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专题 戏剧阅读:情节、人物、主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
2. 阅读戏剧选段,了解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品析关键语句,把握主题思想。
教学重难点:
阅读戏剧选段,分析情节、人物、关键语句,把握主题思想。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上面这张图片是来源于哪个文学作品吗?
老舍的《茶馆》
戏剧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戏剧的范围很大,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等都属于戏剧的范畴。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戏剧的选段,体会其文学魅力。
二、知识呈现: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文学指供戏剧舞台演出用的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
戏剧文学的种类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而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戏剧人物的逼真性、戏剧冲突的尖锐性、戏剧场面的集中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性构成了戏剧文学的四大审美特征。
戏剧性是剧作艺术的主要特点。戏剧性包含多方面要求,如偶然性、突变性、传奇性、震撼性等等,但主要指戏剧冲突而言。
戏剧中人物、人物关系和事件原委的交代介绍,人物性格的刻画,心理的揭示,故事情节的展开,以至人物活动的环境,都只能靠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实现。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戏剧台词的主要形式。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
三、课外文章精读一
《沙家浜》选段一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胡司令,抽一支!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反西皮摇板]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接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西皮摇板]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接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西皮流水]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西皮摇板]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西皮流水]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西皮摇板]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接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西皮流水]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接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接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接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背景资料】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治疗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大体情节:1939年秋,新四军某部转移,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留下了18名伤病员。党组织为保证伤病员的安全,把掩护伤病员的任务交给了地下联络员阿庆嫂。与此同时,与日寇暗中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头子——胡传魁、刁德一 —— 也进驻了沙家浜。在《沙家浜》里,胡传魁率领下的 “忠义救国军”,与共产党为敌,与日本人勾结,具有浓烈的土匪汉奸性质。胡传魁、刁德一带领了忠义救国军回到了沙家浜,他们想知道共产党的伤病员都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于是来到了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刁德一想试探阿庆嫂是不是共产党,而阿庆嫂同时也在试探他们俩是不是真的想打日本鬼子。
阿庆嫂利用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机智灵活地与敌人展开斗争。最终在群众的支持下,配合主力部队消灭了“忠义救国军”这股汉奸武装。
1、分析阿庆嫂和刁德一的心理动态。二人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案】刁德一对阿庆嫂起了猜疑之心——身份来历不明、背影不寻常、态度不卑不亢;阿庆嫂也机警地看出这位茶客的来意不善——“鬼心肠”“鬼花样”“神情不阴不阳”。在这回合里,两人都暗暗决定了各自的斗争方针,刁德一是 “访”,阿庆嫂是“防”。刁德一假惺惺称赞,指证阿庆嫂是抗日救国分子;阿庆嫂听出话中有话,便岔开话题;刁德一又生一计——新四军是大树,照应更周详;阿阿庆嫂不慌不忙——来的都是客,避谈新四军。刁德一狡诈,阿庆嫂机警沉着。
《沙家浜》选段二
阿庆嫂:哦,新四军,有,有,有!司令何须细打听,此地住过许多新四军。
胡传魁:住过新四军,有伤病员吗?
阿庆嫂:有!还有不少伤病员,伤势有重又有轻。
胡传魁:他们住在哪儿?
阿庆嫂:我们这个村子里,家家住过新四军,就是我这小小的茶馆里,也时常有人前来喝茶,灌水,涮手巾。
胡传魁:(对刁德一,得意得很)怎么样?
刁德一:现在呢?
阿庆嫂:现在!听得一声集合令,浩浩荡荡他们出了村!
胡传魁:伤病员也走了?
阿庆嫂:伤病员?伤病员也无踪影,远走高飞难找寻!
刁德一:都走了?
阿庆嫂:都走了。要不日本人“扫荡”三天,把个沙家浜像篦头发似的篦了这么一遍,也没找出他们的人来呀!
刁德一:日本人,人地生疏,两眼一抹黑。这么大的沙家浜,要藏起个把人,那还不容易吗?就拿胡司令来说,当初还不是被你阿庆嫂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往水缸里这么一藏,就藏起来了吗!嘿嘿嘿!……
阿庆嫂:噢,听刁参谋长这个意思,新四军的伤病员是我给藏起来啦。这真是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照这么看,胡司令,我当初真不该救你,倒落下话柄啦!
胡传魁:阿庆嫂,别……
阿庆嫂:不不不!胡司令,今儿当着您在这儿,就请你们弟兄把我这个小小的茶馆,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搜上一搜,省得人家疑心生暗鬼,叫我们里外不好做人!(把抹布摔在桌上,掸裙,双手一搭,昂头端坐,面带怒容)
胡传魁:老刁,你瞧你!
刁德一:说一句笑话嘛,何必当真呢!
胡传魁:是啊,参谋长说句笑话嘛!
阿庆嫂:胡司令,这个笑话我们可担当不起呀!
【背景资料】阿庆嫂曾经救过胡传魁,胡传魁对阿庆嫂有一定的信任。
2、胡传魁有什么特点?阿庆嫂是怎么利用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智斗的?
【答案】从胡传魁“我问你这新四军,有伤病员吗?住在哪儿?伤病员也走了?”看出他的直接,从他“得意得很” 体会出他这个人就是个粗鲁的讲面子的人。
阿庆嫂表面回答的很热情,其实什么都没有告诉胡传魁。采取了主动热情的回答方式,不失去胡传魁对她的信任。阿庆嫂对胡传魁很了解,知道他就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草包,但是又有利用的价值(刁德一不敢冒犯胡传魁)。
阿庆嫂故意激起刁德一与胡传魁的矛盾:“噢,听刁参谋长这意思,新四军的伤病员是我给藏起来了。这可真是呀,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照这么看,胡司令,我当初真不该救您,倒落下话把儿了!”“胡司令,今天当着您的面,就请你们弟兄把我这小小的茶馆,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搜上一搜,省得人家疑心生暗鬼,叫我们里外不做人哪!” 表现了阿庆嫂见机行事,避实就虚,假戏真唱,都体现了阿庆嫂的机智。
3、鉴赏戏剧中的人物语言:
戏剧中的人物语言 ,又叫台词,包括句中人物的对话、独自和旁白。通过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可以看到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意向和行为动机。而且,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唤起读者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刻理解剧情,把握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重要 空间。因此,鉴赏戏剧中的人物语言,一般有三个着眼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弦外之音。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1)阿庆嫂问:“胡司令,吃点瓜子啊。这个茶喝到这会儿,刚喝出点味儿来吧?”表面上是讲喝出茶的味道,暗含的意思是:我已摸请你们的底细,弄明白你们的来意了,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与你们周旋到底。
(2)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阿庆嫂 胡司令,这是什么意思呀?
胡传魁 他就是这么个人,阴阳怪气的!阿庆嫂别多心啊!
刁德一:怀疑阿庆嫂,并暗示给“上司”,但又不冒犯“上司”。阿庆嫂:揭穿刁德一的阴阳怪气,又隐含着依靠胡司令这棵“大树”的意味。利用敌人矛盾,保护自己。
阿庆嫂 我倒没什么!流露出一点“义气”,淡化冲突。
课外文章精读二
《陈毅市长》介绍
沙叶新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虽然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所接管的却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又面临着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进行破坏捣乱。陈毅任上海市长,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的工作、生活及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
文章是全剧的第5场,上一场写陈毅视察刚刚开业的国营百货商店,看到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国营商店买不到盘尼西林,不法药商又乘机连续涨价,普通劳动人民无力购买,因而引起了深思,由此引出了夜访化学家齐仰之这一场。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齐仰之固执、倔强、不讲情面的性格源于对国民党腐败政治的愤恨,他把与国民党腐败政治的“绝缘”关系也移用到与新社会政治的关系中来,因而,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
《陈毅市长》选段一
(一九四九年冬的一天深夜。化学家齐仰之的家。)
在急促的电话铃声中启幕。
这是一间简陋破旧的卧室兼书房,地板残缺不全,残缺处都从地上冒出一丛一丛青草。屋角结着蜘蛛网。书桌上堆满书籍和化学仪器。一张单人床,卧具凌乱。墙上贴着一些化学图表,还贴着一张醒目的字条:“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本室主人敬白。”室主人显然过的是深居简出的书斋生活,他与外部世界保持不多联系的主要手段则是搁在书箱上的那架电话机。
电话铃声继续响着,但齐仰之充耳不闻,一边翻书,一边在做试验。电话铃声停止,齐仰之望着电话得胜似的笑了笑。可是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起来。齐仰之大皱眉头,拿起话筒。)
齐仰之 (极不耐烦地)谁?……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知道!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好,你说吧!……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我是个化学家,我干吗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不去!不去!……什么?陈市长亲自下的请帖?哪个陈市长?……他是何许人?不认识!……对,不认识!……不论谁,就是孙中山的请帖我也不去!……对你算客气的了!要不是老朋友,我早就把电话挂了!……不不不,你别来,你来了也没有用!最近半年我要写书,谁来我也不接待!……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 (不由分说地将电话挂上,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少顷,陈毅上,按门上的电铃。)
齐仰之 (烦躁地)谁?
陈 毅 我!
齐仰之 (走过去开门)你找谁?
陈 毅 请问,这是齐仰之先生的府上吗?
齐仰之 你是谁?
陈 毅 姓陈名毅。
齐仰之 (打量陈毅)陈毅?不认识,恕不接待!(乓的一声将大门关上,匆匆回到桌边,又开始埋头工作)
陈 毅 (一惊)吃了个闭门羹!(想再敲门,又止住,思索)这可咋个办?真是个怪人!(转身欲走,又停了下来)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再次按门上的电铃)(齐仰之只是将头偏了偏。)
(陈毅索性将手指一直按在电铃的揿钮上,铃声持久不息。)
(齐仰之欲发作,气冲冲去开门。)
齐仰之 又是你!
陈 毅 对头!
齐仰之 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陈 毅 要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
1、“急促的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大皱眉头,拿起话筒”“将电话挂上,坐下继续工作”这些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答案】表现了齐仰之清高、固执的性格及急躁情绪,预示与陈毅发生冲突的必然性,确定了戏剧氛围。
【解析】齐仰之固执、倔强、不讲情面的性格源于对国民党腐败政治的愤恨,他把与国民党腐败政治的“绝缘”关系也移用到与新社会政治的关系中来,因而,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
2、陈毅“又停了下来”“我就不相信……”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答案】陈毅顽强坚毅,为了对人民的事业负责,不达目的不罢休,坚信人民的事业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解析】这一部分在体现齐仰之性格特点的同时,也是在塑造陈毅的性格。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生。陈毅“再次按门上的电铃”“继续按电铃”表明陈毅的倔强与诚意。
3、举例分析陈毅的语言风格。
【答案】陈毅的语言机敏、风趣,普通话中夹有方言,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诚恳、亲切之感,显示了豪爽、直率、幽默、泼辣的性格特征。如陈毅再次按门铃,齐仰之看到后说:“又是你!”陈说:“对头!”齐又问他“究竟是干什么的?”陈说:“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这答话,豪爽、风趣中带点滑稽,符合陈毅的性格特征和身份。
“我专程来拜访齐先生,也是为了工作”,这句话有助于打动执着于干事业、“工作”至上的人。在“工作”上与齐仰之取得一致;齐仰之以“我在工作”拒访,而陈毅以“也是为了工作”求访。
【解析】戏剧集中呈现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直接。
《陈毅市长》选段二
(齐仰之请陈毅进屋。)
陈 毅 (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
齐仰之 对,好多年了。
陈 毅 我倒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齐仰之 (高兴地)不不,过奖了,过奖了!
陈 毅 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齐仰之 (笑)陈市长真是善于笑谈。
陈 毅 (看到墙上贴的条幅,念)“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齐仰之 (看表)有何见教,请说吧。
陈 毅 (也看表)真的只许三分钟?
齐仰之 从不例外。
陈 毅 可我做报告,一讲就是几个钟头。
齐仰之 (看表)还有两分半钟了。
(齐仰之请陈毅坐下。)
陈 毅 好好好。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齐仰之 哦?敬听高论。
陈 毅 我以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齐仰之 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陈 毅 不,齐先生对有门化学确实无知。
齐仰之 (不悦)那我倒要请教,敢问是哪门化学?是否无机化学?
陈 毅 不是。
齐仰之 有机化学?
陈 毅 非也。
齐仰之 医药化学?
陈毅亦 不是。
齐仰之 生物化学?
陈 毅 更不是。
齐仰之 这就怪了,那我的无知究竟何在?
陈 毅 齐先生想知道?
齐仰之 极盼赐教!
陈 毅 (看表)哎呀呀,三分钟已到,改日再来奉告。
齐仰之 话没说完,怎好就走?
陈 毅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嘛。
齐仰之 这……可以延长片刻。
陈 毅 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
(陈毅站起,假意要走,齐仰之连忙拦住。)
齐仰之 不不不,那就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
陈 毅 要不得,要不得,齐先生是从不破例的。
齐仰之 今日可以破此一例。
陈 毅 可以破此一例?
齐仰之 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请!
(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
陈 毅 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齐仰之 共产党人的化学?唷,这倒是一门新学问。
1、陈毅巧引、巧改《陋室铭》有什么作用?
【答案】表示出了对主人潜心钻研科学的敬意和高超的谈话技巧,显示了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气质,缓和了气氛,很快博得了齐仰之的好感。
2、陈毅为什么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陈毅高超的说话艺术的表现,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非常切合齐仰之这个化学家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陈毅巧用“激将法”,称齐仰之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好像一窍不通”,这样一说,使清高、自信的齐仰之急于寻根究底,请陈毅“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于是,陈毅由被动转入主动,掌握了主动权。
《陈毅市长》选段三
陈 毅 正是。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化社会;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
齐仰之 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
陈 毅 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
齐仰之 (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 T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是他竟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制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
陈 毅 (激情地)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科学也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
齐仰之 你们真的要办药厂?
陈 毅 人民非常需要。
齐仰之 希望我也……
陈 毅 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
齐仰之 (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这……
陈 毅 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齐仰之 不不不,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 毅 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齐仰之 (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 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
陈 毅 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先生细谈吧。
齐仰之 不,不,现在就谈!现在就谈!
陈 毅 (看表)已经谈了三十分钟了。
齐仰之 没关系,没关系。
陈 毅 (指墙上的条幅)喏,喏!
(齐仰之解嘲地大笑。电灯突然熄灭。)
齐仰之 咳,又停电了!
陈 毅 停电倒不怕,怕就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了。
(齐仰之点燃蜡烛。)
齐仰之 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
陈 毅 再谈多久?
齐仰之 (扯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撕得粉碎)三天三夜!
陈 毅 不,我马上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
——幕 闭
1、分析与化学相关词语的比喻义。
【答案】“酸性”,这里指迂腐,不适应新时代;“化学变化”,指的是齐仰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催化剂”一词突出了共产党人的宣传、发动、鼓舞作用。“碱性”指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中和”指用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影响齐仰之,让他适应新时代,改变过去不问世事,不问政治,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准则的做法。“革命化学”的说法是陈毅针对齐仰之只做学问、不问政治所采取的一种谈话策略。陈毅假借谈论化学,实质上是对他进行启发和教育。齐仰之本身也是个正直、爱国的人。陈毅求贤若渴,谈话有艺术性、层层推进,是促使齐仰之思想起“化学变化”的有力催化剂。
2、欣赏结尾的妙处。
【答案】开场,齐仰之只让陈毅谈“三分钟”,此时却已谈了“三十分钟”,还要陈毅再谈“三天三夜”,表现了齐仰之的态度彻底转变了。突然停电时,陈毅“要马上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表现了陈毅始终是在为人民的利益奔波忙碌。
【练习一】
《威尼斯商人》选段
莎士比亚
巴萨尼奥: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
夏洛克: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
巴萨尼奥: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洛克: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安东尼奥: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谡谡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 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
巴萨尼奥:借了你三千块钱,现在拿六千块钱还你好不好
夏洛克: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
鲍西娅扮律师上。
鲍西亚:你这场官司打得倒也奇怪,可是按照威尼斯的法律,你的控诉是可以成立的。(向安东尼奥)你的生死现在掌握在他的手里,是不是?
安东尼奥:他是这样说的。
鲍西亚:你承认这借约吗?
安东尼奥:我承认。
公爵:……现在你虽然坚持着照约处罚,一定要从这个不幸的商人身上割下一磅肉来……犹太人,我们都在等候你一句温和的回答。
夏洛克:……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三千块钱,宁愿要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
巴萨尼奥:你这样使劲儿磨着刀干嘛?
夏洛克: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
夏洛克: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当!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
鲍西娅:他是不是无力偿还这笔借款
巴萨尼奥:不,我愿意替他当庭还清;照原数加倍也可以;要是这样他还不满足,那么我愿意签署契约,还他十倍的数目,拿我的手、我的头、我的心做抵押;要是这样还不能使他满足,那就是存心害人,不顾天理了。请堂上运用权力,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犯一次小小的错误,干一件大大的功德,别让这个残忍的恶魔逞他杀人的兽欲。
鲍西娅: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这是不行的。
夏洛克:一个但尼尔来做法官了!真的是但尼尔再世!聪明的青年法官啊,我真佩服你!
鲍西娅:请你让我瞧一瞧那借约。
夏洛克:在这儿,可尊敬的博士;请看吧。
鲍西娅:夏洛克,他们愿意出三倍的钱还你呢。
夏洛克:不行,不行,我已经对天发过誓啦,难道我可以让我的灵魂背上毁誓的罪名吗 不,把整个儿的威尼斯给我,我都不能答应。
鲍西娅:好,那么就应该照约处罚;根据法律,这犹太人有权要求从这商人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来。还是慈悲一点,把三倍原数的钱拿去,让我撕了这张约吧。
夏洛克:等他按照约中所载条款受罚以后,再撕不迟。您瞧上去像是一个很好的法官;您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所以现在我就用法律的名义,请您立刻进行宣判,凭着我的灵魂起誓,谁也不能用他的口舌改变我的决心。我现在但等着执行原约。
安东尼奥:我也诚心请求堂上从速宣判。
鲍西娅:好,那么就是这样:你必须准备让他的刀子刺进你的胸膛。
夏洛克:啊,尊严的法官!好一位优秀的青年!
……
鲍西娅:所以你准备着动手割肉吧。不准流一滴血,也不准割得超过或是不足一磅的重量;要是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略微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即使相差只有一丝一毫,或者仅仅一根汗毛之微,就要把你抵命,你的财产全部充公。
葛莱西安诺:一个再世的但尼尔,一个但尼尔,犹太人!现在你可掉在我的手里了,你这异教徒!
鲍西娅:那犹太人为什么还不动手
夏洛克:把我的本钱还我,放我去吧。
巴萨尼奥:钱我已经预备好在这儿,你拿去吧。
鲍西娅:他已经当庭拒绝过了;我们现在只能给他公道,让他履行原约。
葛莱西安诺:好一个但尼尔,一个再世的但尼尔!谢谢你,犹太人,你教会我说这句话。
夏洛克:难道我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
鲍西娅:犹太人,除了冒着你自己生命的危险割下那一磅肉以外,你不能拿一个钱。
夏洛克:好,那么魔鬼保佑他去享用吧!我不打这场官司了。
鲍西亚:等一等,犹太人,法律上还有一点牵涉你。威尼斯的法律规定:凡是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查明确有实据者,他的财产的半数应当归受害的一方所有,其余的半数没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置,他人不得过问。你现在刚巧陷入这一条法网,因为根据事实的发展,已经足以证明你确有运用直接间接手段,危害被告生命的企图,所以你已经遭逢着我刚才所说起的那种危险了。快快跪下来,请公爵开恩吧。
【背景资料】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好友巴萨尼奥成婚,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币。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给别人钱不要利息,影响了他的生意,又侮辱过他,所以借机报复,在借约上戏言三个月期满还不上钱,就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债。安东尼奥因船失事,不能如期还钱,夏洛克就提起公诉,要安东尼奥履行借约。鲍西娅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装,作为出庭的法律顾问,判决夏洛克的案件。法庭审理这场戏的剧情,是围绕中心问题“要不要照约进行处罚”而逐渐展开的。在大家面对夏洛克的要求束手无策时,鲍西亚抓住了两个苛刻的条件使问题迎刃而解:一是不能流一滴血;二是不准割得超过或者不足一磅的重量。
1、结合各自表现,简要说说选段反映了夏洛克、鲍西亚、安东尼奥怎样的个性特点?
【答案】夏洛克是一个得理不饶人、自私、贪婪、残酷、没有同情心的犹太人。鲍西亚是一个新时代女性形象,勇敢、聪颖、智慧,坚定信念。安东尼奥软弱、妥协。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戏剧人物的对话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三千块钱,宁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等语言描写中可概括出夏洛克是一个残忍、没有慈悲之心的人。再如从“凡是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查明确有实据者,他的财产的半数应当归受害的一方所有,其余的半数没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置,他人不得过问。你现在刚巧陷入这一条法网”的语言描写可见鲍西亚是一个勇敢、聪颖、智慧的女青年。安东尼奥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忍”“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他是一个慷慨大方、见义勇为、重义轻利的人。但是,在尖锐的斗争面前,他又显得很懦弱,缺乏战斗精神,表现出了软弱、妥协的一面。
2、这部戏剧是一部喜剧作品,请结合原著具体内容说说这部戏剧的喜剧效果是如何展现的。
【答案】①夸张的情节,如夏洛克提出的割一磅肉的荒唐要求。②突然逆转的剧情,如正当夏洛克得意忘形,预备割肉时,鲍西娅略施小计让夏洛克陷入绝境,使他落得人财两空、一败涂地的下场。③强烈的对比,如安东尼奥的宽恕仁慈与夏洛克的固执凶残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些戏剧技巧的圆熟运用,以及情节发展的波澜起伏、大开大合、极具张力,充分显示了这部戏的喜剧性。
3、举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案】运用比喻,使词语华丽生动。例如巴萨尼奥对夏洛克说:“初次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夏洛克不正面回答他,而只是说:“什么 你愿意给蛇咬两次吧 ”用这个比喻表示出对安东尼奥的仇恨和杀害安东尼奥的决心。
安东尼奥也用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他对夏洛克的认识:“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大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这三个比喻使读者联想到夏洛克就象怒涛一样凶暴,野兽那样毫无人性,松柏那样本然无情,是一个无可理喻的恶人。安东尼奥连续用比喻来强调夏洛克的残忍无法改变。使语言丰富多彩,台词虽长,但无累赘之感,给人以一种文辞华丽流畅的艺术美感。
戏剧语言的夸张,例如夏洛克的奉承,吹捧鲍西娅。“博学多才的法官!”“好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好一个但尼尔,一个再世的但尼尔!”:葛莱西安诺不断用夏洛克说过的话夸赞鲍西娅,既是对鲍西娅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又是对夏洛克自食其果的奚落嘲讽。这些夏洛克说过的话,令夏洛克无地自容,让观众捧腹大笑,增加了轻松愉快的喜剧效果。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黄省三(走到潘面前,哀痛地)经理,您行行好,您要裁人也不能裁我,我有三个小孩子,我不能没有事。经理,我跟您跪下,您得叫我活下去。
潘月亭 岂有此理!这个家伙,怎么能跑到这儿来找我求事。(厉声)滚开!
黄省三 可是,经理,﹣﹣
李石清 起来!起来!走!走!走!(把他一推倒在地上)你要再这样麻烦,我就叫人把你打出去。
〔黄望望李,又望望潘。
潘月亭 滚,滚,快滚!真岂有此理!
黄省三 好,我起来,我起来,你们不用打我!(慢慢立起来)那么,你们不让我再活下去了!你!(指潘)你!(指李)你们两个说什么也不叫我再活下去了。(疯狂似地又哭又笑地抽咽起来)哦,我太冤了。你们好狠的心哪!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可是你们左扣右扣的,一个月我实在领下的才十块二毛五。我为着这辛辛苦苦的十块二毛五,我整天地写,整天给你们伏在书桌上写;我抬不起头,喘不出一口气地写;我从早到晚地写;我背上出着冷汗,眼睛发着花,还在写;刮风下雨,我跑到银行也来写!(做势)五年哪!我的潘经理!五年的工夫,你看看,这是我!(两手捶着胸)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我告诉你们,我的左肺已经坏了,哦,医生说都烂了!(尖锐的声音,不顾一切地)我跟你说,我是快死的人,我为着我的可怜的孩子,跪着来求你们。叫我还能够给你们写,写,写,﹣﹣再给我一碗饭吃。把我这个不值钱的命再换几个十块二毛五。可是你们不答应我!你们不答应我!你们自己要弄钱,你们要裁员,你们一定要裁我!(更沉痛地)可是你们要这十块二毛五干什么呀!我不是白拿你们的钱,我是拿命跟你们换哪!(苦笑)并且我也拿不了你们几个十块二毛五,我就会死的。(愤恨地)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
潘月亭 你这个混蛋,还不跟我滚出去!
黄省三(哭着)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着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潘月亭 (很敏捷地对着黄的胸口一拳)什么!(黄立刻倒在地下)
1、选段中黄省三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文中找出最典型的语句加以说明。
【答案】由胆小懦弱向反抗控诉转变。胆小懦弱:“经理,我跟您跪下,您得叫我活下去”。反抗控诉:“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着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解析】本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从“经理,您行行好,您要裁人也不能裁我,我有三个小孩子,我不能没有事。经理,我跟您跪下,您得叫我活下去”看出黄省三原来胆小懦弱;但是当被拒绝后“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着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他变得敢于反抗控诉。
2、黄省三的长段台词字字血泪又动人心魄,请从修辞的角度任举一处赏析。
【答案】示例:“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可是你们左扣右扣的,一个月我实在领下的才十块二毛五。”对比手法,通过两个数字的对比,血淋淋的揭示出资本家对底层人民的剥削压榨之狠。
【解析】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角度赏析。解析:指出写作手法,从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看表达感情。找出重点词语,结合语境分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最后指出表达的感情。运用写作手法的句子如:“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可是你们左扣右扣的,一个月我实在领下的才十块二毛五。”“我从早到晚地写;我背上出着冷汗,眼睛发着花,还在写;刮风下雨,我跑到银行也来写!”“可是你们不答应我!你们不答应我!”
3、文中画线的句子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戏剧人物关系细致分析。
【答案】社会现实: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层层压榨剥削的关系。潘月亭作为银行资本家疯狂地剥削压迫包括李石清黄省三在内的银行职员,李石清在这个“食物链”中既要被潘月亭“吃”,又以“吃”黄省三这样的最底层人民得以生存。
【解析】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我不是白拿你们的钱,我是拿命跟你们换哪”“我就会死的”表现出弱者在社会中被压迫,受尽欺辱的社会现实。“你们自己要弄钱,你们要裁员,你们一定要裁我”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层层压榨剥削的关系。
【练习三】
阅读《雷雨》第一幕选段,完成问题。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 (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凤看繁漪不说话)
繁漪 (觉得空气不对了)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漪 (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 (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倒了来。
繁漪 (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漪 (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
(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 (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爸,不要这样。
周朴园 你说什么。
周萍 (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 (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漪 (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漪 (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冲,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冲 (走到繁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要下跪)
繁漪 (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的严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注】繁漪是周萍的继母,但二人却有恋情。
1、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这场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它主要表现了周家内部怎样的家庭关系?
【答案】中心事件:周朴园逼繁漪喝苦药;
矛盾冲突的实质: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繁漪反封建、争自由的斗争;
家庭关系:不正常、不合理、没人情。
【解析】这场戏是以周朴园问四凤给太太的药开始的。繁漪说自己没有喝药而是倒掉了,周朴园就让四凤把药罐里剩余的拿来。繁漪不喝,周朴园就让周冲和周萍逼繁漪喝。
2、选段中繁漪最后一句话“我喝,我现在喝!”和括号里的文字“一气喝下”“哭着”反映了繁漪怎样的心理,试简要分析。
【答案】繁漪急促表态喝药,是深怕周萍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造成难堪;喝了两口,又涌出眼泪可见其痛苦无奈的心情;同时又慑于和痛恨周朴园的专横,强忍痛苦地喝下苦药。
【解析】繁漪是周萍的继母,但二人却有恋情。结合繁漪的表现,可以看出她此时的无奈,和对周朴园专横的痛恨。
3、从这一事件反映出周朴园和繁漪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周朴园装正直,其实很专制、蛮横的性格特点。繁漪初露反抗。
【解析】要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实质。“施威严”符合封建家长周朴园专横的性格;繁漪是反抗,未体现“柔”,因为此时她已经把感情移到周平身上,不会在对周朴园“柔”“温顺”了。繁漪的语言反映出她既隐忍又初露反抗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