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0 22: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本课在第四单元中为开篇之作,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样开启了漫长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时代。这部分内容,交代了从东汉大一统到分裂的过程。且由于民间演义的影响,人们对于这一阶段的内容有很多误解的地方。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纠正长期以来的错误影响,都是必须的。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新课程标准对于这一部分的要求是: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要理解这部分内容,必须厘清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的过程,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理解几次战役的影响。官渡之战实际上是曹操势力增长的关键事件,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在此之后,三家分别有了稳固的统治区域,为建立政权打下了基础。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三国鼎立”实际上是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魏蜀吴三国建国的过程。通过两次关键性战役的介绍,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一过程。最后是如何认识这一过程,即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官渡之战的背景、结果、影响;知道赤壁之战爆发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背景、主要过程、结果、影响;认识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知道三国鼎立三个政权的名称、开创者、势力范围、都城等情况;了解三个政权的经济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探究,认识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复杂过程。通过史料的对比,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一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组织学生对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下民不聊生的场景和三国鼎立局面下各国积极发展经济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客观上造成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知道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及影响;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难点。理解三国鼎立局面造成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理解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播放关于曹操的相关视频。提问:请问曹操生活在什么时代?东汉还是三国?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初一学生对曹操很感兴趣,播放相关视频正是从学生的现实认知基础出发,带着学生切入课堂。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民间一直以为曹操是三国时期人,提问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纠正错误。
2. 正课讲授。
(1)官渡之战。
背景: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认识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曹操和袁绍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填写导学案填空题,建立对官渡之战背景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为什么东汉的大一统局面会演变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经过:请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上关于官渡之战的表格。识记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
影响:请学生阅读课文“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合作探究一:结合导学案上提供的材料,讨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战胜袁绍?
(2)赤壁之战。请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导学案上填空题,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赤壁之战相关史实及影响。学生在导学案上填写完成之后,请两位学生代表上黑板补充完成。此时,老师下座位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
综合探究二:展示两则材料,一则材料为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一则为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请学生讨论总结: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三国鼎立。
请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填写导学案上“三国鼎立”的表格。
学生填写完成后,幻灯片上展示表格内容,帮助学生订正。
三国发展经济的措施。请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三国发展经济的措施。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三国鼎立的局面?展示两则材料:一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下经济遭到破坏和人口减少的史料。 二是三国鼎立形成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情况。
通过对比,设问:为什么说三国鼎立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一种进步?最后得出结论:三国鼎立是一种局部统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军阀混战带来的危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 课堂总结。
根据本课内容,设计小结如下:
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魏蜀吴。
四位人物:袁绍,曹操,刘备,孙权。
五个年份: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
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