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1 09: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练习题
一、单选题
近代史上周恩来既参加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又参与了重庆谈判。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相似点有 ( )
张学良、杨虎城都直接参与其中
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 B. C. D.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编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国民党发起谈判的真实意图是(  )
A. 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B. 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C. 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D. 确定和平建国方针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1945年)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 重庆 B. 南京 C. 上海 D. 延安
如图为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时的合影。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共产党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
A. 《甲午风云》 B. 《西安事变》 C. 《鸦片战争》 D. 《重庆谈判》
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A. 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 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
D. 国民党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他说“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 内战已经全面爆发难以停止
B. 和平建国的路线不切实际
C. 西方各大国都在阻挠中国的和平进程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
A. 重庆谈判失败
B. 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
C. 三大战役
D.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对立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27日《蒋介石日记》写道:“无论对共涉及有无结果,目前军事行动,仍是最宜用讨伐方式。”这一军事行动是指全力进攻
A. 中原解放区 B. 华北解放区 C. 陝北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下列内容不符合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的是 ( )
A. 依靠贫雇农 B. 团结中农 C. 消灭地主阶级 D. 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A. 发生背景 B. 胜利原因 C. 发展历程 D. 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说道:“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粉碎重点进攻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翻身农民获得土地后,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以极大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全国解放区在三大战役期间农民支援战争的担架达11700付、小车430990辆、牲畜1000多万头。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A. 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技术 B.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调动了农民抗日积极性 D. 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 (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右图新闻报道中事件的意义是()
A. 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让敌人屈服),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在解放战争中,下列哪一城市的解放体现这一“上策”()
A. 沈阳解放 B. 徐州解放 C. 北平解放 D. 南京解放
有这样一段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南京的趣闻,陈毅坐在办公桌前的皮椅上,给毛泽东打电话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这是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汇报呢。”这一“趣闻”最可能出现于哪一战役之后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
A. 抗日战争即将结束 B. 解放战争节节胜利
C.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D. 全国讨论真理标准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 人心的向背 B. 军队的士气
C. 决策者的作用 D. 外部势力的介入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十分复杂。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国民党军队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战争,刚刚消散了战争硝烟的上空又密布着内战的乌云。当时,人民解放军在前方拥有较多的有利的战略要地,而国民党的军队远在大西南、大西北,形势对其极为不利。为此,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力图占据优势,便戴起“和平”的假面具,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转移人民的视线。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同时团结和教育人民,以其“弥天大勇”之气魄应邀谈判。
材料二 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以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蒋为发动内战采取了什么措施?
(2)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其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两个“长征”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结果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约430万人 约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此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后,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材料三 人民群众支援三大战役统计表
(1)材料一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如何?哪一方占据优势?
(2)材料二中,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土地改革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
(3)请指出材料三中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及胜利的意义。
(4)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练习题
【答案】
1. D 2. B 3. A 4. D 5. D 6. A 7. A
8. B 9. D 10. A 11. D 12. C 13. B 14. B
15. D 16. B 17. D 18. C 19. C 20. D 21. B
22. C
23. (1)利用重庆谈判,麻痹共产党,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2)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第一个“长征”指1934—1936年红军长征;结果: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第二个“长征”指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结果: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4. (1)对比:敌强我弱,力量悬殊。优势:国民党处于绝对优势。
(2)变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文献:《中国土地法大纲》。
(3)顺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在物资、人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政策;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团结;国民党政府腐败,失去民心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