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

文档属性

名称 《登上地球之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4 22: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题目《登上地球之巅》。
首先,确定目标。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课标摘引:(突出重难点)
在速读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②课标分析分解。(分六步进行分解)
首先,分析本文的关键词。行为动词:理解;核心概念:课文内容。其次,剖析核心概念。概念体系包括主要内容、语言特色(重点)、结构安排(难点)。第三,扩展行为动词。与概念体系相对应的行为动词依次是:概括(学生前备经验充足);说出(学生前备经验不足);总结(学生前备经验不足)。第四,确定行为条件。与概念体系相对应的行为条件依次是:(通过教师提示)概括;(运用所教的三种方法)说出;(小组合作,教师提示)总结。第五,确定行为表现程度。与概念体系、适用行为动词相对应的行为程度依次是:简洁、辨别、辨析。
③确定学习目标。(3条学习目标都是具体、可观察、可检测的)
⑴朗读课文,通过教师提示,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将文章划分为五部分。
⑵速读文章,找出富于表现力的句子,运用教给的三种方法,辨别说出其妙处。
⑶小组合作,从情节、详略、写景等方面谈阅读感受。通过教师提示,能辨析总结详写刘连满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以及珠峰时美时险的原因。
(其中⑵是本文的重点,⑶是本文的难点)
其次,落实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的“四有”和调节教学的课型模式。)
一、导语激趣: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介绍:50年来,有许多人登上了雄伟的珠峰,也有许多人失败了,甚至永远长眠在了那里。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我的挑战。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那条艰苦卓绝的登山之路。然后展示学习目标。
二、认真读书,划出生词,借助工具书,正音、释义、记字。然后听写“耸立 砭骨 崔巍 匍匐 阴霾 履践 斩钉截铁 迫不及待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等词语的音、形、义。 当堂订正,识记。
三、提出问题,整体感知。
⑴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⑵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我教给一个方法:即把语意一致的段落合并。本文要注意把握时间、空间的推移。
⑶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总结确定。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划分为四部分,加上小标题,最好在4—7字之间。
四、深情朗读,剖析鉴赏。
⑴老师范读,选择攀登“第二台阶”和刘连满的生命之光两部分深情朗读,使学生被感染,沉浸其中。然后学生模仿,试着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老师指点。
⑵学生讨论,总结语句感人的原因。
⑶让学生找出生动形象的句子评价其妙处,老师点评。教给学生语言分析的三种方法,即:复活形象化的动词;删减词句,对比效果;改换词句,反复推敲。再让学生找出两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评价其妙处。
五、分组讨论,深入探究。
⑴小组合作,从情节、详略、写景等方面谈阅读感受。老师点评、总结。
⑵引导学生着重探究两个问题:1.刘连满没有登顶成功,为什么还详写他宁愿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2. 珠峰景色的描写时美时险,为什么?
⑶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总结。
六、练笔迁移。
我设计了扩写刘连满把氧气留给队友时的所见、所感这一环节。提示学生运用语言品析的三种方法。要用第一人称,加上合理想像,不少于100字。
七、升华共鸣。
探险既是人类对求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我们应不断武装自己,去探寻无穷的未知世界!展示中国国旗画面,结束本课。
八、板书设计:
群山上面是五个字:“山高我为峰”。
最后,检测目标。(针对课堂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检测内容和方法,能了解目标的达成情况。)
⑴①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困难?(3分)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3分)(每问至少要写出三点,每点1分。)
参考答案:第1问:体力衰竭、寒冷、黑夜、缺氧等。 第2问:意志、爱国、团结、牺牲等。
②写一段话,用“耸立 砭骨 崔巍 齐心协力”四个词,反映课文内容。不能用原文语句。(3分,用上四个词1分,语意通顺2分。)
参考答案:珠峰耸立在苍穹之下,我们勇敢的登山队员逆着砭骨的大风雪,齐心协力,最后在无氧状态下登上了崔巍大山之巅。
⑵赏析“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找出赏析点1分,赏析1分)
参考答案:一“插”一“蹬”显示岩壁垂直、光滑之态,可见突击“第二台阶”的难度。
⑶文章最后以“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一句戛然而止,说说这样结尾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言有尽,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回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