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平阳东路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1、选择题(共46道题,每题1.5分)
1. 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巨大变化。下列哪一项不是农业出现带来的影响( )
A. 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加速人口的增长 B.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C.彻底改变了人类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 D.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图1为1977年考古发掘时出土的“河姆渡骨耜”,出土时上部残留着一截用藤条捆缚的木柄。这一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拥有( )
A.辉煌的黄河文明 B.神秘的甲骨文字
C.锐利的古代兵器 D.悠久的原始农业
3.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
A.启蒙运动促进价值观的变化 B.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C.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 D.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4.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马铃薯。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了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这说明( )
A.新物种冲击了教会的权威 B.新物种的传播是曲折的
C.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很严格 D.当时欧洲阶级矛盾尖锐
5.国家统计局《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辽宁省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67.8亿斤,为历史第三高水平,“中国碗,辽宁粮”表明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下列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是( )
①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②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③工业化、城市化加速 ④全球人口的大增长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6.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全潜式养殖网箱“深蓝一号”从海底渐渐浮上水面,捕出的三文鱼通过养殖工船转运到近岸海洋牧场进行验收。这反映了我国( )
A.海洋捕捞的机械化 B.水产养殖的集约化
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牧业生产的大型化
7.菲律宾农业部长阿尔卡拉在首届全国杂交水稻大会上宣布,菲律宾政府将拨5亿比索专款用于杂交水稻推广,努力使菲律宾的杂交水稻覆盖率从目前的3.5%提升到8%—10%,以实现大米自给目标。这说明粮食增产主要依靠的因素是( )
A.技术进步 B.政策支持 C.优越气候 D.丰富地形
8.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方式等。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这说明( )
A.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 B.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水平
C.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 D.工业化食品符合了国人饮食习惯
9.从公报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6.06万平方千米,比上年减少0.97万平方千米。各地调整和减少了低质、低效作物的种植,扩大了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的种植规模。受市场价格和大豆补贴政策影响,东北地区增加了大豆等作物的种植,豆类播种面积达到11.07万平方千米。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 B.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D.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
10.信息化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据调查,挤奶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产量的20%~50%,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的15%~30%。这体现了( )
A.信息化促进农业效益提高 B.信息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信息化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D.信息化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
11.《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春秋时期( )
A.铁器在农业上得到普遍使用 B.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炼铁技术
C.铁器已替代木石器和青铜器 D.铁器使用促进了生产关系变革
12.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年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廪簿(土地、赋税等情况的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户数 口数 成丁男女数 耕地总数 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
25户 105口 69口 617亩 54亩、8亩
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13.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9世纪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14.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 )
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B.技术革新带来社会问题
C.工业革命造成大众恐慌 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
15.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在航天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已经研制了属于自己的牛奶无菌软包装“康丽包”,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材料表明( )
A.我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 B.航天技术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C.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我国已走向可持续发展轨道
16.唐中期以前,政府主要依靠各级大小官吏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之后,官府在维护正常交易秩序的过程中,还利用牙人(买卖双方的中间人)、行会等来协助官府执行相关政策。这一改变( )
A.适应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B.使商业组织成为市场管理主体
C.表明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弱化 D.体现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经济
17.明清时期,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等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建立“会馆”,构筑严密的商业网络。这说明当时( )
A.小农经济难以维持下去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地区间的长途贸易兴盛 D.已经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18.“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这帝国”最有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9.“万里茶道”是清代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这说明清代( )
A.中国闭关锁国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
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
20.清代前期钱铺银号已经比较普遍地开展了存、放款业务,但钱铺银号在实际放款时,利率并不统一,关系亲疏和借贷形式、种类差别均影响利率高低。这说明( )
A.民间资本促使政府职能转变 B.钱铺已经转变为近代银行
C.借贷交易秩序亟需规范 D.商业资本借贷发展迅速
21.有人指出,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罪恶的殖民活动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B.没有黑奴贸易就没有世界市场的形成
C.非洲主导着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 D.世界市场中流通的商品主要是黑人奴隶
22.下面是1784 1836年英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英国( )
时间 原料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 制造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1784 1786年 43.6 82.2
1814 1816年 51.6 83.6
1834 1836年 67.8 91.1
A.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 B.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C.重商主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D.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
23.某一时期,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数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这一时期是(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4.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加速增长,向国外借款额增加,旅游业也敞开了国门,甚至同意外国以合资和其他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B.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与外国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
25.2019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经济学家》、《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批评美国政府滥用关税“大棒”,升级贸易摩擦。这是因为美国( )
A.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B.阻碍了西欧国家联合的进程
C.体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原则 D.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6.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知名新千年藏品——“入世槌”。它仅长32.3厘米,却是我国当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其价值主要在于见证了( )
A.首批经济特区的设立 B.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C.全方位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D.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7.《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28.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04年末全世界已有7万多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和69万个海外子公司及附属企业,其每年的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45%;它们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这反映了( )
A.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 B.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
C.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D.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
29.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俗称“人造太阳,如果成功,人类将有望获得几乎用之不竭的能源。2020年8月31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圆满完成了ITER托卡马克装置杜瓦下部筒体吊装工作,拉开了“人造太阳”核心设备安装的序幕。这表明( )
A.新冷战格局下中西科技竞争激烈 B.世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得到缓解
C.国际合作推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 D.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高科技领域
30.如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确证当时( )
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馍,可立办也 《唐语林》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酒肆行》
(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 《两京新记》
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B.市的管理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 D.西市已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31.墨子说:“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卓(山陵)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故圣王作为宫室……”下列对材料中古人营造宫室原因的解读准确的是( )
A.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 B.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
C.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 D.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32.奇平卡姆登镇是今天带有英伦风情的十大小镇之一,它 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七世纪,中世纪前后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世纪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 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
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 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3.“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通过这种方法“更能使罗马人感到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其宏伟的表现形式是( )
A.穹顶建筑或拱门与柱式结合 B.颁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建立罗马帝国 D.复合式公寓
34.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35.16世纪,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西欧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所、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导致商业资产阶级地位逐渐上升 B.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引发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新变化
36.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下列有关中国原始农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时期我国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B.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生产工具
C.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D.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在生活中要经常迁徙
37.据《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记载,“1762年英国一位农业雇工家庭的饮食开支包括:面包、面粉、燕麦片、马铃薯、蔬菜、蚕豆、豌豆、水果、牛奶、牛油、奶酪、肉、啤酒、舶来品、醋、香料”等。该饮食开支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B.人民大众消费水平普遍提高
C.家庭饮食结构营养摄入均衡 D.工业化食品改变了生活习惯
38.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当代神农。他在水稻研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树立了丰碑,这反映出( )
A.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首要问题 B.科技进步助推了世界和平
C.世界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D.政府支持是科研的重要推动力
39.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这反映出( )
A.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 B.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变化
C.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D.国家启动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布局
40.“其车之制……车身用板作槽……槽中架行道板一条……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两边各带拐木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道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
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
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工具的重大改进
41.《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 )
A.农业商品化加强 B.士族制度十分腐朽
C.不注重保护环境 D.地主田庄自给自足
42.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解读准确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垄断出现
C.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43.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的福利支出为20.74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8%;到80年代初时,福利支出685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6%。这种变化说明英国( )
A.国内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 B.失去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 D.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44.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
A.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得益于新型远洋航线的开辟 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45.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欧洲北部优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工业企业的建立
C.西、葡对美洲殖民掠夺 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46.19世纪70年代以后,因出口的需要,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得以扩展;国际市场对花生的需求,则促使19世纪90年代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增加,清末山东花生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这反映出( )
A.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传统农业仍有抵制能力
C.外商逐渐占据中国市场 D.中国逐渐卷人世界市场
2、非选择题
47.材料一 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但急求成效,于开垦次年就起征新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荒效果不明显。康熙帝即位后,放宽了起科(对农田征税)的年限,垦荒颇见成效;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雍正帝也一再谕令,让各地存足额定仓谷。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康熙帝还曾下谕令“蒸造烧酒,多费米谷,须严禁”,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
——摘编自叶能《清代前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二 15世纪英国盛行的圈地运动,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农业发展的原因。(8分)
48.
依据图示和所学,围绕“工厂和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某一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1分)
历史试题答案
CDBBD BACAA BCCBC ACBCC ADDCA DCCCA DAABC
BABCD DDCAD D
47.(1)措施:募民垦荒,增加产量;广设仓储,积谷备荒;推广种植高产作物;掌握粮价,调剂余缺;控制粮食加工,保证百姓主食。(每点2分,共6分)
意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耕经济繁荣(农业发展);缓解了粮食危机;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每点2分,共6分)
(2)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大规模经营;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资产阶级革命后,代议制的确立;圈地运动及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机械化。(每点2分,共8分)
48.示例:
论点: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论述:工业革命后,由于工厂制度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改善,大量新兴城市出现;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人口拥挤,城市环境污染迅速增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