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档属性

名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4 22: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曾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但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而且,它的文章对于魏晋小说、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戏曲,都有很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源头活水。今天我要谈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就选自于《史记》。现在我将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和检测目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确定目标
1、相关课标摘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学习提出的要求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及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2、课标分析分解
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内容。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本单元的单元提示要求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要注意这些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与韵味。
因此按照课标要求,我将本文的学习点具体分解为:
(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熟悉文章的时代背景,有效地提高对文本的理解。
(2)在诵读课文中,能正确断句,努力做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词典》,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通过分析文段的语言与结构,掌握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5)通过对文章情节的学习,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3、确定学习目标
我将本课安排为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诵读文章,疏通文段,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着重落实对文言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第三课时,着重落实分析全文结构,掌握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第四课时,着重落实以“渑池之会”为例,分析以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以及蕴含的历史民族精神。
本次说课重点是第四课时。具体设计为: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渑池之会”的故事情节。
2、通过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对话,再现场景,来品味人物语言,感知人物内心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中,通过评点人物,总结概括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在诵读中品味人物语言,通过评点人物把握人物形象。
二、落实目标
(一)导语:
受过奇耻大辱,却能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的司马迁,毅然活了下来,并发愤著书,也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们,有着深刻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来了解这些勇敢的人们。
(二)学习“渑池之会”
1、自主学习:(投影)以试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掌握情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上课前一天分发导学案,问题设置为三类:
类一:①小组自行分配角色,现场表演,充分体现出人物的形象。②以简练的语言,简述出主要情节。
目的:熟悉文段,营造氛围
类二:思考①秦王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渑池相会的要求?这是否符合常理?他可能有什么目的?②复述送别场面。模仿廉颇口吻,“说出”原话。③赵王未死,就有了善后的打算,廉颇当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和心里?这番话对故事的发展起什么作用?④概述出廉颇的人物形象。
目的:解读廉颇的人物形象
类三:思考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②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③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⑤概述出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目的:解读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并且固定好各自站的位置。用投影显示出设置的三个问题。学生自由释疑四分钟时,投影显示出小组承担的问题。并且同时显示出讨论的要求:
A.小组成员按照要求,讨论本组指定的问题,并根据答案设计出本组的板书内容,书写必须简明扼要。
B.小组要对所负责的人物形象做出文字总结。
参考模式为:“通过……,表现了……的形象。”
C.组长负责组织协调,保证讨论的高效性。
D.讨论时间为5分钟。
【注明】对学生课堂展示的内容进行当堂布置,目的是为防止一些学生只关注本组内容,而忽视其它问题,造成内容掌握上的缺失。
3、展示成果:
(投影)展示的要求:
A.每小组的第五位同学负责发言。
B.声音洪亮,语速适中,仪态大方。
C.总结要精炼、明确。
D.板书整齐干净、条理清晰。
第一组:完成类一设置的内容。
第三组:完成类二设置的内容。
第二组:完成类三设置的内容。
教师适时点评,调节教学,补充完善学生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
只字片语,就将“渑池之会”气氛的紧张与惊险,人物的情感与才华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这是何等的大智慧。而两个伟大人物——蔺相如、廉颇,也以他们高尚的品格、过人的胆识和不可动摇的衷心,捍卫了自己的祖国,守护了自己的家园,这又是何等的让人敬仰。希望在本节课的学习后,我们能学会作者通过精彩的语言与详略得当地人物描写,把人物传神地描写出来。
三、检测目标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棗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第三段
请指出“樊哙闯帐”场景中的对樊哙语言的描写,并由此概括出樊哙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