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主,千古隐逸宗。”
诗歌特点:平淡自然、恬静质朴
2.创作背景
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便声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随即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作于归来后的第二年春天。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明确:白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jī
zhuō
y ì n
ài
fán
归园田居
诵读感知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归 园 田 居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 节操。
荫:名词用作动词,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虚室:空室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既然“归”字是题眼,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分组讨论
1、怎样理解“适俗韵”?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现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说明什么?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5、诗中说:“守拙归田园”,诗人为何要说“守拙”?
(“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
诗中说:“守拙归田园”,诗人为何要说“守拙”?
“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
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并以此自许。
诗句中的“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这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
学习目标
1.掌握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2.品读诗词,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完成理解性默写。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一、自主预习2分钟
1、陶渊明在描绘乡村日常生活场景时选取了哪些意象?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落
炊烟
恬静优美的乡村生活图
二、重点讲解
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1.三个角度:
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描绘的角度,绘声绘色。
2.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3.五种技法:白描、对比、衬托、渲染、叠词妙用。
4.五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视
听
静
动
衬
白描
手法
近
远
语言的质朴自然
特点:宁静
优美
清新和谐
恬静优美的乡村生活图
诗人在描绘乡村图景时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①运用了白描手法。一句一景,不加雕饰、简单勾勒,鲜明生动。突出了田园生活的优美、安定、和谐。
②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的手法,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突出了田园生活的清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这几句诗的内容
简朴的草屋,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富丽,却有着榆柳的绿荫,桃李的芬芳,萦绕屋前屋后;诗人在小小的院落中静听蝉鸣,细读岁月,何其惬意!远处的村落隐约可见,炊烟袅袅中升腾的是一股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夜深人静时,唯有那偶尔传来的一声狗吠在深巷中回荡;晨光熹微中,阵阵鸡鸣唤醒了静谧的村庄。
怎一个美字了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茅屋草舍远胜官府高堂)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树环花绕远胜前呼后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朴素村落远胜繁华闹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鸡鸣狗吠远胜车喧马嚣)
三、小结
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1.三个角度:
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描绘的角度,绘声绘色。
2.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3.五种技法:白描、对比、衬托、渲染、叠词妙用。
4.五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
四、堂清
完成背诵(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五、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草屋房前屋后优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归去如何?
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安逸、闲适、自由、平静、喜悦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田园如此静美,陶渊明也说“性本爱丘山”,既然如此,又为何要出仕呢?
为何出仕?
贵族后裔,理当继承先贤
儒家学子,义当大济苍生
一家之主,情当求禄养家
为何归隐?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课堂练笔展风采
1、陶渊明在诉说: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以陶渊明的口吻,表达感悟心得。
2、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要求精诚、精致、精彩。
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这便是你
五柳先生
你用力挣脱生命的藩篱
坚守心中的净土
因为热爱
苦难只是生命的插曲
心灵便有了幸福 归宿
从此后
闲看世间纷扰扰
守我本真乐逍遥
当身处乱世
积极抗争,固为上策;
随波逐流,却是下策;
洁身自好,不失良策。
当物换星移,生逢盛世,
让我们于朗朗乾坤中,坚守气节;
让我们于滚滚红尘中,保有本真;
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
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草屋房前屋后优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4、《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了束缚人性的世俗之网。
5、《归园田居》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6、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8、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