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16页+教学设计+一课一练)

文档属性

名称 9.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16页+教学设计+一课一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0 16:49:15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九单元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鲁教版 九年级下册
走进生活 辨别真假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黄铜与黄金的外观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化学方法来鉴别它们呢?
旧知回顾
走进生活 辨别真假
鉴别真假黄金: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真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方法一:取少量样品在空气中灼烧,若样品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方法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旧知回顾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方法一: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和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方法二:“酸法”,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和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为:
Ca
K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旧知回顾
我们已经学会用金属的2条化学性质鉴别真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句话引自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
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也有记载
新知导入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问题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实 验 现 象
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
铜丝浸入AlCl3溶液中
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湿法炼铜)
结论
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组实验并观察,描述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结论,找出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
新知探究
问题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实 验 现 象
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
铜丝浸入AlCl3溶液中
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 (湿法炼铜)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变为蓝色
无现象
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Cu+2AgNO3=
Cu(NO3)2+2Ag
Fe+CuSO4 =
FeSO4+Cu
Cu+AlCl3 不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结 论
铜能把银从硝酸银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铜不能把铝从氯化铝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铁能把铜从硫酸铜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单质+ 化合物 → 单质 + 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
新知探究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可以
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钾、钙、钠除外)
归纳总结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据史书记载:有一次葛洪之妻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铁勺变成了“铜勺”,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起来:“点石成金啦!”
走进历史
小华同学家里种植了大片的葡萄,小华父亲配置了大量的波尔多液,有部分农药被小华母亲暂时存放在铁桶中,小华回家后焦急的告诉母亲,这样做会使波尔多液失效的。这是为什么呢?
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找到了鉴别真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的另一种方法呢?
方法三:取少量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等,位置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均可)于试管中,将少量样品放入其中,若样品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探究金属活动性
某同学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取了四组试剂:
① Zn片、 Cu片、硫酸亚铁溶液
② Zn片、 Fe片、硫酸铜溶液
③ Cu片、 Fe片、硫酸锌溶液
④ Fe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只用组内试剂实验,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 ③ ④ B.① ② C. ① ④ D. ② ③
第1步:金属排序——金属活动性
第2步:寻找物质——“中间金属两端盐,两端金属中间盐”
【探究金属活动性方法点拨】
C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根据金属活动性对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A.Zn、NaCl、CuCl2(过量)
B.Fe(过量)、Cu(NO3)2、AgNO3
C.Fe(过量)、KNO3、CuCl2
D.Cu(过量)、FeCl2、HCl
C
【金属与混合盐相遇】
第1步:根据金属活动性对金属进行排序
第2步:分别判断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学以致用
金属与酸反应注意事项
判断金属活动性方法之三
金属与盐反应注意事项
置换反应
判断金属活动性
判断金属活动性方法之一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判断金属活动性方法之二
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金属化学性质
学以致用
金属与氧气与酸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
盘点收获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单元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单元 九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掌握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走进生活 辨别真假: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黄铜与黄金的外观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化学方法来鉴别它们呢?【提问】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帮老师鉴别真假呢?要想知道答案,就请跟随老师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有人会认为是假的,提出用火烧、用酸泡等方法验证。学生思考 以生活中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认定目标 课件展示目标 生读 明确任务
讲授新课 【旧知回顾】借助上节课学习,用哪些方法可以确定金属活动性顺序?一: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和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方法二:“酸法”,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和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提问】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在第五单元学过铁和硫酸铜的反应,大家还记得它们反应的现象吗?【承转】铁与硫酸铜能够反应,这正是金属化学性质的第三点,金属能够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提问】那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和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并观察,描述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结论,找出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实验现 象化学反应方程式结论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 铜丝浸入AlCl3溶液中 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湿法炼铜) 【总结结论】铜能把银从硝酸银的溶液中置换出来。铜不能把铝从氯化铝的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把铜从硫酸铜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走进历史】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据史书记载:有一次葛洪之妻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铁勺变成了“铜勺”,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起来:“点石成金啦!”【走进生活】小华同学家里种植了大片的葡萄,小华父亲配置了大量的波尔多液,有部分农药被小华母亲暂时存放在铁桶中,小华回家后焦急的告诉母亲,这样做会使波尔多液失效的。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回到最初的问题,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同学们应该能帮老师找出鉴别戒指的物质了吧 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讨论【分享答案】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老师按照学生提出的将戒指投入到硝酸银溶液中,让学生观察) 生回顾,讨论、总结。学生回答:实验现象生分组实验,分工明确,观察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归纳结论。学生展示结果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关Al> Cu >Ag生分析其中原理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观察,戒指立刻发生反应,有白色固体出现,说明假戒指中的金属一定是比银的活动性强的金属,所以是假戒指 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应用,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旧知回顾引入正题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使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的快感。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创设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发展学生想象力,将真实事物以“图景“形式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协调。将所学知识运用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来解决生活动的相关问题。
学以致用 某同学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取了四组试剂:① Zn片、 Cu片、硫酸亚铁溶液② Zn片、 Fe片、硫酸铜溶液③ Cu片、 Fe片、硫酸锌溶液④ Fe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只用组内试剂实验,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 ③ ④ B.① ② C. ① ④ D. ② ③ 完成典型例题
课堂小结 【长话短说】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请将本节课的内容绘制成心智图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将上一节课的内容同本节课的内容想联系,完成系统性知识体系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单元第二节第2课时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 (  )
A.金 B.银
C.铜 D.锌
2.[2020·无锡] 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生长出如图所示的白色“树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白色“树枝”的成分是银
B.溶液变为蓝色,表明Cu转变为Cu2+
C.所得溶液中肯定不含有Ag+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3.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相同条件下D比C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C>A>B B.B>A>C>D
C.A>B>C>D D.D>C>B>A
4.[2021·自贡] 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B.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C.实验④中X为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D.实验④中X为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5.[2021·枣庄]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滤渣中—定有Ag、Cu B.滤液中一定有Cu2+、Zn2+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6.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7.向盛有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锌粉。下列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l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
(2)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         ;固体A的成分是    。(均填化学式)
(4)Ⅱ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并过滤的目的是         。
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乙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填“甲”“乙”或“丙”)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 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
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    (填名称,下同)。
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参考答案
D  2.C  3.A 4.B  5.B  6.B 7.A 
8.(1)漏斗、玻璃棒、烧杯
(2)Fe+CuSO4FeSO4+Cu
(3)Al2(SO4)3、FeSO4 Cu、Fe
(4)使铁完全反应,回收金属铜
9.(1)有紫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2)丙 镁>铁>铜 
(3)①铜 ②铜、铁 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