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4 22: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
面对天真、活泼的七年级孩子,结合本课内容,下面我按照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部分进行说课。
一、确定目标:
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下面根据其行为动词我将此课标进行如下分解:
其中“有”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领悟” “获得” 可以理解为学生根据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体味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态度;“ 做出” 可以理解为学生能够独立准确的说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说出”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根据以上分解,本课我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够说出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过程的情感态度。
2、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掌握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的方法。
3、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说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
4、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小组合作,准确说出作者给我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中3、4为教学重难点)
二.落实目标
虽说教无定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主要的教学模式或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与教学重点,我决定采取“情境渲染,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梳理文脉——合作探究,成长之乐——体验反思,成长之乐——总结深化,乐在成长”等五步来组织教学。使用这一方法我认为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由浅入深地从整体认识到深入探究,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渲染,激趣导入
首先教师问学生:“同学们,相信你们有过很美好的童年,你们的童年有什么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吗?”。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寻找到学生情感的爆发点。顺势导入“有一个伟人,他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回忆童年趣事的散文里看一看,分享他的快乐童年吧!”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目: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明确此文主要描写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两个地方,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鲁迅的童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快乐的,是我的学堂。
(完成学习目标1)
(三)合作探究,成长之乐
这个环节将完成本课的重难点,由于鲁迅是大家,其作品可挖掘的东西实在太多,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就会影响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题目:
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家人为什么要将我送到书塾去?
鲁迅对私塾里的先生怎样评价的?
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说明】第一个题目“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从“乐园”一词的含义入手,让学生概括百草园里的趣事,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读,重点体会“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子的作用,品味景物描写和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体会鲁迅充满幻想、幼稚、天真而又快乐的童年。
第二个题目“为什么要送我到书塾去?”以此引入对过渡句学习,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小结上文表达深刻眷念百草园的情感,开启下文引出据说是本城最严厉的书塾。
第三个题目“鲁迅对私塾里的先生怎样评价的?”主要通过对私塾先生分析让学生明白,私塾教育尽管有它的弊端,但是作者对它并不反感,而是体会到了另外一种乐趣。
第四个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让学生在对前三个的问题的理解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挖掘文章的主题。此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出成长过程中快乐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完成学习目标2、3、4)
(四)体验反思,成长之乐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过什么快乐的往事,你体会到学校生活的乐趣了吗?有哪些事可以成为了你日后回忆的源泉?
(五)总结深化,乐在成长
全文洋溢着天真的童趣,全文取胜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童心”两个字。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家、科学家、漫画家等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保持童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六)结束语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从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以冲淡现实的不调和。我们从中不但可以捕捉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体味他的一腔深情,而且还可以学到他那高妙的写景叙事技巧。
三、检测目标:
1、仿句练习 (3分)
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句话。
此题侧重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
【答案】:不必说那些怪模怪样的英语单词,也不必说那些抽象难懂的定理公式,单是那些艰涩拗口的文言文,就有无穷的烦恼。
2、仔细阅读课文,说说童年鲁迅对文中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3分)
此题侧重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答案】: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调皮、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只不过是瞪瞪眼而已。
3、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此题侧重考察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答案】: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由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板书: 从 百草园 到 三味书屋
我的乐园 我的学堂
泥墙根之奇 从师之惑
传说之神秘 后园之乐
捕鸟之体验 读书之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