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0 15:3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苏轼
学习目标
1、掌握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
一、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词题
“赤壁”:词人登临游览的地点
“怀古”: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绘古迹来抒发作者的兴衰之感。
写作规律:
临古地——怀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二、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首开豪放派词风。
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
绘画: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开创了湖州画派。
被贬杭州,他:“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被贬黄州,他:“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被贬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儋州,他:“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多位思想
儒——经时济世的用世情怀
道——超然物外,顺应自然
释——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随缘自适
  苏轼22岁时中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到湖北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被贬黄州时经常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在此期间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写作背景
自主预习
1、在此地词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词人由眼前看到的景象想到了哪些人?
3、写了英雄人物的哪些事?
临古地
在此地词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江 乱石
波涛 浪花
奔腾不息
临古地
在此地词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江 乱石
波涛 浪花
奔腾不息
高耸入云
临古地
在此地词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江 乱石
波涛 浪花
奔腾不息
高耸入云
汹涌澎湃
翻滚激荡
意境:
雄伟壮阔、大气磅礴
思古人
词人由眼前看到的雄伟壮阔、大气磅礴的景象想到了哪些人?
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
一时多少豪杰
周郎
3、写了英雄人物的哪些事?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小结
1、苏轼:三苏
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
绘画: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开创了湖州画派。
2、咏史怀古诗:
临古地——怀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作业
1、日清作业:
苏轼
咏史怀古诗
2、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练习
学习目标
1、品语言,赏意境,感受豪放词风;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自主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将“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 为什么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3、上阕末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将“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①“大江” 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还指历史的长江,把空间拓展开了;
② “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同时也暗示英雄人数。
③这几句一开篇便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无比悠久的时间之中,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定下了这首词的豪放基调,为“周郎”出场渲染了波澜壮阔的背景。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①“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②这三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绘形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幅雄奇壮阔的赤壁江山图,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之情。
3、上阕末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①过渡句(承上启下)。
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③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小结
上阕写赤壁雄起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理解性默写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忆其事
写了周瑜的哪些事?塑造了周瑜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国周郎赤壁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有为
美女衬英雄,英姿不凡
风度儒雅
才能出众,淡定从容
刘备
关羽
张飞
曹操
张飞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国时代的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年龄
34
47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怀古)
(伤己)
抒己志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抒己志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词人现状:
与周瑜的功名早就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胸怀大志,却遭贬谪,
而且已年近半百。
抒己志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但江月亘古不变,苏轼寄情江月自然,希望万古愁怀随江水而去,这表现了词人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怀古诗鉴赏方法总结
1.读懂内容,明悟情感: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已志
2.赏析手法:
以何种手法来写内容,抒发情感
小试牛刀
按照“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已志”鉴赏方法读懂下面诗歌的内容,从中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1)蜀相:指诸葛亮。
(2)三顾频烦天下计: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3)两朝开济:诸葛亮辅助刘备创业,后又辅佐刘禅。
(4)出师未捷身先死: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想要统一天下,却未能取胜,卒于军中。
小试牛刀
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诗人游览蜀相诸葛亮的祠堂,想到诸葛亮曾得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辅助刘备、匡扶刘禅的事,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才能和忠君爱国精神的敬慕之情;(2分)
想到诸葛亮出师未捷,未能统一天下,表达了对诸葛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2分)诗人自己忧国忧民,但始终没有完成报国的壮志,借对诸葛亮的描写也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2分)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