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20 10:5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一、城镇与乡村
1.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乡村: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人口分布较为________的地方。
3.城镇的特点
(1)________和产业活动密集。
(2)生产效率和________效益比较高。
(3)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________相对发达。
非农业
农业
分散
人口
经济
信息交流
城市、镇和乡村
我国城 市、镇、乡 村的概念 城市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
镇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
乡村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
我国城市 职能分类 可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
二、城乡土地利用
1.分类:我国土地分为农用地、________和未利用地。
2.城乡土地利用:城镇以________为主,乡村以________为主。
土地利用类型 内容
农用地 耕地、________、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 城乡住宅、公共设施用地、________、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 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建设用地
林地
工矿用地
建设用地
农用地
城镇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相同。比如,工业城镇的工矿用地比重较大,风景旅游城镇则绿化用地所占比重较高。

城镇功能分区≠城镇用地
城镇功能分区和城镇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三、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________,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2.城市主要功能区
类型 特点
居住区 城市居民________、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工业区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________
商业区 ________和________的中枢。特殊的商业区——________
功能区
生活
主要动力
商品交易
金融流通
中心商务区
3.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
(1)存在不同层次、功能各异的发展核心,它们都有各自的________。
(2)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________,各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3)城市空间结构受限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策等因素,随着 ________而变化。
4.乡村空间结构特点
(1)土地利用方式简单,村镇驻地以建设用地为主,外围以________为主。
(2)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________和半聚集型等。
(3)集市流通和________功能相对突出。
吸引范围
界线
城市发展
农用地
分散型
地方服务
5.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义
(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________利用效率。
(2)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土地
从乡村到镇,再到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土地利用构成越来越复杂。
交通干线对于城市形态具有重要影响,有时形成不同功能的楔形地带。交通干线两侧房地产价格较高。
四、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既指某一事物的________,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________。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空间关系
气候
交通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1.三大功能区特点的比较
功能 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居住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据此完成1~2题。
1.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  )
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
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
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
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
解析:根据图中功能区的分布分析,北部集中居住区,附近应设置服务型中心,商业需要靠近最大消费人群,因此图中商务中心应布局在距离居住区最近的南北轴最北部;行政中心为方便服务,也需要靠近居住区,所以其次是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应布局在市民广场两侧,确保最大范围地服务城市;科技中心应位于较为僻静且靠近大学园区的南北轴最南部,故选D项。
答案:D 
2.浑南新城的建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居住,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要大量建设的是(  )
A.综合性商厦 B.幼儿园
C.大型医院 D.公安分局
解析:大量人口的迁入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综合性商厦、大型医院和公安分局服务等级较高,服务人口多,无须大量建设,而幼儿园服务等级低,服务人口少,需要大量修建来满足新迁入幼儿的入学需求,故选B项。
答案:B
读“沿海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解析:甲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为商业区;乙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丙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且沿交通线分布,为工业区。
答案:B 
4.该城市规划建设一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最合理的选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地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且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最适合建设大型批发市场。
答案:A
探究点二 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的影响表现为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其中,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活动的收益决定。
(1)距市中心远近
(2)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城镇内部地租分布如图所示。
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中心,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2.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
读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该市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C.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 D.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
解析:由图可知,甲位于市中心,市场条件好,地价较高,最可能是商业区;乙位于甲周围,最可能是住宅区;丙位于城市的外缘,且位于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靠近铁路,交通条件好,最可能是工业区。
答案:B 
2.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
B.②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
C.③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解析:由图可知,甲位于市中心,市场条件好,地价较高,最可能是商业区;乙位于甲周围,最可能是住宅区;丙位于城市的外缘,且位于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靠近铁路,交通条件好,最可能是工业区。
答案:C
各城市功能区在城市空间位置上往往交错分布,各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解析:根据地租水平和各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图中市中心处a地租水平最高,是商业区;b地租水平居中,代表住宅区;c地租水平最低,代表工业区。故B项正确。
答案:B 
4.图中可能形成商业区的有(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①位于市中心,地租水平最高,是商业区。③⑤处是地租次高峰,形成商业区。故A正确。
答案:A
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影响原因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地区,气候较为凉爽
山区 城市沿河谷或开阔低地分布 水源充足,地势相对平坦
气候 条件恶劣 干旱荒漠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分布少 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
气候适中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边缘地带 有适当的降水和适中的气温
河流 河运起点 与终点 促使城市形成 货物在此转运
支流汇合处 良好区位 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和中转
河口 良好区位 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和中转
弯曲度较 大处、河心岛 许多古代城市的选址 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2)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因素 评价(对区位的影响)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事例
经济水平 水平越高,城市越多、越大 推进或制约城市发展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多,中西部较少
资源(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生新兴城市 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或某种矿产资源利用发生结构变化,城市发展受影响 英国阿伯丁(石油),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鞍山、包头、攀枝花(铁矿),大庆、玉门、东营(石油),大同、抚顺、开滦(煤炭)
交通 交通便利与否:沿海、江、铁路线、高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①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城市区位不同;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城市产生影响 ①我国古代城市大多在河流交汇、大道会合处;②以扬州、济宁为代表的运河城市在古代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运、铁路开通,发展速度放缓
政治、宗教、历史、军事 ①政治中心使得首都成为大城市;②宗教兴起城市;③军事要塞兴起城市 政治中心消失会影响城市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当前宗教、军事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①许多国家的首都为大城市;②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的兴起是因为宗教
2.城市区位选择应注意的自然环境问题
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 原因
环境 居住区应布置在有污染的工业区的上风向或者城区河流的上游 防止居住区受到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城市周围应有良好的植被,最好还要有大面积的水面 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景观和大气质量
河流 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凹岸处,注意河流对河岸的冲蚀 因这里的水比较深,泥沙淤积少
地质 尽量避开地震频繁,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地方及活动断裂带 避免各种地质灾害对城市造成破坏
地基 石质地基要优于土质地基,天然土要优于人工填土 防止有些土质在浸水后结构“一落千丈”,要进行防水和加固处理
[应用体验]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形成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选择。城市的形成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充沛的水源等。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a、b两地的交通条件较好(位于铁路和公路交会处,交通便利),故C、D选项错误;b地临近河流,水源条件比a地好,故b地更适合人口大规模集聚,最可能先形成城市。
答案:B 
2.关于e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团块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B.条带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C.团块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
D.条带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内部空间形态。图中e聚落位于河流上游沿岸,周围地形起伏较大,聚落主要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
答案:B 
读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完成1~2题。
1.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城市分别为工业城市、商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因此决定它们发展的主导因素便很容易得出。
答案:D
2.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甲城市相似的是(  )
A.拉萨 B.桂林
C.株洲 D.鞍山
解析:鞍山是在当地铁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铁城市;拉萨是因宗教而兴起的城市;桂林为旅游城市;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答案:D
读我国某地区民居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的聚落(  )
A.规模较大   B.多呈团块状
C.多呈带状   D.多沿陆路交通分布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区民居主要沿河流分布,受河流的影响,聚落多呈带状分布。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4.这类聚落布局有利于(  )
①水运 ②取水 ③商贸 ④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河流对城市具有供水和运输功能,因此沿河分布有利于水运和取水。故答案选A。
答案:A
5.读中国部分城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我国西南最大城市________,B为长江中游最大城市________,就沿河城市而言,它们都位于____________。
(2)C为河北省省会________,D为河南省省会________,它们都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3)E为钢铁工业城市________,F为能源城市________,它们分别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4)G为安徽省省会________,它的兴起与______________有关。

重庆
武汉
河流汇合处
石家庄
郑州
铁路枢纽
包头
大庆
铁矿开采
石油开采
合肥
被定为安徽省省会
解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本题考查知识涉及河流、资源、交通、政治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