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二轮备考复习策略-生物(共8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二轮备考复习策略-生物(共8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20 16:5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5张PPT)
2022年高三生物
备考复习
2021年 12月 18日
一、新课程高考改革基本情况
二、《2003版课程标准》
三、往年的命题特点
四、 2022年命题动向
五、备考复习策略
主要内容
一、新课程改革基本情况
第一轮课改的基本情况
2007-2009年 宁夏卷(山东、广东、海南)
全国新课标卷推广:
2010-2012新课标全国卷
全国新课标卷分化:
201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 Ⅲ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 Ⅲ、Ⅳ
全国新课标卷的分化:
2013 年、2014年、2015年:
全国新课标卷Ⅰ:经济发达的省份
全国新课标卷Ⅱ:边远地区
2016年:
全国新课标卷Ⅰ:经济发达的省份
全国新课标卷Ⅱ:经济相对不太好
全国新课标卷Ⅲ:广西 云南 贵州 共3个省
2017年:新增全国新课标卷Ⅳ 海南卷
2014年9月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意见指出: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不久国家教育部门就开始了新课标的研制,就是我们较早看到的2017版的课标。现在又有了更新的2020年版的更新课标
最早出现新二轮课改新动向
一、新课程改革基本情况
2014.9.4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立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考察目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一核四层四翼
二、《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二)考试能力要求
(三)考试范围
(四)考试形式与卷面结构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原则上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一标、一纲、一说明。
2、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的原则不会变。 
(二)考试能力要求
10年 07、11—22年 08、09年
1、理解能力 1、理解能力 1、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获取信息的能力 2、实验与探究能力
3、综合运用的能力 3、获取信息的能力 2、理解与综合运用的能力
4、实验与探究能力 4、综合运用的能力 3、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知识的具体要求
1.理解能力
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大能力要求
理解能力的第二点: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图表
示意图
食物链图
物质循环图
中心法则
负反馈图
细胞分裂图
遗传系谱图
能量流动图
神经调节图
遗传规律的图解
(13全国卷 29)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
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
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
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
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
是 和 。
考查:物质鉴定、实验条件分析
(2013全国卷Ⅰ.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D
本题平均分为 4.62分,得分率 77.05% 。 本题对必修3免疫部分的考查。
(2014年Ⅱ卷. 4)将某植物花冠
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
为a、b、c、d、e和f组(每组的
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
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
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D
( 2018年1卷)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
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
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
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2019·全国Ⅰ卷)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
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
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
出现J型增长阶段
(2021·课标Ⅱ卷) 5. 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
B. 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
C. 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
D. 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2、实验与探究能力
考查实验基础技能
考查验证性实验
考查探究性实验
考查实验评价
(11年课标卷)6.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2016年课标1卷)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2020年课标1卷)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 蝗虫的精巢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人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021年课标1卷)2.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 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以试题主要考察的是: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 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010) 27(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试验并预测最终试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 ; ② ; ③ 。
结果预测:
Ⅰ 如果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Ⅱ 如果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Ⅲ 如果 ,则X染色体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答案]①经诱变的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1分)
② F1自交(或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1分)
③统计F2代雄果蝇比例(或雄蝇致死率,或雄蝇存活率,或F2代雌雄蝇比例)。(1分)
Ⅰ:F2代雄蝇占1/3(或F2代雌蝇占2/3;或F2代雌:雄=2:1)。(1分)
Ⅱ:F2代雄蝇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代雌:雄蝇在1:1至2:1之间)。(1分)
Ⅲ:F2代雄蝇占1/2(或F2雄:雌蝇=1:1;或雌雄数目相同)。(1分)
(2013课标1卷)31.(12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 (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 。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2014课标1卷)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侧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侧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2016课标1卷)32.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以上几题目主要考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查学生对新情境的适应能力
关注生物热点和科学史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所给的课外材料中鉴别、选择试题中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因此要求学生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更要走出课本,放眼生活和科学的方方面面,让知识“鲜活”起来。现实生活中“只靠死记硬背”行不通。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相关课外材料的搜集与熟悉,强化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使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09年) 2.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
A.血红蛋白基因
B.ATP合成酶基因
C.DNA解旋酶基因
D.核糖体蛋白基因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013) 3、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B
(2015课标Ⅰ)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C
跨必修1、必修2综合。 难度:中等
【考查目标】属于新情境材料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结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变性、细菌的增殖方式等 ;能力上考查考生对新情境材料的阅读、获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属于考纲要求中的信息转换能力。
(2)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对生物学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新进展,重视生物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2009年)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分布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选修3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应该说是生物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象同位素原子示踪法一样,可以更直观地揭示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
(13海南卷·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A.a、b和d
B.a、c和e
C.c、d和e
D.b、c和e
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题目
(13海南卷·14)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题目
(2014·江苏) 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解析]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后得出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海尔蒙特研究柳树的生长时发现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及水,他并没有发现空气参与植物生长,B项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推算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为他们提供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非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D项错误。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这一能力是对生物科学素养的总体要求,其包括的范围最广。本项能力要求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其解决问题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近年高考中学生得分较低的题大多是考查综合运用能力的。
必修考点分布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4Ⅰ、17Ⅱ
5Ⅰ、17Ⅱ
8Ⅰ、16Ⅱ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必修部分(一、二、三)选修部分(一、三)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2.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了解)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理解 掌握)
1.必修部分(一、二、三)选修部分(一、三)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II
II
I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I
II
II
II
II
3.考试内容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1-3 细胞的代谢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 II
II
II
II
II
II
1-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II
I
II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恶性肿瘤的防治 II
II
II
II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II
II
II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II
II
II
II
II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伴性遗传 II
II
II
II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2-4 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II
II
II
II
I
2-5 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I
I
I
2-6 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II
II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II
II
II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II
II
I
II
I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II
II
II
II
II
实 验 要 求
4-1 分子与细胞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见“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掌握的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
1.考好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以下同上)
4-2 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掌握的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
1.考好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以下同上)
4-3 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掌握的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
1.考好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以下同上)
生物技术实践
实 验 要 求
5—1微生物的利用
(1)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的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
掌握的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
1.考好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以下同上)
5—2酶的应用
( )酶的存在与简单制作方法(删掉的部分) (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3)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掌握的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
1.考好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以下同上)
5—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掌握的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
1.考好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以下同上)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6-1 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 (3)基因工程的应用 (4)蛋白质工程 I
II
II
I
6-2 克隆技术
(1)植物的组织培养 (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II
II
II
6-3 胚胎工程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 (3)胚胎工程的应用 I
I
II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知 识 内 容 要 求
6-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I
I
I
6-5生态工程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II
I
实 验 要 求
7-1 基因工程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掌握的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
1.考好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以下同上)
(3) 考试大纲“知识内容”相对课标“具体内容标准”选修部分的差别
选修一删掉:
探讨微生物的利用。
尝试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研究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
尝试利用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选修三删掉
删去了
(2010)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本题还可以问:
继续分裂至后期,细胞内含有的被标记的染色体占多少?
若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为四条,第二个细胞周期结束后的细胞含有标记的染色体有几条 最多、最少各自是多少条?形成的四个细胞内含有的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各自是1、2、3、4对不?
(2012年高考)第5题: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版、原料和酶等
C. 含有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结构、复制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计算能力。本题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将DNA的结构、复制、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和遗传密码的简并性等知识在一个题目中考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目,难度较大。
复习时,本题可以进一步问: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DNA链与含31P的DNA链的比例是1:49(多少)
该DNA发生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会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子代噬菌体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亲代的减少了多少
转录的mRNA中,U的含量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二、2021年新课程乙卷生物试题分析
D
1.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2.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 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A
3.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 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 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D.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 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C
4.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A
5. 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 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 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
D
6. 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B. 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
C. 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
D. 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
B
7. 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______________释放的CO2。
(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是这类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______________,又能保证_____________正常进行。
(3)若以pH作为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8. 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9. 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 激素 激素运输 靶器官或靶细胞 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
肾上腺 肾上腺素 (3)通过____运输 (4)__________ 心率加快
胰岛B细胞 (1)________ 肝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垂体 (2)________ 甲状腺 (5)______________
10. 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_______(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
(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F2,则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______,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___________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
(2)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_____、______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__________。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___________(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
(3)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__________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___________。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用DNA重组技术可以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产品。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工具酶,其中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的DNA连接酶有E. 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上图中__________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E. coli DNA连接酶连接。上图中___________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T4DNA连接酶连接。
(2)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
(3)DNA重组技术中所用的质粒载体具有一些特征,如质粒DNA分子上有复制原点,可以保证质粒在受体细胞中能___________;质粒DNA分子上有______________,便于外源DNA插入;质粒DNA分子上有标记基因(如某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利用抗生素可筛选出含质粒载体的宿主细胞,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表达载体含有启动子,启动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三、近几年新课程卷试题分析及2022年高考命题趋势
化学元素、蛋白质、细胞结构和功能、还原糖的鉴定、脂肪的鉴定、课本实验、物质跨膜运输、分泌蛋白、渗透、酶、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丝分裂、分化衰老癌变凋亡、
DNA的结构、基因的表达、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频率、遗传病、作物育种、
稳态、反射、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动物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水盐平衡、免疫、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生长素实验、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丰富度的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环境保护。
(1)前10年中出现过的知识点约有44个:
由前10年高考看2022命题趋势
细胞代谢、遗传定律(含伴性遗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与群落
(3)10年中出现频率接近1的考点有(4个)
(2)10年中每年或几乎每年必考的知识点有(7个)
①必修1模块: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 ②必修2模块:遗传的基本规律; ③必修3模块:动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免疫)、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
由前10年高考看2022命题趋势
四、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1.基础不牢、乱答一气
2.字迹潦草、书写随意
3.审题草率、答非所问
4.词不达意、缺乏要点
5.专用名词、错漏普遍
5.实验能力弱,学科素养低。
6.生物计算能力差。
7.读图、识图、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差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2.注重整合,提升能力
3.梳理错题、温故知新
4.书写清晰、规范答题
5.重视实验,提升素养
五、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八、高考的命题轨迹
1.重视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体现生物学的科学性;
2.重视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
3.重视对生物科学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对中学生物教学的指导性;
4.重视命题的层次,体现高考的人文性;
5.重视核心概念考查,重视生物科学的逻辑性;
6.重视选择模式生物为背景的系统考查,引导学生对
生物科学认知规律和科学史的学习。
二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备考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是由一轮基础知识、技能复习到高考冲刺模拟训练的必经阶段,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紧紧把握复习“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捕捉热点、各个击破”的备考理念,扎实细致,力争取得长足的进步。
六、二轮复习
专题划分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结构基础及相关调节
专题二 细胞代谢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专题四 遗传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专题六 个体稳态与调节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专题八 实验与探究
专题九 发酵工程
专题十 基因工程(含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专题十一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
“主题”式复习——确定一个复习的主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先进行自我复习自我检查,并尽量进行发散思维,搜集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列出并求解环绕该主题的系列问题,最后通过聚合思维,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体系和方法体系。
每个专题复习时,可以再分若干个主题进行复习,主题复习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
(四)复习方法
命题切入点
1 病毒
2 种子
3 红细胞
4 生命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5 模式生物
6 动物激素
7 下丘脑
8 生命系统中的“反馈调节”
病毒
模式生物
动物激素
1、整体复习的知识方法,阶段性试卷应全面或较全面覆盖教材的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及主要生物学事实方面的考试内容;
2、阶段检测的每套试卷应有反映课程价值的非选择题:如植物主要代谢及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代谢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3、选择题重视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事实和主要概念的考查。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向不同选项考查不同知识点倾斜。主干知识在选择题所占比例大于80%。
十、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试卷组卷建议
4、加大理解能力考查的试题量,减少单纯记忆试题的数量;加大与教材紧密联系背景知识分析的试题考查数量,减少纯信息获取及分析试题的考查数量;
5、试卷中注意选择一定数量的读题、识图、析表能力考查性题目。选择的材料、图解、图表等应与教材有较密切的联系,但一定是教材图解、图表的变换,并力求能够在教材中找到其依据;
6、增强试题与教材的关联度,力求使题目设问能够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或答案依据,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在复习中的作用;
7、重视对教材实验的考查,每套试题的选择题如有可能设置一道教材实验的选择题,一道关于实验原则方面的实验选择题;每套试题的非选择题至少有一个结合题目内容设置实验考查内容;
8、阶段测试试卷中实验试题以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为主要目标。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重视基本的实验设计原则和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9、实验设计类试题体现的原则主要是单一变量原则、平行对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对其他实验原则尽量不涉及。
十一、考前复习:
科学训练、反馈调整;
查漏不缺、回扣课本;
调适心理、提高应试。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21年12月18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