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
生态足迹(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方法是研究人类资源利用的分析工具。它用生态空间的大小,表示在一定社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下,在一定的尺度内,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本的消费及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的资源。
人类经济活动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即生态足迹。
生态生产性土地包括化石燃料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六大类。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碳足迹
耕地足迹
草地足迹
林地足迹
建筑用地足迹
渔业足迹
生态足迹构成示意图: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建设用地足迹
碳足迹
林地足迹
渔业用地足迹
耕地足迹
草地足迹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耕地足迹: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建筑足迹: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林地足迹: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架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草地足迹: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渔业足迹: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影响生态足迹的因素:
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举例:
开车出行产生的生态足迹多于步行。
吃肉产生的生态足迹多于吃蔬菜。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步行与开车产生的生态足迹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仅占用人行道路面积
机动车道路面积
停车场面积
吸收尾气所需林地面积
建筑足迹
建筑足迹
建筑足迹
碳足迹
为什么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所需建筑面积更多,例如屠宰场。
所需耕地面积更多,一头牛每天大概需要吃掉60斤草料。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左下图所示。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总人口的人口动态(1750-2100年)
资料2
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面生态承载力 总量只提高了30%(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料3
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料4
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 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 等等。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讨论: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因为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生态生产力等因素,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增长慢,但经济发展快,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技术条件高,而这些方面都可能会增大他们的人均生态足迹。
讨论: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出现了生态赤字现象,人类正在耗尽全球的自然资源存量,加剧了环境恶化,全球发展问题严峻。
讨论:
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 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林业的发展,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态农业等。
讨论: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力度,增大有吸收CO, 能力的土地面积,提高生态承载力。
人口对水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 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3%, 但是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1/3。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对水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 人类活动会导致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目前,除了南极洲,其他各洲均存在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对大气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对大气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 由于人类对氟氯烃(CFCs) 、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在南北极附近,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在急剧下降。目前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对环境的污染
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