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中学2013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校对:沈宝阳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怅wǎng( ) àng( )然 分道扬biāo( )
精髓( ) 地壳( ) 褒 ( )贬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莫明其妙 玲珑剔透 浮想连翩 理直气壮
无精打采 销声匿迹 千峰竟秀 心往神弛
错别字
改 正
3、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4分)
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 句,修改意见: 。
第 句,修改意见: 。
4、综合性学习。(6分)
自然风物以其独具的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了让广大学生能更多地走进自然,感悟自然,学校决定举行“用心灵拥抱自然”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⑴请为本次活动拟定一条宣传标语。(2分)
答:
⑵同学小王的家长认为学生就应该坐在教室里好好读书,没有必要参加校外活动。如果请你帮小王劝劝他的家长,你会怎么说呢?(4分)
答:
5、请写出两个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或谚语。(2分)
6、 默写。(8分)
⑴晓战随金鼓 , 。
⑵蒌蒿满地芦芽短,?????????????? ?? 。
⑶庭院深深深几许, , 。
⑷ ,红杏枝头春意闹。
⑸月黑雁飞高, 。
⑹王之涣的《凉州词》中,与物候有关的两句诗是:
, 。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陈涉世家》,完成7—10题(18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会天大雨 ﹙ ﹚ 为天下唱﹙ ﹚
置人所罾鱼腹中 ﹙ ﹚ 等死,死国可乎﹙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译文: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
③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9、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陈胜、吴广是如何顺利发动起义的。(3分)
。
10、选段划线处细致的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5分)
(二)阅读《鼎湖山听泉》片段,完成11-14题(12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汨汨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唱歌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11、请简要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
12、阅读文中画线句,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13、有人认为“作者听泉的过程也是作者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请你结合课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聆听大自然的体验,请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写下你的经历和体验。(4分)
(三)阅读语段,完成15-19题(16分)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凝石技术
①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固体废弃物和天然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仿地成岩的凝石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科学家模仿火山灰大地成岩过程,以经过高温过程的固体废物或火山灰类物质为主要原材料,经配方设计,配料计算制备而成的硅铝基水硬性胶材料称为凝石。通俗点说,凝石也就是将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各种工业废弃物磨细后再“凝聚”而成的“石头”。
③凝石技术的应用将掀起材料领域的一场革命,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④首先是生态环境方面。凝石的生产不像水泥一样需要烧制熟料,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具有接近于零的污染物排放。因此凝石生产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可以使水泥工业的污染大幅度降低,直至全部消除。另一方面,水泥等种工业所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化工渣等固体排放物又是产生凝石的主体原材料。因此,凝石技术的推广对于减少水泥工业的污染排放,充分利用各类固体排放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⑤其次是资源代替。接2005年水泥产量计算,再过30年我国水泥的原材料资源就面临枯竭。然而像我国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再30年就停止进行基本建设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必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得以顺利进行。凝石技术为完成一种大历史使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⑥再次,凝石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资源----能源----环境----材料的良性循环。电力、煤炭、冶金等行业排放固体废气物的过程同时也是凝石原材料的生产过程。因此,凝石将传统产业的“独立”生产调整为个产业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生态产业链,将上一个产业环节的排放物用于一个产业环节的原材料,彻底改变原有环境问题的末端治理方式,使各产业环节间实现良性循环。
⑦凝石技术的应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可直接作为凝石主体材料的废渣与现有水泥的产量(10亿吨/年)几乎相等,以全国年产10亿吨凝石计算,由于生产凝石可比生产水泥节能30%以上,生产成本下降30%以上,因此仅及简单替代水泥来考虑,每年也可以取得数以百亿元计的直接经济效益。
⑧此外,凝石还有许多水泥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能,如耐酸、碱、盐类浑浊性,超长的耐久性、特有的固土能力、超高强和速凝快硬等特征,将有助于决许多工程难题,或使工程成本大幅度下降。
⑨目前,凝石技术已走出了实验室,进入了中试阶段。产品在道路工程、厂房建设、基础工程、矿业工程及混凝土制品方面得到规模化应用,取得极大成功。
⑩人类在建筑胶凝材料方面,已经历了数千年的石灰“三合土”时代,二百年的水泥“混凝土”时代。凝石技术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人类即将迎来新的“凝石”时代。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2分)
答:
16、选文第⑦段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和 ;其说明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17、综合阅读选文后分析回答:凝石技术具有哪些重要意义?(4分)
答:⑴.
⑵.
⑶.
⑷.
18、选文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很可能”能不能删去?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19、假如你的父亲投入巨资,利用凝石技术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建材厂,请你为产品设计一条广告,你的设计是怎样的?(3分)
答:
(四)阅读《温暖一生》,完成20—23题(12分)
温暖一生
余 华
下岗后,我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不好,觉得前途一片灰暗。
一天,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来到店门前,我一眼认出,她是我小学的班主任刘老师。我赶紧低下头去,想不让她发现。我暗暗祈祷:刘老师,您千万不要到我店里来……
那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虽然“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母亲一样的刘老师却被划为“黑五类”,经受着折磨。一个寒天,北风呼叫。我上学早,看见刘老师蹲在教室外拐角处的窗口下,地上有一堆被毛孩子们砸碎的玻璃,刘老师一块一块地往簸箕里捡,她的双手冻得通红。我心里一阵酸,想起小伙伴军军给我的一颗“奶油太妃”糖,我一直没舍得吃――那年月,哪怕是嗅一嗅“奶油太妃”的香味,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我掏出“奶油太妃”,走到她身后,说:“刘老师,您吃糖。”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她呆滞、冷漠的双眸顿时生出光来。她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我转身离去,才听到她哽咽的声音:“谢谢你,孩子。”
整整一天,刘老师总有意无意地向我投来凝思的目光;整整一天,我也感到无比的快乐。
晚上,军军问我:“小余子,我包在 ‘奶油太妃’里的肥皂泥是吃了还是扔了?”天啊,闹了半天,我给刘老师的是一块肥皂泥,一块包在淡淡奶油香里的肥皂泥!――我竟闹了一个恶作剧,在她本就受伤的心里,又插上了一刀!
夜里,我躲在屋子里哭了很久,有说不出的难过。
从此,我开始害怕刘老师凝视的目光了……
几十年过去了,我再没颜面去见老师,那颗假糖,成了我永远的痛。
“买两斤水果糖。”老师还是走了过来。我迅速打量她——她真的老了,脸上出现了老年斑,但她慈祥的笑容,依然那么和善。庆幸,她没有认出我。我想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这是一个乞求她宽恕的机会!
“刘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她惊异地看着我,看着看着,兴奋起来:“你是小余吗?你真是当年的小余子吗?”我含泪点点头。她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松开。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她抓一把糖塞给我,说:“来,你吃糖,你吃糖!”
捧着糖,我不知所措。我有什么脸面收老师的糖果呢?见我迟疑的样子,她笑了:“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 你忘了,你请老师吃过糖呢!我记得那是一颗‘奶油太妃’!”
我语塞了,不明白刘老师的意思,是揭我的疮疤,还是为了发泄几十年的怨恨?我脸上热辣辣的,羞愧难当。老师没有觉察到我的情绪变化,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一辈子也忘不了。那颗糖,让我感觉在非人的日子里,人世间的爱没有泯灭,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只是,老师没福气消受,你走后,糖就被专案组的一帮人搜走了。我至今后悔,为什么舍不得吃掉呢?”我仿佛拨云见日,几十年纠缠在我心中的结,竟根本不是我想像的那样!
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解脱与轻松。老师问长问短,了解了我的现状,她对我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我听着她温馨话语,一股勇气在心头升起:当年,一颗搞错的糖,可以温暖老师的一生;而今,我下岗这点儿挫折,比起老师那时的处境,要好上百倍千倍,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下去呢?
20、阅读全文,根据“我”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3分)
——万分难过—— —— ——鼓起勇气
21、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1)我想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
(2)几十年纠缠在我心中的结,竟根本不是我想像的那样!
22、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对它作简要赏析。(3分)
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她呆滞、冷漠的双眸顿时生出光来。她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23、联系全文内容,本文标题 “温暖一生”有哪些含义?(4分)
三、作文( 60 分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生活中,阅读无处不在:山有山的沉稳。水有水的灵动;清晨有瑰丽的曙色,黄昏有最美不过的夕阳;亲情温馨,友情可贵……
请以“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参考答案
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8、不能删去,因为删去“很可能”后语气过于肯定,同时与将来的事实也不一定相符。“很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激之情。“呆滞”“冷漠”,两个词,暗示老师遭受折磨后精神 委 顿;“生出光来”, 嗦着,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生动地表现了 老 师渴望温暖,内心激动,欲语难言的表情。(意对即可。三点,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23.我给老师吃糖,使老师感受到非人日子里人世间爱的温暖;老师面对坎坷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