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易错、典型题综合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易错、典型题综合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0 11:1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 单元盐化肥 期末易错、典型题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俗称“纯碱”的物质是(  )
A.H2SO4 B.HCl C.Na2CO3 D.Cu(OH)2
2.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
A.复合肥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3.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A.NaHCO3 B.Na2CO3 C.NaCl D.NaOH
4.关于碳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 B.可用于洗涤油污 C.受热易分解 D.可用于制造普通玻璃
5.在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盐水 D.蒸发滤液
6.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7.下列离子能在含有硫酸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Mg2+、
B.Na+、
C.K+、OH-
D.Ba2+、C1-
8.如图,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X 滴入装有物质Y 的试管中,两物质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 为稀硫酸,若反应有气泡产生,则生成的气体一定是H2
B.X 为AgNO3溶液,Y 为Cu片,根据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Cu>Ag
C.X 为BaCl2溶液,Y 为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X 为稀盐酸,Y 为Al(OH)3,该反应可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9.海水综合利用流程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从母液中可进一步制得金属镁
B.①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还含有杂质
D.析出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0.某农用物资店的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2SO4、NH4H2PO4、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11.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u2+、SO、Cl-、Na+ B.OH-、K+、NO、Ba2+
C.Mg2+、SO、Al3+、NO D.Na+、CO、Ca2+、Cl-
12.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 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13.某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Na+、Ba2+、NO、X,则X可能是
A.Cu2+ B.Cl- C.H+ D.SO
14.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1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3种不溶物
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15.一定温度下,向a g 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
B.P点对应的溶液中 NaOH达到饱和状态
C.m=c-a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
二、填空题
16.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______________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7.日常生活中的红糖、白糖和冰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升高。同学们想除去红糖中的色素和少量可溶性盐得到冰糖,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质量的红糖加足量水溶解,制成红糖水;
②对红糖水进行脱色处理;
③分离无色糖水和固体残渣;
④将无色糖水蒸发浓缩制得浓糖水;
⑤经过操作得到冰糖。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4)步骤⑤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18.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大量的金属镁是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见下图:
(1)为了使MgSO4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 。
(2)加入试剂①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3)试剂②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 。
(4)通电后,MgCl2分解生成Mg和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四、科学探究题
19.某同学对Na2CO3、NaHCO3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认识组成)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_____;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离子分别是CO、HCO ,根据酸根离子,他们都可统称为_______(填碳酸盐或钠盐)。
(比较性质)为比较室温是20oC时Na2CO3、NaHCO3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如图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约1克Na2CO3、NaHCO3,再分别滴入几滴水,震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oC,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oC,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五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震荡后,液体均呈红色。则NaHCO3与水混合时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溶液显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Na2CO3、NaHCO3还有什么不同性质?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可用如图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按上图链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后续试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________(填Na2CO3或NaHCO3)
②完成试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加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则m(甲)______(填>或<或=)m(乙)
(拓展应用)①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受热容易分解的是______(填碳酸或NaHCO3),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________。
②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离子,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五、计算题
20.将20.0g NaOH、Ca(OH)2、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混合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生成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已知: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经分析,A点溶液中所含溶质为   (填化学式)。
(2)在B点时,溶液里碳元素均存在于NaHCO3中,若B点后继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请将图象补充完整。
(3)该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C
【解析】碳酸钠俗称“纯碱”,其化学式是Na2CO3。
故选C。
2.B
【解析】化学肥料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营养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肥料叫氮肥,故选B。
3.C
【解析】A、碳酸氢钠是小苏打,故A不正确;
B、碳酸钠是苏打,故B不正确;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是碱,故D不正确。故选C。
4.C
【解析】A、碳酸钠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洗涤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酸钠可用于制造普通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5.D
【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粗盐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解析】A、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不是用稀硫酸,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因此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石灰浆为氢氧化钙,粉刷墙壁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因此“出汗”后变成碳酸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分析】
硫酸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H+、SO4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解析】A. Mg2+、与H+、SO42-,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B. Na+、与H+、SO42-,四种离子中与H+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 K+、OH-与H+、SO42-,四种离子中H+和O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 Ba2+、C1-与H+、SO42-,四种离子中Ba2+与SO42-,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A。
8.A
【解析】A、稀硫酸和碳酸盐反应能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A错。
B、活动性强的金属可知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X 为AgNO3 溶液,Y 为Cu片,铜可以置换出银,根据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Cu>Ag,B正确。
C、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C正确。
D、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的反应,D正确。
故选:A。
9.D
【解析】A、母液中含有氯化镁,从母液中可进一步制得金属镁,故选项说法正确;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①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选项说法正确;C、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泥沙等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析出粗盐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C
【解析】(NH4)2SO4、CO(NH2)2含有氮元素是氮肥,NH4H2PO4含有氮元素、磷元素是复合肥,所以缺少钾肥。故选C。
11.C
【解析】A、铜离子在溶液里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A错。
B、pH=1的无色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不共存,B错。
C、Mg2+、SO、Al3+、NO不能生成气体沉淀和水,能共存,C符合题意。
D、pH=1的无色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共存,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不共存,D错。
故选:C。
12.A
【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不是烧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B、碳酸钠是白色固体,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B
【分析】
pH=1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
【解析】A、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铜离子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B、Na+、Ba2+、NO、Cl-、OH-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C、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分析】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A、提纯时先将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故A错误;
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4种不溶物,即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故B错误;
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这是因为盐酸易挥发,随着蒸发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故C正确;
D、操作b是将溶质与水分离,操作b的名称为蒸发,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性质、除杂的方法和原则,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为了保证将杂质除尽,所加试剂必须过量,因此为了不引进新的杂质,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够除去前面所进入的过量试剂。
15.C
【分析】
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图像分析可知,M点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M点后溶液增加的质量质量为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P点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氢氧化钠不能继续溶解。
【解析】A、M点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所以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故正确;
B、P点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氢氧化钠不能继续溶解,说明溶液中 NaOH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根据可知,当Fe(OH)3沉淀完全时,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bg,所以m-n=c-b,即m=c-b+n,故错误;
D、根据可知,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故正确。
故选C。
16.NaHCO3 可溶
【解析】(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2)由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可知,碳酸氢钠是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
(3)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化学方程式为:。
17.加速溶解(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活性炭 过滤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1)被溶解的物质与溶剂接触越充分,溶解越迅速,越彻底,步骤①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2)步骤②中应加入是活性炭,因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对红糖水进行脱色处理;
(3)步骤③是将不溶固体与液体分离,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4)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升高,所以降温有利于蔗糖晶体析出,步骤⑤进行的操作是降温结晶。
18.溶液 过滤 稀盐酸
【解析】(1)与反应生成了 和,方程式为:,能除去硫酸镁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因此试剂①可以选用溶液;
(2)因沉淀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过滤;
(3)与HCl反应生成了MgCl2和H2O,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稀盐酸(HCl);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H 碳酸盐 吸收热量 碱性 Na2CO3 > NaHCO3 加热 CO OH-
【解析】认识组成: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碳酸钠是由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碳酸氢钠是由钠元素、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氢元素;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阴离子酸根离子分别是CO、HCO ,构成上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属于碳酸盐,阳离子都含钠离子,又都属于钠盐,所以根据酸根离子,他们都可统称为碳酸盐。故填:H;碳酸盐。
比较性质: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震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oC,则NaHCO3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约五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震荡后,液体呈红色,所以NaHCO3溶液显碱性。故填:吸收热量;碱性。
进行实验: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Na2CO3,因为碳酸钠加热不易分解,不会吸收热量,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会吸收热量,如果甲中放碳酸氢钠,可能会导致热量被碳酸氢钠吸收而不能使碳酸钠受热分解。故填:碳酸钠。
②完成试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加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因为甲试管放的碳酸钠,它不分解,甲中质量几乎不变,而乙中放置的是碳酸氢钠,它受热会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会跑走,剩下固体质量减轻,所以则m(甲)>m(乙)。故填:>。
拓展应用:①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碳酸在常温下(不需要受热)可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受热容易分解的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可以跑走,剩下的固体就是碳酸钠,所以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可以加热除去。故填:NaHCO3;加热。
②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离子,根据比较性质中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CO2、OH-。故填:CO2;OH-。
【点睛】
解题时仔细分析问句的意思,在受热时容易分解的是碳酸氢钠,碳酸在常温下无需受热即可分解。
20.(1)NaOH、NaCl (2) (3)35%(详见解析)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A点溶液中所含溶质;
(2)根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画出B点后继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与沉淀的关系;
(3)根据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氢氧化钙的质量,根据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可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解析】(1)向NaOH、Ca(OH)2、NaCl的混合溶液缓慢通入CO2气体,A点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恰好反应,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OH、NaCl;
(2)设与碳酸钙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g
所以消耗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0.56g+4.4g=15g。所以若B点后继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将图象补充完整如下:

(3)设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解得:y=7.4g
由图示可知,与氢氧化钠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56g﹣4.4g=6.16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解得:z=5.6g
该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5%。
答:该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