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4--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4--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0-24 22: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信息窗3——绿色回收车
这幅情境图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将捡拾的废电池、易拉罐等装入绿色回收车的场景,一位老师在统计各班回收的情况。图中的信息非常丰富,借助统计表可以提出很多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教材通过小朋友提出的“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这一问题,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情境用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信息,简单、明了,信息量大,既便于学生提出问题探索新知,又能感悟统计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展开对新知的探索。另外,垃圾的分类回收问题,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和中小城市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通过本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你说我讲”中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本单元的又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绿点标示的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教学“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这一问题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寻找“24-8”的口算方法,有困难的可借助学具。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抓住“4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一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说清思路,明确算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在整个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
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道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通过计算商品减价的钱数,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
第4题是看图编数学故事。练习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一编,说一说,只要合理,教师就要肯定。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故事,从中提出数学问题,自行解决。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出示统计表)你看,这是我们学校一年级三个班回收废电池、易拉罐的情况,仔细看看这张表,你知道什么了?
生1:我知道一年级一班收废电池8节,二班收24节,三班收30节。
生2:我知道一年级一班收易拉罐21个,二班收9个,三班收23
2.师:咱小朋友得出了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年级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电池几节?
师:怎样列式?
生:24+8
3.师:谁能提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1:一年级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师:(师出示问题)怎样列式?
生:24-8
师列式24-8
生2:三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30-8
师出示问题,算式。
生3:……
4.师:小朋友的脑子真灵,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个可以吗?
师板书24-8
师:24-8怎样算?先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忙。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得最快,开始!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老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汇报。)
生1:我是先一根一根数出24根小棒,然后又数出8根,拿走,最后把剩下的小棒数了数是几根。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要一根一根数24,老师说过一捆是10根,只需要数出2捆,再数出4根,就是24根。
生1:谢谢!
师:这个小朋友用的是数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这是24根小棒(2捆4根)要去掉8根。我先去掉这4根,然后从这一捆中再去掉4根,剩下16根。小朋友听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师:噢!你是先从24里去掉4,再去掉4,剩下16根。(边说边板书:24-4=20 20-4=16)
这个方法行吗?
生:行。
师:你还有不同想法,来。
生3:这是24根小棒。我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剩下2根和这4根,合起来就是16。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呢?
生3:因为单根的不够8,所以我从一捆里拿走8根。
师小结并板书:24–8=16
5.师: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种方法,得出24-8=16。以后做题时,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