《画皮》,有没有人看过这部电影,网络小说家蔡骏亦写过一篇《画皮》,这些都是改编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画皮》,有没有想过“可怕的事物”我们为什么要接触,为什么要学呢?因为这也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语言,是我们中国的标志,是我们骨髓里最珍贵的东西。
导 入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淮南子·本经训》中的“飞蛩满野”就是指蝗虫,而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则是说蟋蟀。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
关于篇名
一、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蒲家庄人。
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蒲松龄,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做了近40年的清苦塾师。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鲁迅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二、关于《聊斋》
“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作者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
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
连城,大户之女。有才名,工刺绣。以诗择婿。应者颇众,有乔生献诗,甚可,父贫之,连城病,几死,生割肤肉活之,父又悔婚。后又死,生悲绝,会于冥府,得友人助而双双复生和好。
故事生动地塑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婴宁,并着意刻划了她与王子服相爱过程中天真而近乎狡黠的内心世界。
《婴宁》
《连城》
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
故事描绘了一个聪明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子颜氏,见丈夫屡考不中,便女扮男妆替夫考取功名,官御史达十年之久,后退而待奉夫君,空使须眉汗颜。
一瞎和尚用鼻子嗅试卷,以定文章的好坏,让官吏把文章烧了给他闻,竟至:“向壁大呕,下气如雷。”
《颜氏》
《司文郎》
席父被冤至死,方平赴泉下为父伸冤。然泉下官吏也徇私枉法,乌烟瘴气,方平不畏权势酷刑,不睬金诺寿,终于战胜邪恶,伸张正义。
牛医爱女胭脂,聪明美貌,爱慕秀才鄂秋隼。岂料竟 引出一桩人命案来,几经反复,累及多人。山东学使施愚山,力翻冤狱,严惩凶手毛大,使胭脂与鄂秀才结成伉俪。
③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
《席方平》
《胭脂》
三、字词疏通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
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
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
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
辄倾数家之产。
名词做状语,岁-每年
巴结


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狡猾
使…高,抬高
进献
名作动,显示才能
通“值”,价值。
使…倾尽/竭尽(破产)
崇尚,爱好
储存
动词,责令
动词,索取
本来
见书下
第一段: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崇尚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于是朝廷责令当地以蟋蟀作为固定的贡奉项目。县官就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责求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
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累,积累,逐渐;
尽,形作动,赔尽
益处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谋求
从事
迂拙而又不善言辞
老百姓
表被动
不到一年
希望
万分之一
抵偿
可能
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
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
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
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用杖打
没有
始终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不用
意动,认为是对的
十天
规格
大腿
合乎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他为人迂拙而又不善言辞,就被狡猾的乡吏报到县里,充当里正一职。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已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残破的墙垣或杂草丛生的地方,勘探石隙,发掘洞穴。什么方法都用上了,最终也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品相差个头小,不合规格。县官严定限期,按期查验追逼。十多天的时间,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大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只想自杀。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
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
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
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
门口
嘴唇
充满
具,准备; 资,钱财;
诣,到,前往
点燃
恭敬地站着
悬挂
拜两次
祷告
翕,合;辟,开
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
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
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观赏,研讨
审视
寺院
但是
符合
知道,明白
心中想的事
前面的人
兼词,在那里
给……看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凭借神力占卜。成名的妻子准备好钱财前去询问。只见红装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堵住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两次。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求卜的人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恭敬地站着听。一会儿,从帘子里面丢出一张纸,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像寺庙。(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哈蟆,似乎将要跳起来的样子。她把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收起来,回家给成名看。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
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
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
莫非
勉强
草木茂盛的样子
顺着,沿着
逼真的样子
穷尽
尽力搜索


小草
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
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
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
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
突然
惊奇
追随
分开
轻轻拨动


用笼子装,名作动
仔细
即使
突然
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
待限期,以塞官责。
比不上
形作名,白肉 黄实
装、放置
充抵,应付
成名反复思索,莫非是指示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非常相似。于是勉强扶着手杖起来,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有古墓草木浓密而隆起。沿着古墓前行,看见蹲踞着的一块块石头像鱼鳞般排列,非常像画中的图景。他于是在蒿草中侧耳听慢慢走,像在寻找一根针或一株小草;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一点儿也没有蟋蟀的踪迹和声响。尽力搜索不止,突然有一只癞蛤蟆跳着离开。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荆棘的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抓,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草尖轻轻拨动,蟋蟀不出来;用竹筒里的水浇灌才出来,状帽极为俊美强健。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察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把它装在笼子里带回家,全家庆贺,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到了极致。留着等到进贡的日期,拿它充抵官差。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
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
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
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偷偷地
打开
急速
片刻,一会儿
哭着,动作状
祸根


流着眼泪,名作动
大腿
追究
覆,审核;
算,算账
成名有个儿子九岁,看他父亲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蟋蟀)大腿掉落,肚子破裂,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哭着告诉他母亲,母亲听了,面如死灰,大惊说:“惹祸的东西,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孩子哭着跑了。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
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
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不多时
覆盖
寻找
不见踪迹
一会儿
面向墙角
寄托
用草席裹着,名作状
气息微弱的样子
头撞地,口呼天,几乎要绝命。形容十分悲痛。
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
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
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
回头看
窥视
仿佛,很像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交睫,睡觉。
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趁之,折过墙隅,
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
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
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
通“才”
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仔细看
绝然
因为
认为……弱小
衣襟
追逐
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
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恐惧的样子
来,表示目的
观察

符合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发现儿子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默然相对,不再有什么指望。天要黑了,拿着草席要裹上孩子的尸体埋葬。靠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高兴地把儿子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但装蟋蟀的笼子空着,成名看着空空的笼子,又悲伤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敢再追究儿子的事。从晚上到天亮,没有合眼。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
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叫一声一跳就跑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象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象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象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
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
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
每天,名作状
角斗
储存
使高,使动用法
通值,价值

强自忍笑的样子
放进
并列,挨着

较量
年轻人
定语后置
名作动,取名
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
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
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
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
坚持
勉强

豁出去斗一斗 博得
振作
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
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
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
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

脖颈
惊惧
两翅振起的样子
骄傲,得意
正在
突然,倏然。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径直
通“又”
立刻,随即
仓促
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
置笼中。
用力,名作状
放开
拾取
靠近,走近
村里一个好事的少年,驯养着一只蟋蟀,自已给它取名叫“蟹壳青”,天天跟伙伴角斗比赛,没有不赢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他直接到成名家来找成名,看到成名蓄养的蟋蟀,轻蔑地嗤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身形庞大修长,自己越发惭愧,不跟少年较量。少年坚持要比,成名心想留着低劣的蟋蟀,终究没有什么用,不如斗一斗,博得一笑。于是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
试着用猪鬃毛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笑了。多次撩拨,小蟋蟀突然大怒,径直前冲,于是两只蟋蟀跳跃相攻,振作有声。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巴,伸开触须,直接咬住对手的脖颈。少年大惊,把他们分开,让它们停止搏击。小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好象是在向主人报捷。成名非常高兴,(两人)正在一起赏玩蟋蟀,一只鸡突然跑来,直接上前来啄小蟋蟀。成名吓得惊立在那里呼喊,幸亏没有啄中,小蟋蟀跳开一尺多远。鸡又健步上前,追着逼迫蟋蟀,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仓促之际,不知怎么搭救它,跺着脚,脸色都变了。忽然看见鸡伸长脖子摇摆扑腾,走近了看,原来小蟋蟀停落在鸡冠上用力咬着不放。成名更加惊喜,把蟋蟀捡起来放到笼子里。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
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
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
通“翌”,明日
奇特的地方,形作名
被打败
叙述
兼词,之于
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
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
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

应和,按照
认为……奇
不久
上报
学校
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
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赏赐
穿的皮衣
骑的马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身形短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相信。试着和其他蟋蟀斗,所有的都被打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像成名所说的那样。于是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仔细地分条陈说了它的本领。蟋蟀入宫后,用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所有奇异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比斗,没有一只能胜过它的。它每当听到琴瑟的声音,就应和音乐节拍跳舞,(大家)更加以为奇异。皇帝大为高兴,下诏赐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恩赐的由来,没多久,县官也凭借才能优异而被上报了。县官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进入县学。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说他自己变成了蟋蟀,动作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没过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大厦,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穿的轻裘,驾车的马,都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
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
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
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
每天,名作状
抵押
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马
名作动,受穷
名作动,变富
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
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
犬。信夫!”
料想
动词,责罚
忠厚老实
名作动,成仙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就忘记了;然而奉命行事的人就把它定为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成名这人因为胥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扬扬得意。当他做里正,受到杖击责罚时,哪里会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分享到蟋蟀的恩惠。听说‘一个人升天,连他的鸡狗也成仙了。’真是这样啊!”
四、文本解读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促织(得失)
文本解读之情节梳理
2.为迎接校园文化艺术节,同学们要设计介绍《促织》情节的展板,请你为每个情节加一个标题。
征促织——( )促织——( )促织——( )促织——( )促织——( )促织——( )促织——( )促织——( )促织
觅/找






评/议
文本解读之情节梳理
3.如果你班打算将《促织》作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节目,同学们推选你作《促织》的导演,请你根据小说的情节,为演员们梳理出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一(1): 序幕(起因)——朝廷 征 促织
六(9): 尾声(评促织)——深化主旨
二(2): 开端——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
三(3-4):发展——成妻卜促,成名按图索促织
四(5-7):高潮—— 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五(8): 结局——成名献促织,因祸得福
痛斥官吏警戒天子
交代背景
情节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
第一次: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时得到神巫指点,成名得虫。
第二次: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
第三次: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这样的安排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它的跌宕起伏,丰满了故事,深化了主题,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而情节的变化曲折,再现了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
4.在排练过程中,有同学觉得喜剧结尾削弱了小说的批判力量,提出将《促织》的结尾改为悲剧,更能打动观众,你赞同他的改法吗?
不赞同
(1)一只小蟋蟀却让成名一家大富大贵,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意味,更具批判力量。
(2)喜剧结局,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3)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结尾的喜剧结局,表面看,成名一家否极泰来,似乎最终获得了人的尊严,其实是以他们后代的非人行为,也就是让一个人的灵魂蜷缩在一个促织的体内为代价的,是让其父母陷入深深的绝望为前提的。尽管最终结局是大团圆,但其过程伴随着一个灵魂的失落,并始终有其父母挥之不去的内心悲痛。
由上可见,将人间悲剧化为喜剧,非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
5.扮演成名的演员不太自信,担心自己无法准确演绎角色,作为导演的你,要帮助他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请以第六段为例,从中选出成名的心理变化的单音节词语,填入括号内。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由怒而悲,由悲而喜,起伏地心理变化深刻地写出了这小小的促织是如此地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主宰着人的命运,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的罪恶现实。
6.你能参照第六节的分析方法,同样找出文中其余的心理描写吗
第4节,寻找促织,成名的心理变化:
—— —— ——
第7节,“试斗”时,成名的心理变化:
—— —— ——
反映了在封建社会老百姓的生命远不如一头“促织”,表现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揭示。
希望
急切

大喜
惭怍
大喜

惊喜
7.读旁白的同学,在读到“异史氏曰”这一段时,觉得本段显得多余,想要去掉。作为导演,你坚决要保留,请你陈述保留的原因。
A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寄托了讽喻之意。
B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形象而深刻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感。
C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以酬长厚者”,也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8.作者讽刺的,仅仅是明朝的黑暗社会吗?
作品所揭露的是作者所处的黑暗现实,但作者不是直接抨击,采取了曲笔,从一开篇就指明“宣德间”即故事发生的年代为明代宣德年间,而作者蒲松龄是清代的小说家,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既可以放开去写,又可以避开“文网”的迫害,这也是“借古讽今”的一种笔法。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总结:
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①手裁举
②翼日进宰
“裁”同“才”,刚刚
“翼”同“翌”,次于今日、今年的
③昂其直
直,同“值”,价值、价钱
2.古今异义
①隐中胸怀
②日与子弟角
古义:心中事。今义:抱负、胸襟。
古义:古义:年轻人。今义:泛指子侄辈;年轻的后辈。
3.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宫中尚促织之戏( )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
执图诣寺后( )
急逐趁之( )
惊起觇视( )
抚军亦厚赉成( )
民日贴妇卖儿( )
斯须就毙 ( )
动词,崇尚,喜好
副词,非常
动词,到
动词,追逐
动词,窥视,探看
动词,赠送,赏赐
动词,抵押
副词,一会儿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岁征民间( )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
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
细疏其能( )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
裘马扬扬( )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
名词作状语,用力
名词用作动词,分条陈述
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名词作状语,每年
名词用作动词,被杖责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皮衣,骑着骏马
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2)动词的活用
辄倾数家之产( )
(3)形容词的活用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
成以其小,劣之( )
益奇之( )
成述其异(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用尽
形容词用作名词,特殊的本领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不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抬高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非字而画 ( )
(2)省略句
又试之(以)鸡 ( )
(3)状语后置句
问者爇香于鼎 ( )
既而得其尸于井 ( )
掭以尖草 ( )
焚拜如前人 ( )
覆之以掌 ( )
“非”表示否定判断
省略介词“以”
即“问者于鼎爇香”
即“如前人焚拜”
即“既而于井得其尸”
即“以尖草掭”
即“以掌覆之”
(4)定语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5)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杖至百
即“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
“为”表示被动
即“百顷田,万椽楼阁,各千计牛羊蹄躈”
语义上的被动,“杖”意思是被杖责
6.文化常识
宣德 “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 1435),“宣德间”是用年号来纪年。
童子 “操童子业”中“童子”就是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规定,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但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学子。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后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
庠 指古代地方学校。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庠、学、国子监”等名称。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
里正 里长。里,古代基层行政组织。
里胥 管理乡里事务的小吏。胥,官府的小吏。
抚军 官名,明清两代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的民政和军政。
学使 即“提学”,负责一省学校事务,主持岁考、科考两试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